白露到了,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温差大天气,6事能不做就不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5:12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文|紫苏

编辑|紫苏

白露一到,早晚温差大,很多人都觉得凉爽了,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这时却是个“危险期”。

医生一再提醒,温差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让你措手不及。特别是有些日常小事,可能就是潜在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季节里,冠心病患者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隐患,赶紧看看有没有你也在做的!

白露这个节气有点特殊,太阳一晒气温能到三十多度,空调还得开着。

可太阳一落山,温度刷地就下来了,晚上睡觉不盖点东西还真有点冷。

这种早晚温差大的天气,对普通人来说顶多就是穿衣服麻烦点,可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这就是个大麻烦。

血管这东西很敏感,遇冷就收缩。早上起床那会儿,本来体温就低,血压也偏高,再碰上外面的冷空气一刺激,血管一下子就缩紧了。

心脏为了把血液送出去,只能更卖力地工作。

最要命的是,很多患者根本意识不到危险。他们觉得天气凉快了,正好活动活动。

殊不知这种突然变冷的天气,对心脏来说就是个考验。

有位心内科主任说过一句话特别形象:心脏病不是冻出来的,是气出来的。这个"气"既包括生气的气,也包括天气的气。

医生最怕的六件事

清晨锻炼:早晨是气温最低、空气湿度最大的时段,也是人体血压偏高的时候。

这时出门锻炼,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建议改在太阳出来后,气温回暖时进行适度运动。

洗冷水澡:天气转凉,有些人仍保持冷水澡习惯。

冷水冲击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心脏负担陡增,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白露后,水温应适当调高,避免冷水直接冲击胸部。

情绪起伏:秋季容易出现"秋乏"、"秋郁",人变得焦虑、易怒。医院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因为激烈争吵后突发心梗。

情绪波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盲目进补:秋季是传统进补季节,大量摄入羊肉、牛肉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管更容易堵塞。

冠心病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适量进补,避免大鱼大肉。

熬夜:秋季夜晚变长,很多人习惯熬夜看剧、刷手机。

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停药减药:不少患者感觉病情稳定后,就自行减药或停药。殊不知,稳定的病情正是药物维持的结果。

白露时节气候变化大,更需要规律服药,维持血压、血脂、血糖的稳定。

面对白露节气的特殊挑战,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医生给出了几点实用建议。

气温变化时,衣物调整要及时。

特别是早晚外出,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身体突然受寒。睡觉时注意盖好被子,防止夜间着凉。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白露后,人体新陈代谢会有所减慢,需要更多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饮食上坚持"宁淡勿浓,宁少勿多"的原则。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应季果蔬,如梨、苹果、百合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润肺、清心的作用。

白露时节也是调整心态的好时机。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不让心脏"背锅"。

最重要的是,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即使感觉状态良好,也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遵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冠心病的危险往往在于它的隐蔽性。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一些微妙的身体变化,但常常被忽视。

白露时节,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提高警惕:持续的胸闷、胸痛,特别是在气温骤降或情绪波动后加重。

有些患者可能不表现为典型的胸痛,而是上腹部不适、牙痛、左肩痛等。

无明显原因的疲乏、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以前能轻松爬三层楼,现在爬一层就气喘吁吁。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或者突然被憋醒。

心跳异常,如心慌、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特别是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

浮肿加重,尤其是踝部和小腿浮肿,按压后会留下凹陷。

这些症状如果在白露时节出现或加重,应立即就医,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延误治疗。

白露时节是冠心病患者的一道考验,也是检视生活方式的契机。

面对秋季第一波寒意,我们需要更加用心呵护那颗辛勤工作的心脏。该慢的慢下来,该停的停下来,该看的及时看。

生命只有一次,别让心脏的警告信号成为最后的遗言。健康的心脏,需要我们日常的精心守护。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官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在雨中绽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