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积雪 | 哇!古人的节日可真多,上巳节又是个什么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09:42 1

摘要:《周礼・春官・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啥意思啊?就是在上巳日这一天,在女巫师的指导下,人们来到水边,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这种仪式被称为 “祓禊” 。这是上巳节最早且最重要的习俗,也是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

文 | 心湖积雪

古人的节日可真多,真让我们羡慕啊。 古代有没有“假日办”啊。人家是怎么帮古人申请到这么多节日福利的。

我先说说这个节是咋来的啊.......

说起上巳节的起源,就散发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据说它源于周代“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那个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时代,人们相信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物品能够驱走邪祟,护佑自身与家族。

《周礼・春官・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啥意思啊?就是在上巳日这一天,在女巫师的指导下,人们来到水边,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这种仪式被称为 “祓禊” 。这是上巳节最早且最重要的习俗,也是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

西晋诗人陆机在《三月三日诗》中曾写道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在暮春时节,趁着上巳吉日前往河边洗濯污秽的场景 。人们通过洗去过去一年的污垢与不祥,以崭新、洁净的姿态就要迎接春天了。

上巳节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于古代官方曲水流觞的娱乐性活动。不过,主流专家的看法还是倾向于周朝的水边祭祀。尽管上巳节的习俗早已有之,但其名称最早却是来自于南朝古籍中对汉代事迹的记载。

我们先抛开那些可爱的历史民俗专家教授们的溯源课题,因为他们一脸庄重地研究了半天,其实也没研究出个令人信服的子午卯酉。最后还谁也不服谁,好吧好吧,最后大家还是和为贵,既是学界的观点不一,那搁置争议,皆大欢喜。

其实啊,我们还在研究起源,古人们比我们豁达开明的多,早就把庄重的上巳节祭祀变成狂欢了。春天多美好啊,仪式感嘛,装装样子,大家还是敢紧去游玩吧!

所以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到了汉代时,上巳节就被为定为必须过的节日了。等到了魏晋南北朝,为了便于记忆与统一庆祝,就把时间固定在了农历三月初三。这下子,上巳节真的变成“法定假日” 了。

这回好了,三月初三这一天,从宫廷到民间,没人再上班了,大家都出城踏青、祭祀宴饮、水边沐浴,上巳日过的比咱们的五一小长假还热闹啊。据《宋书・礼志》记载,魏晋以后,曲水流觞、列坐赋诗、会男女、荡秋千以及具有娱乐性质的 “百戏之具” 等活动加入其中 。

到隋朝时,前代上巳习俗不但得以沿袭,且魏晋时期的 “百戏之具” 更是被发扬光大。大家想想,隋炀帝那可是公认的“昏君”啊,所以他必须得做点对得起他名声的事情。不能枉担了这个虚名。何况他最喜欢水上项目了,不光会挖大运河,还会打造大型的水上乐园。他发明出来的“水饰” 项目就有72 种,都和孙大圣的本事齐名了。并且要求在上巳节,君臣同欢,与民同乐!必须将节日的热闹氛围推向高潮!

到了唐朝,都鼎盛王朝了,那可不是白叫的,上巳节可就成了“ 春日狂欢节”!说到这里,我的民族自豪感油都然而生了。我再不用羡慕外国人有狂欢节了。原来我们祖辈上也有啊!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要把上巳节抓紧申了遗,可不能再让棒子国给抢注了。

话说大唐盛世的 “三月三狂欢节”上,那可是不仅有传统的祓禊、曲水流觞,人们还相邀外出踏青、赏花、斗花、插柳、乐舞,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长安城在上巳节这天,倾城出动,人们停车于水边,奏乐声震得尘土飞扬,池边弱柳遮挡着行人车马,浮桥上更是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连平日里很忙的杜甫先生,也会忙里偷闲地跑出来,站在水边看热闹,他一边欣赏美人戏水,一边感慨啊: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崔颢先生还年富力强呢,当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机会啊。这种热闹一年就一回,必须去啊,他也感慨,人太多了:“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很可惜啊,盛极则衰,这么美好的假日,到宋代以后,却在逐渐走向衰落。想不通,这为啥,这为啥,我们大汉族的人就这么不喜欢过节,只喜欢加班干活吗?

翻阅专门记录北宋习俗的《东京梦华录》,已不见这一节日的踪影,宋代诗词中对它的描述也极为罕见。好吧!反正到了元代时,节日时间虽又改回三月上旬巳日,但在元曲、杂剧中,也再难觅其踪。

我再和你们说说,这么美好的节日为啥就没了?

宋元时期上巳节凋零的原因,竟是因为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日益森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得原本充满自由、浪漫气息的上巳节活动受到限制。也可能是由于它与寒食、清明等节日时间相近,在习俗上逐渐混淆融合,导致其独特性被削弱,最终走向式微。

到了民国十九年,更是改以三月三日为修褉之辰,并废 “上巳” 之称。一声叹息啊。这么美好的节日就这样被我们改来改去的给改没了。

尽管上巳节被汉族人自已取消了,但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等少数民族中,人家还在过这个节。

壮族将农历三月三称为 “歌圩节”“歌仙节”。节日期间,人们举行盛大的歌会,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碰蛋、抛绣球等活动寻找意中人,场面热闹非凡。同时,还会品尝糯米饭等特色美食。

侗族的 “花炮节” 同样在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精彩纷呈。抢花炮被视为勇敢者的游戏,人们在激烈的角逐中展现力量与勇气,祈求幸福与吉祥。

瑶族的 “干巴节”,众人会集体渔猎,之后唱歌跳舞,欢庆收获,分享劳动成果,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黎族的 “孚念孚”(谈爱日),人们预祝 “山兰”(一种旱稻)和打猎丰收,青年男女也可借此机会自由交往,表达爱意。

此外,布依族的 “地蚕会”,有祭地蚕、扫墓、祭社神、祭山神等活动;仡佬族则在这一天祭祀祖宗、山神,祈求保佑。

在国外,日本的上巳节习俗源于中国古俗,主要流行于九州北部、四国、广岛等地。有桃之节句、桃汤、桃弓步射、桃花会等习俗。日本将上巳节与本民族生活习俗融合,把原有的偶人除祓与中国三月三的节俗相结合,演变成了现今的女儿节。

韩国人会在三月三相约去踏青,在郊外吃杜鹃花饼、喝杜鹃花酒和桃花酒,还会以蝴蝶占卜婚姻,充满浪漫与诗意。

好吧,大汉朝、大隋朝、还有什么南北朝、包括我最羡慕的大唐朝古人们啊,你们都去外面过节吧,我们喜欢在家里过,我们幸好还没忘记了吃,还有饮食传承呢!

“三月三,春食荠莱赛仙丹”。

我们在家早晨就吃荠菜煮鸡蛋 ,吃完鸡蛋高高兴兴去上班。

下班回家就再吃饭,既是过节吃点嘛.....我先报个菜名啊:有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小葱炒面条鱼、芦笋烩鲜鱼......

壹点号心湖积雪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