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3日上午,当波兰总统安杰伊·纳夫罗茨基到访白宫时,八架美军战机突然划破华盛顿上空——四架F-35率先飞越,随后四架F-16以特殊编队姿态掠过,官方声称这是为纪念一位坠机遇难的波兰飞行员。然而这场“空中表演”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十多个小时前,美国总统
当地时间9月3日上午,当波兰总统安杰伊·纳夫罗茨基到访白宫时,八架美军战机突然划破华盛顿上空——四架F-35率先飞越,随后四架F-16以特殊编队姿态掠过,官方声称这是为纪念一位坠机遇难的波兰飞行员。然而这场“空中表演”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十多个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东时间的深夜独自观看了中国“九三阅兵”的全程直播,并公开评价:“这很漂亮,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在白宫上空组织战机编队飞行,本身极为罕见。自911事件后,华盛顿空域被列为“绝对禁飞区”,非经总统特批不得进行任何空中活动。历史上,美军确实曾用军机亮相来表达姿态,但地点多选在偏远的军事基地,例如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艾森豪威尔安排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进行军机编队飞行;2025年8月特朗普与普京会谈时,也曾出动B-2轰炸机与F-35护航编队——但这一切都在军事管制区内完成。
而此次,特朗普却选择让八架战机直接飞越白宫上空,对外名义是“欢迎波兰总统”。考虑到波兰总统在实际政治权力结构中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并不掌握核心行政权,如此高调的军事礼遇显然超出了常规外交需求。
要理解这一行为,必须回溯特朗普对“大阅兵”长期以来近乎执念的向往。这种情结可追溯至2017年。时任总统特朗普在巴黎受邀观看法国国庆日阅兵,香榭丽舍大街上的装甲车队、战机编队和整齐的徒步方阵给他留下极深印象。回国后,他立即提出:“我们也要搞一个更大的”。
但从理念到实践困难重重。美国并没有大型阅兵的传统,社会文化中普遍将盛大阅兵与“威权展示”联系起来,视其为苏联式的政治行为。2018年,特朗普要求五角大楼筹备华盛顿阅兵,希望坦克开上宾夕法尼亚大道、战机飞越国会山,却因预算过高(估计达9200万美元)、市政基础设施无法承重、安保压力巨大等原因屡遭抵制,最终计划搁浅。
特朗普并未放弃。2025年6月14日,他终于如愿以偿,以“纪念美国陆军成立250周年”为名举办了一场阅兵。而这一天,恰巧也是他的79岁生日。尽管阅兵耗资约4500万美元,但效果并未达到其预期:士兵步伐松散、现场组织混乱,甚至有人中暑晕倒,与特朗普理想中“中国式整齐划一”相去甚远。
正因如此,当特朗普看到中国九三阅兵的直播——军人步伐铿锵、装备精锐、组织高度精密——其心态可谓复杂。他口中不吝赞美,称之为“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但随后立即下令战机飞越白宫,显然是一种微妙的政治回应:他需要向国内民众、国际社会,或许更是向自己证明,美国同样具备“展示肌肉”的能力。
然而这背后的差异远不只是排场或规模,更在于两者阅兵的文化与政治逻辑根本不同。中国的阅兵重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国家记忆与和平承诺的仪式性表达;而特朗普推动的阅兵,则更多被视为个人权威的展示、民意支持率的提振工具,甚至带有些许“强人美学”的迷恋。
特朗普或许还会继续他的阅兵尝试。已有消息称他正在筹划一场更盛大的海军阅兵,但正如他此前所遭遇的,在美国,阅兵从来不只是军事展示,更是一场价值观与政治传统的博弈。而他选择的,是一条注定充满争议的路:一边是国内高涨的反对声浪、军方高层的谨慎抵触、城市管理的现实限制;另一边则是他个人对“国家强大”视觉符号的迫切渴望。
来源:厉害了俺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