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至8日,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北京推介活动将重磅启幕。其中,中国国际时装周·楚雄时装周彝绣非遗创新专场作为系列活动首场,将在首都北京精彩亮相。楚雄时装周与中国国际时装周携手联动,以时尚为桥梁,打造楚雄彝绣非遗创新样板,共同推动楚雄彝绣
楚雄时装周走进北京
——携手中国国际时装周打造楚雄彝绣非遗创新样板
9月7日至8日,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北京推介活动将重磅启幕。其中,中国国际时装周·楚雄时装周彝绣非遗创新专场作为系列活动首场,将在首都北京精彩亮相。楚雄时装周与中国国际时装周携手联动,以时尚为桥梁,打造楚雄彝绣非遗创新样板,共同推动楚雄彝绣从“云南名片”迈向“世界语言”。
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北京推介活动,由云南省委宣传部、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商务厅共同主办,楚雄州委宣传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承办,中央民族歌舞团协办。
作为全国非遗服装服饰类时装周的开创者,楚雄时装周始终以“传统活化、国际表达”为核心,在全球时尚版图中持续突破。从楚雄时装周成功孵化,到接续亮相上海、纽约、米兰、巴黎时装周,再到其升级版——丝路云裳·南博时装周的匠心呈现,楚雄彝绣及楚雄时装周品牌在国际时尚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非遗美学的多维破圈。
此次中国国际时装周与楚雄时装周联合举办非遗彝绣创新专场,将立体呈现非遗与现代美学交融的全新境界,具体包括四大板块:举办静态展。以“纹样的时空对话”为主题,展出楚雄州代表性彝绣服饰,涵盖传统款式与现代创新设计,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彝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动态大秀。打造“中国国际时装周·楚雄时装周彝绣非遗创新专场”,邀请手工刺绣匠人、设计师与模特同台,演绎融合非遗服饰元素的时尚作品,展现非遗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开展文化交流。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大使夫人开展彝绣走秀,共同为彝绣“代言”,推动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云南非遗服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特邀多位中外嘉宾共话非遗传承与创新,为非遗服饰“活起来、走出去”提供专业思路,并开展“彝韵·无界”——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创团队助力楚雄彝绣国际传播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系列活动相关情况,全方位呈现云南非遗服装服饰与现代时尚的深度融合。
作为2025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核心板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彝绣杯’非遗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于今年8月面向全球启动征稿。参赛者可结合恐龙、绿孔雀、亚洲象等云南特色IP创作,获奖作品不仅有机会登上第三届楚雄时装周进行实物展演,还将获得新华社、人民网、时尚芭莎等头部媒体的全球传播机会,构建成果转化的闭环生态。大赛还将邀请知名秀导打造优秀作品专场秀,组织头部设计公司开展跨区域走秀,推动获奖设计对接产业端、走向消费市场,实现“设计变现、非遗创收”。
千年彝绣的产业蝶变
楚雄彝绣,这项传承1800余年的“指尖艺术”,正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从深山技艺到文化产业的跨越。在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支持、楚雄州委和州政府正确领导及州委宣传部统筹推动下,楚雄州构建起“政策引领—平台赋能—金融支撑—数字驱动”的全产业链生态:组建彝绣产业专班,出台37条专项扶持政策,首创“彝绣贷”“彝绣保”等11项金融创新产品,累计发放优惠贷款4.29亿元,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40%。
截至2024年,楚雄州彝绣经营主体激增至2233户,带动6万名绣娘年均增收4万元,其中2000余名残疾绣娘实现稳定就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1.3亿元;2025年1-6月,彝绣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0.9%,彝绣产业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标准化建设与品牌化运营是彝绣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楚雄州制定实施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该标准已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推动“楚雄彝绣”集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全国首个非遗服装服饰类区域公用品牌;联合新华社发布“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与“新华·楚雄时装周指数”,为产业发展装上“智慧导航”。
国际舞台的非遗新声
从永仁直苴“世界最早乡村T台秀”到巴黎时装周压轴大秀,楚雄彝绣凭借1800余年的文化积淀,在国际时尚界掀起“中国风”热潮。2024年,35套楚雄彝绣非遗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黑底彩线的几何纹样与立体剪裁碰撞出“东方极简主义”风格,吸引美联社、法新社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聚焦报道,全网传播量突破34.7亿次。同年,“非遗彝绣秀北京”活动在北京中轴线举办,活动期间7.77亿人次通过直播见证彝族纹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如今,楚雄时装周已形成“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对话世界”的发布体系,连续亮相北京、上海时装周、中国—南亚博览会及纽约、米兰、巴黎等国际顶级时装周舞台。与阿迪达斯、星巴克等国际品牌联名推出的产品,进入全球1.2万余家门店销售,彝绣元素从文化符号转变为消费热点,持续扩大云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的世界语言
数字科技为彝绣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全国首个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已建成投用,通过“区块链溯源+跨境电商”模式为每件产品植入“数字身份证”;“彝绣国际云展厅”则实现“云端设计、全球流通”,助力彝绣产品对接全球市场。2025年,楚雄彝绣将借助南博会平台,与英国、法国、泰国等国家及米兰、巴黎时装周达成合作签约,启动“2025国际非遗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推动“非遗+时尚+贸易”全链条出海。
当前,楚雄州正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9月,新成昆铁路“楚雄彝绣号”专列将首发,列车将成为“移动的非遗展厅”,让彝绣文化随铁路走向沿线各地;10月,楚雄州将举办第三届楚雄时装周,通过非遗雅集、服饰巡演、文创展销等多维场景,有机融合文旅推广与品牌建设,并整合云南省16个州市资源,推动“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等彝绣IP实现系列化开发与品牌化升级,实现从视觉符号到文化叙事的全面跨越。
从田间赛装到国际T台,楚雄彝绣以一针一线织就传统活化与产业振兴的锦绣之路。未来,楚雄州将持续放大“非遗+时尚+贸易”融合效应,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国际品牌注入更深文化内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记者丨李薇薇
编辑丨周洁
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一审丨周洁
二审丨农耀
三审丨寸明刚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来源:楚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