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检查孩子听力需要根据年龄和具体情况,通过专业医疗检查和日常观察结合判断。主要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行为测听、客观听力测试,以及耳部结构检查和语言发育评估。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检查孩子听力需要根据年龄和具体情况,通过专业医疗检查和日常观察结合判断。主要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行为测听、客观听力测试,以及耳部结构检查和语言发育评估。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能最大限度减少听力损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新生儿期听力筛查
初筛: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常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耳蜗或听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复筛:初筛未通过者需在出生后42天内复查。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因素新生儿需重点监测。
诊断性检查:复筛未通过时,需在3个月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等精确评估。
二、婴幼儿及儿童期听力检查
行为测听
6个月以下:观察对声音的眨眼、转头等无意识反应。
6个月至2岁:通过视觉强化测听(VRA),利用声音刺激引导孩子转向发光玩具。
2岁以上:使用游戏测听(CPA),让孩子听到声音后完成游戏动作(如放积木)。
客观听力测试
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排查积液、鼓膜异常等问题。
耳声发射(OAE):检测耳蜗外毛细胞是否正常。
ABR/ASSR:适用于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儿童,直接评估听觉神经通路。
三、日常观察与家庭评估
0-3个月:对突然的声响(如拍手)出现惊跳反射;睡眠中被大声响惊醒。
4-6个月:寻找声源,对父母声音有反应(如微笑)。
7-12个月:模仿简单发音,对名字有明确反应。
1岁以上:语言发育迟缓、经常要求重复说话、看电视音量调得过大,需警惕听力问题。
四、其他必要检查
耳部结构检查: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鼓膜是否畸形、感染或耵聍栓塞。
基因检测:部分遗传性耳聋可通过基因筛查(如GJB2基因突变)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排查内耳畸形、听神经发育异常等问题。
五、语言发育评估
听力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进一步排查:
12个月仍不会发“爸爸”“妈妈”等音节;
18个月掌握的词汇少于10个;
2岁无法组合简单词语(如“喝水”)。
六、注意事项
高危因素儿童:早产、出生窒息、巨细胞病毒感染、耳聋家族史等群体需增加随访频率。
单侧听力损失:容易被忽视,需通过专业检查确认。
及时干预:确诊听力损失后,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配合言语康复训练。
通过以上系统检查与观察,可早期发现90%以上的听力异常。家长若发现孩子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语言发育落后,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听力中心,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期。
来源:鼎吉育儿母婴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