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家长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孩子书写能力下降的事儿。好多家长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孩子玩游戏、用AI的时间多了,连字都写不好了。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发现,班里有些孩子的作业本,字迹比以前潦草了不少,书面整洁度也大不如前。看到这些情况,家长们心里都很着急,
最近家长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孩子书写能力下降的事儿。好多家长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孩子玩游戏、用AI的时间多了,连字都写不好了。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发现,班里有些孩子的作业本,字迹比以前潦草了不少,书面整洁度也大不如前。看到这些情况,家长们心里都很着急,生怕技术工具影响了孩子的书写能力。
那技术工具对孩子书写能力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啊,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书写能力的构成要素。书写能力可不只是把字写出来这么简单,它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对字形结构的认知,还有书写的习惯和态度。以前,孩子们主要通过纸笔书写来锻炼这些能力。但现在智能设备普及了,孩子们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多了,纸笔书写的场景自然就减少了。不过呢,AI辅助学习也有它的好处,它能帮助孩子更高效地认知字形、了解笔画顺序,提升学习效率。
我教学这么多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发现不同家庭对待技术工具的态度和方式不同,孩子的书写能力发展也不一样。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三类典型家庭的情况。
第一类家庭,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完全放任不管。孩子整天抱着手机、平板玩游戏、看视频,很少进行手写练习。有个孩子,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电子设备上,作业也是能打字就不手写。时间一长,他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差,写的字歪歪扭扭,连简单的汉字都写得不成样子。而且他对手写很抵触,觉得又慢又累。
和这类家庭相反的是第二类家庭,家长过度担心技术工具的危害,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有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练字,把家里的电子设备都收起来了,孩子只能通过传统的字帖和练习册来学习。一开始,孩子的书写有了一些进步,但后来他对练字越来越没兴趣,觉得很枯燥。而且因为缺乏AI工具的辅助,他对一些复杂字形的理解不够深入,书写的灵活性也不足。
而第三类家庭就做得比较好,家长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使用技术工具。他们会给孩子规定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同时每天保留一定的手写练习时间。那这类家庭是怎么做到平衡技术使用和书写练习的呢?
有个孩子,家长给他选择了一款带有书写反馈功能的AI学习工具。孩子在上面练习写字时,工具会及时指出他的笔画错误和书写问题,还会给出改进建议。孩子觉得很有趣,积极性很高。同时,家长还会定期把孩子的书写成果展示出来,让孩子有成就感。这个孩子的书写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字迹工整漂亮,书写速度也比较快。
从这三类家庭的情况可以看出,要平衡技术使用和传统教育,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家长得掌握一些方法。我总结了一个「三三三」法则。
第一个“三”,是每日保留20分钟手写练习。不管孩子平时用多少电子设备,每天都要抽出20分钟来进行手写练习。可以让孩子写日记、抄课文,或者练习字帖。这20分钟的手写时间,能让孩子保持对笔的掌控感,锻炼手部肌肉。
第二个“三”,是选择带书写反馈功能的AI工具。现在市面上的AI学习工具不少,那怎么选呢?其实,家长在选择时,要选那些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的工具。不过要注意,不能让AI工具完全替代孩子的书写过程,它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
第三个“三”,是建立阶段性书写成果展示机制。家长可以把孩子不同阶段的书写作品收集起来,定期展示给孩子看。比如每个月做一次展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书写动力。
当然啦,在使用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也要警惕一些过度依赖AI的场景。有些应用会直接帮孩子完成书写,这可不行,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在科技时代,技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的书写能力,就完全拒绝它;也不能放任孩子无节制地使用。只要我们用对方法,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就能让技术工具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让孩子在书写能力的培养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来源:雪梅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