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欠赌债五十万不敢回家 我帮他还清后 发现老支书给他留了块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09:12 1

摘要:村里的电线杆子上贴满了劣质海报,那些印着”全额贷款”“无抵押贷款”的广告纸被风吹得卷起一角,像是在向每个经过的人招手。

村里的电线杆子上贴满了劣质海报,那些印着”全额贷款”“无抵押贷款”的广告纸被风吹得卷起一角,像是在向每个经过的人招手。

周五的菜市场人不算多,我提着菜篮往家走,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喊我”大嫂”。这声音熟悉得让我心里一颤。我回过头,差点没认出来。

“小江?”

站在我面前的是小叔子江小浩,跟三年前比,他瘦了一大圈,原本白净的脸蜡黄蜡黄的,唯一没变的是那双眼睛,还是那么闪亮。

“大嫂,我……”

他话没说完,一辆三轮车从我们中间轰隆隆地开过,冒着黑烟,挂在车斗里的铁桶哐当哐当响,司机大喊:“借过借过!”等三轮车走远,小江已经不见了。

晚上我跟老江说小江回来了,他正在剥蒜,手上还有蒜皮,听到这话,手一抖,蒜皮撒了一地。

“你确定?”

“还能认错?就是瘦了点,但那眼神,绝对是他。”

老江的眼睛盯着桌子,嘴巴抿得紧紧的。我知道他心里难受。自打三年前小江欠下赌债失踪后,老江就像变了个人,话少了,笑也少了,每次村里有人提起小江,他总是岔开话题。

“我明天去找找。”我叹了口气。

老江没说话,只是重新低头剥蒜。屋外传来村里广播的声音,是老支书去世的消息,说明天早上出殡,请村民都去送行。老江停下手里的活,仰头看了看天花板。

“支书爷爷走了啊……”

支书爷爷是全村的主心骨,在任四十多年,就在去年才退下来。他对村里每个人都特别好,尤其是对小江,因为小江从小聪明,支书爷爷总说他将来肯定有出息。

“明天你去送送吧,我就不去了。”老江说。

晚上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江的呼吸声很均匀,但我知道他也没睡着。我想起小江第一次被赌场追债那天,他满身酒气跑回家,说欠了五万,要是不还,他们就要打断他的腿。老江气得摔碗,却还是拿出了积蓄。谁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骑着电动车去找小江。村子不大,我想他肯定会找个地方暂住。果然,在村东头的小旅馆,我找到了他。

旅馆老板娘看见我就摆手:“我就知道会有人来找他,那孩子昨晚喝得烂醉,差点把我的凳子也给砸了。”

小江的房门虚掩着,我推门进去,屋里味道难闻,混合着酒精、汗水和霉味。他躺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盖着件脏夹克。

“小江,醒醒。”

他费力地睁开眼,看到是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大嫂,我不应该回来的……”

“胡说什么呢,这是你家。”

“我欠了五十万,赌场的人说再不还就要……”他没说完,自己抹了把脸。

我心里咯噔一下。五十万?这在我们村里可是天文数字。上次听说的还只是二十万,怎么又翻了一倍多?

“你先起来,咱们去吃点东西,好好谈谈。”

小旅馆旁边有家小面馆,我点了两碗牛肉面。小江吃得很急,像是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看着他,想起他小时候总是吃得很香,那时候他才到我腰高,整天跟在老江屁股后面。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我递给他一张纸巾。

他擦了擦嘴,眼圈又红了:“大嫂,这次我真的完了。他们派人跟到县城了,我不敢回家,怕连累你们。”

“到底怎么回事?从头说说。”

原来小江在城里认识了些所谓的”朋友”,开始是小赌,赢了几次后就上了瘾。后来越赌越大,欠债越来越多。最后他连工作都丢了,东躲西藏地逃债。

“我本来想去外省躲一阵子,可听说支书爷爷去世了,就想回来看看……”他声音哽咽,“支书爷爷生前对我那么好,我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我叹了口气:“吃完饭,我们去送支书爷爷最后一程吧。”

支书家门口搭起了白色帐篷,村里人都来了。灵堂前放着支书爷爷的遗像,照片里他笑得慈祥。小江看到照片,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下来。

“支书爷爷,小浩来看您了。”他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支书的儿子看见小江,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回来了就好,支书爸爸走前还念叨你呢。”

告别仪式后,支书的儿子叫住我们:“小浩啊,我爸有东西留给你,跟我来一下。”

我们跟着他进了支书家的堂屋。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旧铁盒子,递给小江:“爸爸说这是给你的。”

小江双手接过,打开一看,愣住了。里面是一份地契和一封信。地契上写着村西头的那块地,整整十亩,现在是小江的了。

信很短:

“小浩: 这块地是我留给你的。你从小就聪明,就是心太野。年轻人嘛,犯错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爬起来。这地我攒了一辈子,本想给我儿子,但他在城里有工作,不需要这个。你如果愿意,就回来种地吧。土地不会骗人,付出就有回报。 老支书 王长河”

信纸已经泛黄,看日期是一年前写的。

小江的手抖得厉害,眼泪簌簌地落在信纸上。支书的儿子说:“我爸生前很看重你,说你就是欠缺一点定性。他知道你在外面过得不好,一直担心你。”

回家路上,小江一言不发,紧紧抱着那个铁盒子。我知道他心里五味杂陈。

“大嫂,我该怎么办?”回到家,他终于开口。

我看着他:“先把债还了。”

“可是……”

“我和你哥这些年攒了一些钱,家里的老房子也值点钱。你哥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很想你回来。”

听我这么说,小江扑通一声跪下了:“大嫂,我对不起你们……”

我把他扶起来:“行了,先把那帮追债的打发了再说。”

第二天,我拿出积蓄,又找村里几家关系好的借了一些,凑了三十万。老江知道后,二话没说,把自己手上那块祖传的地也卖了,又凑了二十万。

“五十万,一分不少。”我把钱交给小江,“你自己去还,告诉他们以后别再来找你了。”

小江看着那一沓钱,眼睛红得像兔子:“大嫂,大哥,我一定会还给你们的。”

老江难得开口:“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小江去县城还债那天,我和老江一起送他。看着他坐上长途汽车,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两天后,小江回来了,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还清了,他们说不会再来找我了。”

老江拍拍他的肩膀,嘴角微微上扬。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看到他笑。

“那块地,打算怎么办?”我问。

小江挠挠头:“我想种点什么,可我不懂农活啊。”

老江接过话:“我教你。”

春天到了,老江带着小江去整理那块地。那地荒了有些年头,杂草丛生,还有不少垃圾。他们花了整整一个月才把地整理好。

我去送午饭时,看到小江赤着上身,满头大汗地拔草,老江在一旁指导他怎么翻土。小江的皮肤已经晒黑了,但眼睛里有了神采。

“想种什么?”我问。

“蔬菜。”小江说,“支书爷爷生前跟我说过,咱们这地适合种绿叶菜,城里人喜欢吃有机蔬菜,价钱好。”

老江点点头:“支书爷爷眼光准。”

小江种了菠菜、生菜、油麦菜,还有几畦小白菜。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挑着水桶去浇地。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他的房间灯还亮着,原来是在看农业技术的书。

“书上说这些菜不能打农药,得用草木灰防虫。”小江给我们讲他的新发现,声音里带着兴奋。

老江说:“支书爷爷以前就是这么做的,难怪他的菜总是特别好吃。”

秋收的时候,小江的菜长得出奇的好。他骑着三轮车,把新鲜的蔬菜送到县城的农贸市场去卖。第一次回来,他兴高采烈地数着钱:“一天就卖了八百多!”

老江笑着摇摇头:“才八百,离五十万还早着呢。”

“慢慢来,总会还上的。”小江拍着胸脯保证。

转眼一年过去,小江的地越种越好。他不仅种菜,还开始养鸡。那些散养的土鸡,每天在地里跑来跑去,吃虫子、啄草籽。鸡蛋黄澄澄的,卖价比普通鸡蛋高一倍。

小江还在地边上搭了个凉棚,放了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周末城里人来买菜时,可以坐下来喝口茶、吃个西瓜。他把这个小园子取名叫”支书家园”。

两年后的一天,天还没亮,小江就来敲我和老江的门。

“大哥,大嫂,起来一下!”

我迷迷糊糊地开门:“怎么了?”

“跟我来!”

他带我们到堂屋,桌上摆着一个信封。

“这是什么?”老江问。

“打开看看。”小江的眼睛亮晶晶的。

老江打开信封,里面是厚厚一沓钱。

“五十万,一分不少。”小江说,声音有点发抖,“大哥,大嫂,我还上了。”

我们都愣住了。

“这两年我除了种地,还做了点副业。我跟几个回乡创业的同学合伙开了个农产品电商,咱们村的好东西,现在城里人抢着买。光是鸡蛋,一天就能卖出去几百斤。”

老江摸了摸那些钱,抬头看着小江,眼里有光:“小浩,你……真的长大了。”

“是支书爷爷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小江说,“对了,我还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

“什么消息?”

“我打算结婚了。”小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是隔壁村的小芳,她每天来帮我卖菜,你们见过的。”

我和老江相视一笑。小芳是个勤快的姑娘,我们都很喜欢她。

“那太好了!”我高兴地说。

“不过……”小江犹豫了一下,“钱你们先别急着收,我想用这些钱扩大规模,再买几亩地。等赚更多了,再还给你们,好不好?”

老江把钱推回给小江:“这钱你留着吧,就当我和你大嫂对你的投资。将来赚了钱,给我们养老就行。”

小江哽咽了:“大哥……”

第二天清晨,我起床时发现小江已经出门了。老江在院子里洗脸,他指了指墙角:“你看那是什么?”

我走过去一看,是几箱啤酒,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今晚请全村人吃饭,庆祝’支书家园’两周年。大哥大嫂,记得来!”

晚上,小江在地头摆了二十多张桌子,村里人几乎都来了。桌上是地里新摘的蔬菜,还有他自己养的鸡炖的汤。月亮升起来,照在每个人脸上。小江站起来,端起酒杯:

“感谢支书爷爷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感谢大哥大嫂不离不弃,感谢乡亲们的支持。这杯酒,敬大家!”

老支书的儿子在一旁笑着说:“我爸要是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肯定特别高兴。”

酒过三巡,村长有点醉了,拍着小江的肩膀:“小浩啊,咱们村准备申请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村,你这’支书家园’就是活广告啊!”

小江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支书爷爷的功劳。”

我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小江跟老江勾肩搭背,两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老支书在天上眨眼睛。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初我们没有替小江还那五十万,如果老支书没有给他留那块地,如果小江没有坚持这两年……可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有的只是当下的每一步选择。

第二天一早,我去菜地拿点新鲜蔬菜。远远地,我看见小江已经在地里忙活了。他戴着顶草帽,蹲在地上细心地检查菜苗。阳光照在他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

我突然想起支书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土地是最诚实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人心也是一样的。”

是啊,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心,总要先播下种子,然后耐心等待,用汗水浇灌,才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风吹过,地里的菜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说着什么。我想,那大概是最美的声音。

来源:深林人不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