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俗人,贪财好色,一身正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06:20 1

摘要:人生走到某个节点,总会突然顿悟——原来那些年我们拼命追求的"超凡脱俗",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就像小时候总爱把泡泡糖吹得老大,最后"啪"地糊了一脸,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能当气球使。

人生走到某个节点,总会突然顿悟——原来那些年我们拼命追求的"超凡脱俗",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就像小时候总爱把泡泡糖吹得老大,最后"啪"地糊了一脸,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能当气球使。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总爱在朋友圈发些"岁月静好"的矫情文字,配图必定是咖啡杯加一本翻开的书,还得特意露出马尔克斯或者村上春树的书脊。现在想来真是可笑,那会儿连房租都要靠信用卡倒腾,却硬要装出看破红尘的范儿。直到某个月底,房东大妈拿着扫把敲我房门催租时,才突然明白:装是要付出代价的。

生活最擅长的就是打脸。你以为自己是《瓦尔登湖》里的梭罗,实际上活成了《功夫》里的包租公。那些年追求的"清风明月",在银行卡余额不足的提示音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我开始意识到,承认自己是个俗人,比假装清高需要更大的勇气。

有个朋友,标准的文艺青年,整天把"淡泊名利"挂在嘴边。去年突然转行做直播带货,朋友圈画风突变,从海德格尔直接跳转到"家人们三二一上链接"。我调侃他"人设崩塌",他却回我:"人设?那都是穷的时候撑的门面。现在我就想搞钱,光明正大地搞。"这话糙理不糙,活得真实的人,连铜臭味都透着股清爽。

我开始学会理直气壮地谈钱。以前觉得谈钱俗气,现在发现没钱才真叫一个俗——得俗不可耐地求人借钱,俗里俗气地蹭饭,俗到家地穿三年前的衣服还硬说是复古风。赚钱不丢人,穷才丢人。这不是拜金,而是明白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经济独立才是人格独立的基石。

感情上也一样。年轻时总幻想"山无棱天地合"的爱情,现在觉得,能找个一起还房贷的人就不错了。朋友阿杰和女友恋爱长跑七年分手,原因居然是"她总逼我吃香菜"。我们都笑他矫情,他却认真地说:"生活就是一地鸡毛,连饮食口味都协调不了,还谈什么天长地久?"这话听着像段子,细想却是真理——接地气的感情,才能接得住生活的刁难。

我开始享受世俗的快乐。周末睡到自然醒,点个重油重盐的外卖,追无脑综艺笑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不再强迫自己读那些"高大上"却根本读不进去的书,转而大大方方地承认:我就爱看《甄嬛传》,咋地?

但这"俗"里,也得有底线。我管这叫"俗得有品"——可以爱钱,但不赚黑心钱;可以好色,但不下流;可以摸鱼,但不甩锅。就像火锅,重口味但食材必须新鲜,这才叫讲究。

现在的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样子:会为了超市打折早起,会因为老板画的饼而心动,会在相亲时偷偷打量对方的经济条件。但奇怪的是,我比从前那个"清高"的自己快乐多了——至少不用再端着,不用再装,不用再为了维持人设而活受罪。

人生这场戏,最累的不是演配角,而是硬要演自己hold不住的主角。做个坦荡的俗人,承认自己贪财好色,承认自己怕死怕老怕孤单,反而活出了一身正气。毕竟,真实的庸常,远胜过虚假的超脱。

所以啊,别再做那"清风一缕"的梦了。咱们就做阵穿堂风,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再给自己加戏?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关注我,后续分享更多精彩文章,多谢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来源:梦幻糯米lAn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