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丨和融古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14:22 1

摘要:丛台区作为邯郸市主城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城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增长的司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丛台法院收结案件量、人均结案量,已经连续多年列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

推介单位:邯郸丛台区法院

推介人:苗佳媛

丛台区作为邯郸市主城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城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增长的司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丛台法院收结案件量、人均结案量,已经连续多年列居全市基层法院首位。

面对案件数量高位运行、群众诉求日益多元的现实压力,如何将本土深厚的“和”文化基因转化为破解审执难题的“软实力”和“硬支撑”呢?“和融古赵”文化品牌是丛台法院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之后,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和”为魂,塑造解纷标识。简洁独特的标识是塑造文化品牌的第一步,“和融古赵”文化标识核心是一架写意的天平,两端的“人”字形砝码并肩而立,既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又寓意了矛盾双方在法治轨道上“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这“人”字型砝码连接下方“台”字形托盘,巧妙构成“丛台”二字。整体看去,嵌入天平之中的醒目地域标识与代表着群众利益的麦穗齿轮,交相辉映,象征着“和融古赵”要托起的,不仅是文化“和”解的智慧,更是司法为“民”的初心。

以“和”为基,打造解纷空间。原本调解区升级改造为文化特色调解空间:中厅“和”字引领整个调解主题;走廊上悬挂“守信重和”的典范故事;在特色的婚姻家庭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之外,更有以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命名的各个主题调解室,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共同孕育“和”的契机。

以“和”为脉,融聚解纷力量。青年干警深研法条案例,化身“普法主播”,用一期又一期的《丛法青年说》讲清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党员干警主动担当,下沉辖区街道、综治中心,让“和”解理念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法官们走入行业协会,去到田间地头,凝聚专业经验与乡贤智慧,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以“和”为本,构建解纷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丛台法院在个案实践中摸索出了解纷的“丛台模式”。去年,面对某央企与298名职工长达14年的购房纠纷时,秉持“以和为本”的审判理念,采用“先行调解、示范判决、分批审理、类案快判”的工作模式,从法律条文的统一适用到房屋价值的整体评估,通过啃下示范判决的“硬骨头”,确保群体纠纷的“软着陆”。随着4.4亿元案款全部履行到位,高效有力的经验做法在广受群众好评的同时也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和省高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解纷案例,还有滏阳河水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案,在行政主管部门、行业调解委员会与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对于致害企业采用修复赔偿及司法确认的柔性处理方式,由此实现了环资纠纷妥善化解、生态环境有效修复以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多重效果,而该案例也因此入选了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

自“和融古赵”文化品牌建设以来,近三年有5900余起案件通过贯穿立审执全过程的司法调解最终得到顺利化解;特别是在家事纠纷、劳动纠纷,经调解后,当事人或握手言和或当场履行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丛台上演;黄粱梦巡回法庭“家门口调解断案”的暖心故事,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丛台样板。如今,滏阳河畔的水清树绿,百姓漫步河边的欢声笑语,更是司法文化智慧结出的“和”谐为民果实。

将相之和,古为赵国治理之盾,今成丛台解纷之钥。面向未来,丛台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刻引领,坚守优秀的传统文化根脉,以奋斗之姿、进取之态,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供稿部门:教培处

编 辑:马留健

来源:河北高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