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青岛近千名师生学急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3:23 1

摘要:为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让“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落地生根,近日,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联合各区市红十字会急救讲师走进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 ‘救’在身边”活动

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为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注入青春力量

为广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让“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落地生根,近日,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联合各区市红十字会急救讲师走进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应急救护 ‘救’在身边”活动,为近千名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青岛博文小学学生上台学习急救技能。

新学期,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以全市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开学第一课”为重要抓手,通过“统一规划、分层推进、长效覆盖”的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急救教育延伸至中小学校园中,旨在打破“急救知识难普及、青少年学不会”的认知误区,真正让急救知识成为每一名中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让安全理念伴随一生,成为守护健康成长的“好朋友”。“能以急救讲师的身份参与其中,看着孩子们从好奇倾听到主动尝试操作,再到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特别有成就感。我们多讲一句、多教一个动作,或许就能在未来帮孩子们避开一次危险,为校园安全再添一道牢固屏障。”市南区红十字会四级调研员冯勇表示。

本次救护培训以“理论+实操”双轨模式展开,内容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心脏骤停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抢救,患者生存几率就会下降7%—10%,4分钟黄金抢救期是生命能否挽回的关键!”课上,急救讲师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敲响警钟,强调“只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普通人也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守护者’”。为了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急救讲师还结合真实急救案例与科普视频,阐释了应急救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针对心脏骤停、异物卡喉等高频意外场景,急救讲师更是逐步拆解心肺复苏的按压姿势、AED的电极片粘贴位置、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腹部冲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在实操演练环节,急救讲师借助医用模拟人、AED教学模型等专业工具,开展“手把手”指导。“胸外按压必须做到用力均匀、频率稳定,深度至少达到5厘米,这样才能有效挤压心脏泵血。”9月5日,在青岛博文小学,急救讲师一边示范标准动作一边介绍,“使用AED时不用慌,记住‘听语音提示、按屏幕指引’,机器会自动分析心律并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青岛博文小学的学生们积极尝试操作,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急救要点,让所学知识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应用。

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以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践“公益+”办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益服务精神教育相融合,将红十字和微尘博爱精神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已有西海岸新区琅琊小学、莱西市实验小学、胶州市洋河小学、平度市凤台中学、青岛博文小学、青岛一中市南分校6所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成功落地,积极开展“5·8公益日”“文明旅游宣传志愿服务”“应急救护培训”等公益活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以美好品格为生命底色,让“微尘有情,博爱无疆”的公益精神浸润校园,持续为社会公益力量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此次活动推动急救知识从书本文字转化为实践本领,以红十字微尘博爱学校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不仅有效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应急救护能力,更借助他们的力量广泛传播急救知识,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注入蓬勃青春力量。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