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大学博士如何当非洲仁君(利比里亚第三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08:18 1

摘要:1982年10月28日,非洲国家利比里亚的报纸上集体刊载了一个消息,该国总统视察了劳工和体育部,在听说了利比里亚队在与马里队的国际足球比赛中战成一比一平局后,总统先生含蓄的表示了自己的期望:只要我还是利比里亚的国家元首,我就希望利比里亚国家队不打败仗。

本文讲述的是非洲国家利比里亚,共四篇。本篇为第三篇,上篇封面为《美国移民 非洲建国》

1982年10月28日,非洲国家利比里亚的报纸上集体刊载了一个消息,该国总统视察了劳工和体育部,在听说了利比里亚队在与马里队的国际足球比赛中战成一比一平局后,总统先生含蓄的表示了自己的期望:只要我还是利比里亚的国家元首,我就希望利比里亚国家队不打败仗。

对于总统先生的殷勤期盼,利比里亚足球队的队员们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表示一定加倍努力,坚决不再输球。之所以球员们的决心如此之大,是因为在讲话的最后,总统先生为了表示自己重视足球的决心,宣布了一条激励政策——在未来的国际足球比赛中,如果利比里亚队成绩不好,那么球员们将被集体判刑!

对于总统的暖心政策,利比里亚上下都表示情绪稳定,这件事发生在其他国家,也许算个小新闻,但发生在利比里亚,倒也正常,毕竟,说话的这位,就是利比里亚第21任总统,非洲最小政变团队的指挥者,官至总统的大祭司,比博卡萨更马西埃的仁君典范,稳居于非洲三大暴君的五个人之一的五星上将——塞缪尔.卡尼翁.多伊上士!

塞缪尔.卡尼翁.多伊

1951年,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出生于利比里亚内陆的一个乡镇,作为利比里亚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多伊的家族虽然称不上是大富大贵吧,至少也可以说是牛马不如,即使在土著黑人里,多伊所在的克兰族也是一个很小的部落,饮食基本是剩菜盲盒,工作基本是下地干活,住房基本是家徒四壁,待遇基本是对标马骡,属于利比里亚社会金字塔的地基

按理说,多伊这种跪族身份,基本是注定跟文化只能藕断丝连的,但是,看过我们上期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在杜伯曼时期,利比里亚搞了扫盲运动,免除了多伊的小学学费,而小多伊从小就非常好学,最终,在经过十年寒窗后,十六岁的多伊终于成功攻读了小学学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

可贵的是,汗牛充栋的小学知识并没有满足小多伊那磅礴的求知欲,在小学苦读之后,多伊毅然选择了进入初中深造。经过一阵悬梁刺股后,三年之后,多伊又成功拿下了初中学位,此时的多伊已经在学海中徜徉了许久,立志成为做题家的他勇敢的做出决定——我要进入高中求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做题家!

然而,现实很快就告诉他,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做题家都是一种奢望,因为更多的人是欲做题而不可得。

多伊的父亲明确的告诉他——儿子,你的学术生涯到初中就应该结束了,高中是要学费的,咱们家这个荡气回肠的经济状况你应该了解,供你上学是不可能的,你如果非想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吧!

19岁的多伊第一次直面贫穷的压力,但他求学的心并未稍减,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参军当兵!因为他听说,当兵可以获得军饷,学校还有奖学金,靠着这两笔钱自己一定可以读完高中,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一想到这里,多伊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然而,按照通辽宇宙的固有规律,多伊的军旅生涯,毫不意外的出意外了。

按照多伊本来的构想,当兵不过只是过日子拿工资而已,但没想到入伍没几天,多伊居然被分配了军事任务,而且任务地点离家乡贼远。

辛苦完成任务后,多伊觉得自己这回可以安心混日子了吧?然而,领导在发现这小伙子听话好用后,立刻发扬了带英精神,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多伊很快成为了资本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跟他同期的战友们纷纷退役,而多伊却被各处调遣,不是去安抚反对派就是物理打工人,堪称利比里亚军队中的一代卷王。

面对如此挫骨扬灰般的工作量,多伊也想过强行退役,但是强行退役要冒一点小风险,就是有可能会被枪毙。实在没办法的多伊在屡次抗议无果后,只能通过函授的方式读完了高中,然后,他就作为高材生被提拔了。

虽然杜博曼时代的利比里亚经历过扫盲运动,但军队的平均文化水平还是比较焚书坑儒的。函授高中的多伊在一群胎教肄业的大头兵中脱颖而出,而且凭借多年军功,多伊被派往首都蒙罗维亚管理监狱,很快又被提拔为了军士长,手下拥兵足足一百五十人,成为了利比里亚一名小名鼎鼎的小军头。

此时已经是1979年,多伊回首来路才发现,三年之后又七年,自己居然已经在军队中服役了足足十年。也许是因为大彻大悟,也许是因为走投无路,总之,当了十年工具人的多伊开始了一些思考。

托尔伯特总统

多伊认为,自己的悲剧源于自己的人类低质量男性的身份,从建国以来,利比里亚就是典型的利奥奥型结构,白人在顶层得利,中间的是移民黑人,而底层的土著黑人只能是陈睿叠罗汉——输上加输。所以,自己的牛马生涯不过是无数土著黑人的缩影。由于心中不平,多伊经常在军营里发表了一些反贼言论,类似于“通辽无道鼠当权,常鸽还想要三连,不如随我反了去,高呼我主星野源”这样的反诗,时间一长,多伊身边就聚集了一批跟他同样不满的土著黑人士兵。

然而,想睡觉就来枕头,利比里亚还真给了多伊一个机会。上一集讲到的,托尔伯特总统时代爆发的“米骚动”导致利比里亚上下大乱,军队和百姓们在物理上打成一片,社会矛盾极其严重,趁着这个时节,多伊对士兵们发动宣传——国民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一样吧?蒙罗维亚前线的士兵,他们要打劫来抢饭吃。利比里亚种出来的橡胶,利比里亚人也吃不到(确实)。我绝不希望大家如此受苦,都是那群高级黑隐瞒了国民的苦况,现在大家跟我一起举事,我们一起天诛国贼!

1980年4月12日凌晨,蒙罗维亚的街道一片死寂,借着黑夜的阳光,一群黑影慢慢接近了首都的行政大厦,这座六层的建筑是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点。

在杜伯曼时代,为了表示自己与平民站在一起,老总统拆掉了大楼外的围墙。因此,这群黑影轻而易举的靠近了建筑,而这群人这是由塞缪尔多伊带领的政变部队,相比加蓬的三人政变小团伙,多伊的政变团队堪称豪华,连上他自己足足十七个人,虽然相比于六千人的利比里亚军队来说依然小有劣势,但开弓哪有泥菩萨,兄弟们已经到了这,这就得干了!

在多伊的带领下,十七罗汉轻而易举的翻过了铁栅栏进入大楼,几分钟后,楼内里枪声大作,一场政变开始了。

政变中的多伊

其实,多伊的这场政变计划看起来可能比较草率,但实际上其实比想象中的更草率!且不说这十七豪杰打赢六千人军队的概率不太高,光说他的首要目标——利比里亚总统平时住在官邸里吗?

实际上,自从托尔伯特总统上任以来,他就一直不太喜欢这处总统官邸,绝大多数时间都不住在这里,宁可每天坐车跑通勤。可是该着的是,4月11日这天,他临时加了个班,结束工作才发现已经太晚了,索性住了下来。

听到枪声后,托尔伯特赶紧坐了起来,总统赶紧拿起电话想问问情况,然而刚刚拿起听筒时,卧室的门就被踹开,一群黑大汉拿起枪来就是一阵输出,托尔伯特总统还没搞清状况就留下了激动的血水,堂堂的一国总统就这样,死了。

亲手诛杀总统的人并不是多伊,此时的多伊正在大楼外面蹲草丛,等待着楼里的队友给他发布顺利的消息。一段时间后,各处纷纷发出信号,政变成功了!

几个小时后,当听到午夜枪声的蒙罗维亚居民们打开广播想要了解下发生了什么时,一个声音响起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塞缪尔多伊是谁。

在很多媒体的描述中,都把多伊描述成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多伊有文化,但不多。至少在政变后的这次重要演讲中,相比于那个在早晨五点钟劝人不要喝酒的加蓬政变讲话,多伊的讲话很有条理。在讲话中,多伊首先说明了自己是谁,也讲述了一下政变过程,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反对种族压迫和政府腐败,他呼吁所有的士兵不要听从军官命令,大家一起走上街头共襄盛举,下克上的时候到了!

随后,多伊又开始娴熟的画起了大饼,他说将会与各派各民族的人一起消灭政府恶习,建立一个正义,平等的政府!利比里亚的新时代到来了!

由于一百多年来利比里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国内的土著黑人已经积累了太多怨气,所以多伊政变之后,民众竭诚欢迎,盘踞利比里亚上百年的“真辉格党”成员们抱头鼠窜,美裔高级黑的统治彻底中止了。

由于这场政变实在过于顺利,以至于很多人说是美国中情局在幕后支持。但无论是否有美国支持,多伊的夺权之路都非常顺利,十七人的创业团队从这天起确立了对利比里亚的统治,多伊命令文官们正常工作,军队来维持秩序,对于趁火打劫的罪犯也不必难为他们,统统枪毙了吧!对此首都居民也表示理解,非常时期嘛!

对于多伊的时代,利比里亚人是有期待的,只不过他们并不太了解多伊这个人,其实多伊一生中也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1980年4月16日,新君践祚的多伊决定开始行使权力了,他携天使轮17罗汉共同成立利比里亚新的权力机构——利比里亚人民救赎委员会!由多伊本人担任委员会主席!当然了,鉴于自己已经成为了新的国家领导人,之前的上士军衔显然就有点不太适宜了,所以,为了更好的统御各方,鄙人决定给自己的军衔小升一级,就先暂时升到五星上将吧!

对于自己的新朝雅政,多伊明确表示——所以利比里亚人的权利和地位都是平等的。事后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只不过,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种平等。

4月22日,多伊命令把13名托尔伯特时代的内阁官员扒光了衣服,在首都游街,然后一路拖到海边,他非常有创造力的在海边设置了一大排木桩,每个木桩上绑一个人,然后在电视直播下把这些人统统枪毙。

物理解散了内阁后,多伊又下令继续逮捕91名前朝余孽,准备全部按此办理。此时有人提醒他,就算是审判罪人,也要为他们请辩护律师和陪审团,你这么做不合规矩。

一听到规矩,多伊的脸都气黑了,他立刻拿出了一份声明,署名是国家救赎委员会。

声明表示,由于委员会成员大多年轻(很多成员十几岁),执政经验不多(也就是0),只是因为不忍辜负人民期望才勉强为之(???)。因此,为了避免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委员会决定暂停宪法,此这段时间一切事务全部军管!

虽然不明白多伊讲的话前后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显然他是不太支持设置法庭的。因此,前政权成员的下场都极其悲惨,前总统托尔伯特的妻女被强暴,家产都搜刮一空,其他的前政府官员都大致如此。

当然,虽然对内残暴,但在对外关系上,多伊还是比较哄堂大孝的。上台之后,多伊迅速改变了托尔伯特的亲苏立场,转而开始全面亲美,授予美军在利比里亚的快速集结权。此时的里根正是跟苏联较劲的关键时期,听说之前跳反的逆子回归了,里根立刻表示——欣闻利比里亚在多伊的领导下组建了民主公平的新政府,我国政府愿意提供大量支持!在接下来的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美国居然给利比里亚援助了超过五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一百年的总和!

美国的援助固然慷慨,可是对于这么大的一笔钱,多伊烦恼了。原因是,挣钱固然不容易,可是作为政府想要把钱花出去,也是需要水平的!过去自己存自行车都要划价,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大一笔钱,要如何处置呢?

对于这个情况,多伊想咨询一下智囊的想法,可是他环顾四周,跟他一起政变的兄弟们七个人不认识六个字,之前有文化有知识的官员又都被自己杀的差不多了。思前想后无果之下,最终多伊只能勉为其难的含泪把这些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众叛亲离的总统多伊

当然了,对于自己大公无私的行为,多伊其实也是有理由的。美国人把资金搞出了各种分类,每条都完美的符合我呀!你说什么食品专项资金,我就很需要食品呀!什么土著人救济资金,我就是利比里亚最有名的土著呀!什么军火专项资金,我就是利比里亚的军队首脑,不把钱放我账户上难道放到公款里吗?

所以,多伊含泪收下了这些钱,不过他也没有做的太过分,终其一生,其被查明的海外存款也不过只有两亿多美元而已。

见到领导人如此为国分忧,多伊的手下纷纷表示为国效力不落人后,没过多久,利比里亚的伐木特许权、燃料经营权等等利益纷纷就被多伊的手下瓜分完毕,腐败程度比之前的真辉格党更甚。

在非洲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下,政府官员捞点钱不算啥,但要命的是,多伊这群人他不仅贪,他还蠢。由于一辈子都没有做过什么需要思考的工作,救赎委员会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外国打交道,什么金融贸易都是个啥?在看清了多伊集团的智商水平后,全球的骗子都意识到,机会来了!

靠着连贿赂带忽悠,各国的骗子齐聚利比里亚共襄盛举,骗着多伊等人签了一大堆卖国合同。拉美毒枭在此通过可以轻松洗钱,印度人靠着几张白纸就能空手套白狼,而黎巴嫩人则以超低的价格收购了利比里亚的各种公共设施。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多伊政府就上演了一场国家破产速通挑战赛。

那么,在利比里亚正在自由落体的时候,多伊本人在做什么呢?

答:在做法。

虽然在年轻时,多伊也曾经痴迷过做题。但当了元首之后,1982年,多伊访问韩国,被全斗焕卡卡授予了首尔大学荣誉博士后学位,至此,多伊的做题家生涯已经尽善尽美,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长得焚书坑儒的多伊给自己配了一副平光眼镜,以显示自己的学究身份。

在不做题后,多伊立刻找到了新爱好——做法。利比里亚本地的宗教原始极其落后,但在民间普及率相当高,多伊也是教徒之一。所以,他做了一件玄幻级别的事情——在利比里亚总统府里搞血祭,同时带着一群巫师搞各种残忍的祭祀仪式,并对全国表示,现在总统府已经被我下了符了,老子会黑魔法!

为了将黑魔法传播各地,多伊经常借各种机会在全国巡游。跟明神宗让太监们轮流请客一样,多伊下令,为了让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分享喜悦,他决定让全国十三个州轮流为自己庆祝生日,看谁办的更豪华。因此,多伊每次庆生都要花费三百万美元以上。

作为新一代的仁君典范,多伊的统治可想而知的不太稳定。尝试推翻多伊的努力从未停止过,而多伊对此的态度也很朴实——你动我权力,我杀你全家。

其实从政变一开始,多伊就已经在着手带清洗了,而且决定先从身边下手,兄弟和我心连心,我跟兄弟玩脑筋。在政变后刚刚两个月,几个政变团队成员开了多伊的玩笑,多伊在被逗笑之余转手就宣布这九个人阴谋发动政变,把他们全家都提前毙业了。

在第一次尝试成功后,多伊意识到,意图政变这是个万能的借口,因为这事论心不论迹,我说你意图你就是意图。1981年6月,有十三个人在见到多伊时没有起立,于是又一个政变小团伙诞生了。13条人命就这样由于屁股过于沉重而消失了。

两个月后,为了向伶宗表达忠心,多伊决定驱逐几名苏联外交官玩玩,此时跟他一起政变的战友托马斯.韦先出来劝谏,劝他不要作死,咱们这样的小国安分一点吧,苏联在世界上毕竟还是有点实力的。

在听完这句善意的劝谏后,多伊立刻惊喜的表示我又发现了一起政变阴谋!韦先说我一个人难道也是政变小团伙?多伊当然不会如此不讲道理,于是贴心的安排了四个军官陪他一起上路了。

面对着多伊如此震撼的统治,政变团伙的二把手奎旺帕受不了了。与多伊不同,奎旺帕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从掌权后他就不断劝谏多伊不要有这些仁君行为。所以,奎旺帕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多伊口中阴谋发动政变的人之一。奎旺帕见势不妙果断开润,1983年,奎旺帕从国外回来真的发动了政变,并且几乎成功,但最终在美国的支持下,多伊成功反杀,奎旺帕被杀,尸体也没浪费,被多伊的手下分着吃了,他的家人也成为了多伊在总统府中的祭品之一。

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抓政变团伙成为了多伊的主要爱好,每天只要不开心,就要杀几个人来调整一下情绪。而且多伊也确实也不是神经过敏,由于统治不太得人心,在他十年的统治时间里,利比里亚总共发生了近四十起政变,平均每个季度一起,多米尼加跟他一比都算是国泰民安的。

在这样一位法师的统治之下,利比里亚人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从1982年开始,利比里亚百姓就开始奋勇抗争,各种游行示威接连不断。而多伊自然也对这些行为展开了批判,只不过,有人批判靠文笔,有人批判靠物理。多伊靠着物理的方法批判了一茬又一茬的反对活动,同时,在激烈的批判中,多伊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外人统统靠不住,要忠心,还得是自家人!

就这样,占全国人口不到4%的布兰族人被大量提拔,垄断了几乎所有政府高位,多伊就这样成功创造了一个新的黑人阶级。在多伊的英明领导下,利比里亚的经济一泻千里,原来因门户开放而来的投资人纷纷跑路,曾经备受瞩目的“自由世界的非洲橱窗”迅速变成了非洲下水道。

难民

在多伊刚刚上台时,他曾经答应过要在掌权几年后举行选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伊要如何赢得选举呢?

对此,多伊也开发了自己的新打法。在竞选之前,五十多个宣布参选的对手联袂上演了一场利比里亚版《死神来了》,全部被多伊安排了提前毙业。可是即使这样多伊还觉得不保险,他命令把所有的选票都由手下带到一个秘密地点统一清点,最终多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这次选举就由我当选啦!由于选举结果引发了不少争议,多伊开始了全国清洗,好几个民族都被列为了打击对象,利比里亚的民族矛盾被完全引爆,多伊就这样在一片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开始了新征程。

此时的利比里亚人已经心如死灰,在多伊上台前,利比里亚的人均收入一度达到同时期中国的三倍多,傲视整个非洲,然而在多伊的德政之后,大家都认为,利比里亚的国家形势已经差的不能再差了。

然后,历史送给了利比里亚另一个人,在未来,这个人将让多伊显得是如此的可爱,他的名字叫——查尔斯.泰勒

泰勒的出现,会带给利比里亚什么样的命运,请看本文第四篇,封面为《非洲大区 优秀总统》

来源:小约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