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鸟瞰阅兵场!太空卫星如何实时捕捉空中梯队的震撼瞬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2:53 1

摘要:回看9·3大阅兵,空中梯队24型80架飞机以雷霆万钧之势飞过天安门上空。其中更有多个战机编队的鸟瞰图引人深思,这是高空飞机航拍的吗?其实,在太空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和“护播天团”正静静地注视着这历史性的一刻,是它们将这场视觉盛宴实时传送给了全球观众。

撰文|源一

素材|央视新闻、网络

回看9·3大阅兵,空中梯队24型80架飞机以雷霆万钧之势飞过天安门上空。其中更有多个战机编队的鸟瞰图引人深思,这是高空飞机航拍的吗?其实,在太空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和“护播天团”正静静地注视着这历史性的一刻,是它们将这场视觉盛宴实时传送给了全球观众。

当歼击机、轰炸机、预警机等现代化战机以“米秒不差”的精度飞越天安门广场时,地球引力范围之外,中星6D、中星6E、中星9C、中星9B、亚太6C等卫星组成的“护播天团”正在构筑一条全天候、抗干扰、高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

这其中,更有一些先进卫星在实时拍摄地面、空中的阅兵画面。就是这些太空中的“眼睛”确保了全球观众能够实时、高清、稳定、不同角度的观看了这场阅兵盛况!

空中梯队,体系化作战的视觉展示

本次阅兵的空中梯队堪称联合作战主体空中力量的集中展示。它由预警指挥机、特种机、运输机、轰炸机、加受油机、歼击机、舰载机、教练机8个梯队按实战化要求混合编组。

空中梯队指挥机构负责人介绍:“现代空中作战不再强调单一机型性能,而是强调编队融合、编组协同,形成整体作战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以预警机为核心,歼击机、轰炸机为骨干,加受油机、电子战飞机等为支撑的体系结构。这种编组方式展现了我军从以前的单一平台到今天的体系化编组的巨大进步。

卫星集群,太空中的“护播天团”

这些卫星配备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天线分系统、转发器系统、跟踪子系统、中继子系统等关键载荷,这其中还包括了在太空中能进行高清画面实时捕捉、拍摄的关键载荷。就是这些高科技设备确保了鸟瞰画面的高清拍摄、高清画面的传输和稳定性。

北斗卫星,精准训练的幕后功臣

“米秒不差”的精准飞行不仅依靠飞行员的训练,还得益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技术支持。西安分院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核心单位,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50颗卫星的有效载荷就是从这里启程。

北斗卫星一流的定位功能成功辅助了基础训练、编队训练、空地协同训练、复杂场景训练、特情处置训练及考核评估,显著提升了训练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实现上万人、上百架飞机和数百台地面装备整齐划一、精准协同的震撼场面。

技术演进,从地面到空中的直播革命

实际上,我国在航空直播技术方面的探索早已开始。早在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国航CA1369航班就成功实现了我国民航史上第一次飞机上收看电视直播。

当时使用的还是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其采用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信号传输标准ABS-S标准。

那次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广播卫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跨入全新时代。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卫星直播技术已经更加成熟、稳定和高效。

信息传输,从天空到地面的高清之路

那么,飞机、太空上的高清画面是如何传到我们的电视屏幕上的呢?2015年阅兵时,中电科集团第54所还专门研制了“空地信息传输系统。”

该系统能实时传输两路数字高清电视信号,就是通过这点构建了从天上到地面的“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将天上的两路高清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并接入广播电视网,实现现场实时直播。

今年的阅兵直播技术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升级,通过多卫星协同工作,确保了观众能实时收看高清直播画面。

结束语

随着教练机梯队拉出14道彩烟,预示着本次阅兵圆满落幕,直播画面也渐渐淡出。但是北斗卫星和“护播天团”仍在寂静的太空中运行。它们将继续守护着国家的信息传输安全,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默默见证者!

来源:随风校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