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芭茅草(学名: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常生长在荒地、河滩、路边等区域。由于其根系发达,地下茎蔓延迅速,一旦形成规模,很难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彻底清除。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成为控制芭
芭茅草(学名: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常生长在荒地、河滩、路边等区域。由于其根系发达,地下茎蔓延迅速,一旦形成规模,很难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彻底清除。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成为控制芭茅草蔓延的重要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芭茅草的除草剂选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您高效、安全地治理芭茅草。
一、芭茅草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难点
芭茅草的地下茎(根状茎)是其繁殖的主要方式,能够深入土壤50厘米以上,且每个节位均可萌发新芽。即使地上部分被割除或焚烧,地下茎仍能迅速再生,传统的人工挖除或机械翻耕往往难以彻底清除。此外,芭茅草的种子也能通过风力传播,进一步扩大其分布范围。这些特性使得芭茅草成为农田、果园、林地甚至城市绿化带中的顽固杂草。
二、除草剂的选择原则
针对芭茅草的除草剂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
1. 内吸传导性:由于芭茅草的地下茎是其繁殖核心,除草剂需具备内吸传导性,能够通过叶片吸收后传导至地下部分,彻底杀灭根系。
2. 长效性:芭茅草再生能力强,短效除草剂可能无法完全抑制其生长,需选择持效期较长的药剂。
3. 选择性或灭生性:若芭茅草生长在农田或果园中,需选择对作物安全的选择性除草剂;若在非耕地使用,则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
三、推荐除草剂及使用方法
根据芭茅草的特点和防治需求,以下几类除草剂效果显著:
1. 草甘膦(Glyphosate)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具有强内吸传导作用,能通过叶片吸收后传导至地下茎,彻底杀灭芭茅草。其特点是见效较慢(通常7-10天显效),但持效期长,对多年生杂草效果显著。
- 使用方法:每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3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建议在芭茅草生长旺盛期(株高30-50厘米)施药,此时叶片吸收能力强。
- 注意事项:草甘膦对几乎所有绿色植物均有杀伤作用,需避免飘移至作物或绿化植物上;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2. 草铵膦(Glufosinate-ammonium)
草铵膦也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但作用机制与草甘膦不同,其特点是速效性更强(3-5天见效),适合需要快速控草的场合。不过,其对地下茎的杀灭效果略逊于草甘膦,需连续使用2-3次才能彻底根除。
- 使用方法:每亩用200克/升草铵膦水剂150-2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建议在芭茅草幼嫩期使用,效果更佳。
- 注意事项:草铵膦遇土钝化,需直接喷施到叶片上;高温干旱天气效果可能降低。
3. 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精喹禾灵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专用于禾本科杂草,对阔叶作物安全,适合果园、茶园等经济作物区使用。其内吸性强,能有效抑制芭茅草地上部分生长,但需多次使用才能控制地下茎。
- 使用方法:每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50-6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施药后7-10天可观察到叶片枯黄。
- 注意事项:对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有害,需谨慎使用。
4. 复配药剂
为提高防效,可将草甘膦与2,4-D、麦草畏等除草剂复配使用。例如:
- 草甘膦+2,4-D:增强对芭茅草地下茎的杀灭作用,每亩用41%草甘膦200毫升+72%2,4-D丁酯50毫升。
- 草铵膦+乙羧氟草醚:加快见效速度,适合急需清理的场地。
四、辅助防治措施
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可能无法完全根除芭茅草,建议结合以下措施:
1. 机械翻耕:在喷施除草剂后,待芭茅草地上部分枯死,可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将地下茎翻出地表暴晒或人工捡除。
2. 覆盖防草布:在非耕地可使用防草布覆盖,阻断光照,抑制芭茅草再生。
3. 生物替代:种植紫花苜蓿、三叶草等竞争性强的植物,通过生态竞争抑制芭茅草生长。
五、注意事项
1. 施药时机: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施药,避免药液飘移;芭茅草生长旺盛期(春夏季节)效果最佳。
2. 安全防护:穿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药剂接触皮肤或吸入。
3. 环境友好性:靠近水源或生态敏感区需谨慎使用,避免药剂流入水体。
4. 轮换用药:长期单一使用同种除草剂可能导致杂草抗性,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六、总结
芭茅草的防治需坚持“化学为主、物理为辅”的综合策略。草甘膦和草铵膦是当前最有效的药剂选择,但需根据实际场景(如农田、荒地)和需求(速效性或彻底性)合理搭配。对于顽固性芭茅草群落,建议连续2-3年施药并结合翻耕,才能实现长效控制。同时,注意药剂的科学使用,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植物造成危害。
来源:小璇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