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智能制造短板弱项

B站影视 2024-12-03 09:45 3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也是支撑工业经济平稳有力运行的关键力量之一,其发展水平优劣充分彰显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也是支撑工业经济平稳有力运行的关键力量之一,其发展水平优劣充分彰显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8%。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个工业大省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贡献率超过四成。当前,在把握制造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如何稳步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制造业智能化的实质,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与发展规模飞速跃升,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以及1万多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久前,工信部等5部门公布“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八纵四横多功能”核心建设任务同时考虑了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趋势,未来5年投资规模过万亿元。

一系列相关政策先后发布。《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对于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给出了明确要求与具体部署。例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不过,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底层技术需要突破,大中小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协同水平还应提升,尤其是应加强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应用也存在一些障碍,制造业数智化标准引领作用也要进一步强化。另外还存在内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够强等。未来,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抓关键,瞄准短板弱项,多措并举。

一方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科学设计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化改造行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联接,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系统评估诊断、分类改造提升、分级示范引领、深化要素赋能,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各类制造业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开拓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营销等全环节应用场景,及时提炼易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智能制造装备和MES、ERP、WMS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驱动制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业工厂和“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力争全面完成2025年、2035年规划目标。

另一方面,适当超前布局发展5G、工业互联网等数智化基础设施。加快拓展“5G+人工智能”向智能制造各环节深度延伸,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推动国家级、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及时提供一批高质量智能制造发展案例。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

此外,构建用以支持智能制造的创新生态系统。完善智能制造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让各类制造业企业放心集中优势资源,大胆瞄准擅长环节,协同发力。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构筑产业生态竞争新优势。

来源:中慧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