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余年》这个名字,最初源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红楼梦》中有一首关于巧姐的曲子《留余庆》,其中唱道:“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庆余年》这个名字,最初源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中有一首关于巧姐的曲子《留余庆》,其中唱道:“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
这讲的是贾家败落后,王熙凤之女巧姐幸得刘姥姥搭救的故事,寓意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积德会为后代留下福泽。 作者猫腻借用此意,奠定了故事的一部分基调:主人公范闲能在动荡时代中崭露头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母亲叶轻眉曾经“积得阴功”所遗留下的恩惠与人脉。
不仅如此,猫腻还为书名赋予了多层含义。 它既指庆幸多出来的生命(穿越重生),也指在“庆国”度过余生,甚至还可以解读为“庆帝”的国度进入了末期。 此外,还有一个浪漫的缘由:据说作者猫腻的妻子是黑龙江大庆人,他本人也曾在大庆生活,有“庆(大庆)度余年”之意。
范闲,作为故事的绝对核心,他的名字自然大有讲究。 “范闲”音谐“犯嫌”,暗示了他在京都初登场时,因其私生子身份和莫测的深浅,着实是个“犯嫌”的存在,引得各方势力警惕与忌惮。 庆帝赐予他表字“安之”,取“既来之,则安之”之意,既是期望,也是一种警告,希望他能安分守己。
他的前世名叫“范慎”,有“谨慎”之意,与他穿越前的悲惨遭遇相呼应。 范闲的父亲名叫“范建”,其名字读音与“犯贱”高度相似,在剧中也没少因此被调侃,靖王爷就常毫不客气地称他为“犯贱这个老匹夫”,为剧集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
范闲的弟弟则叫“范思辙”,其发音与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范思哲”(VERSACE)的中文译名相近。 这个名字并非徒有其表,它巧妙地暗示了该角色后期对经商理财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和惊人天赋,与“金钱”产生了有趣的关联。
范闲的母亲“叶轻眉”,这个名字则尽显飒爽与霸气。 字面意思是“看轻天下须眉”,体现了她作为穿越者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眼界、抱负与能力,以及她意图打破旧有阶级枷锁、追求人人平等的宏大志向。
常年守护在叶轻眉身边并陪伴范闲长大的神秘高手“五竹”,他的名字与“叶轻眉”连起来看,则构成了“青梅竹马”一词,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无比、超越寻常的情谊。 权倾朝野的监察院院长“陈萍萍”,其名字则源于历史人物,西汉开国功臣、著名谋士陈平,暗示了此角色足智多谋、善于筹划的特质。
庆国皇室的成员命名也颇具深意。 太子“李承乾”的名字直接采用了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李承乾的名字,历史上这位太子命运多舛,其经历与剧中角色有某种程度的呼应。 长公主名为“李云睿”,“云睿”二字给人以高贵、睿智的印象,与其身份和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相符。 女主角“林婉儿”之名,则给人一种温婉柔和的感觉,与她初登场时柔弱多病的形象相符,其名字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剧中许多配角的姓命来源更是丰富多彩,横跨中外古今。 北齐圣“海棠朵朵”的名字,据说是作者猫腻结合了一位朋友网名“清香朵朵”和书评区书友ID“海棠依旧在”而创意融合的产物,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趣味。 范闲的启蒙老师“费介”,其名是“费解”的谐音,与他作为用毒大宗师、行事诡异令人难以捉摸的特点非常匹配。
北齐文学大宗师“庄墨韩”的名字,堪称一座文化富矿,它是由“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三位先秦思想巨擘的姓氏融合而成,彰显其学识渊博、集百家之长的宗师地位。
二皇子手下两位重要角色“谢必安”与“范无救”,他们的名字直接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中“黑白无常”的名字(白无常谢必安,黑无常范无咎/救),寓意二人形影不离,执行任务时如同索命无常,为角色平添了几分神秘和肃杀之气。
角色“滕梓荆”在原著中本名“滕子京”,这个名字的出处非常明确:它源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作者不仅化用了名字,更将故事背景巧妙地设定在了“庆历”年间,让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心一笑。
北齐重要女性角色“司理理”,其名暗指北宋末年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妓“李师师”,暗示了她复杂的身世和曾沦落风尘的经历。 另一位角色“肖恩”的名字,则充满了“西学东渐”的味道。 其读音来源于英文名“Shawn”,作者猫腻曾表示其灵感可能源自美国电影《勇闯夺命岛》中由肖恩·康纳利饰演的主角,该角色同样经历了长期监禁,这与剧中肖恩的遭遇有相似之处。
剧中甚至还有一位名字看似普通却来头不小的黄金配角,“王启年”。 在网络文学圈,“王启年”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 相传这是一位真实存在的骨灰级网文读者,他热衷于向各大网文作者自荐,请求他们在作品中使用“王启年”这个名字。
久而久之,“王启年”成为了网文界一个著名的超级龙套,在许多作品中都能见到其身影。 监察院六处主办“影子”,其名直指其工作性质,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是秘密行动的化身。
范闲在澹州的管家“郭攸之”,其名取自诸葛亮《出师表》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一句,暗示其忠诚可靠的品质。
《庆余年》中的诗歌文化同样是其一大亮点,这些诗歌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文化底蕴和人物的魅力。 范闲初入京城,便在靖王府诗会上凭借杜甫的《登高》一举成名,赢得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名号,迅速在京都文人圈中站稳脚跟,并结识了包括二皇子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
在北齐使臣庄墨韩发难的宫廷宴会上,范闲更以“斗酒诗百篇”的豪迈姿态,酣畅淋漓地吟诵出数百首来自华夏文明的千古名篇,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彻底奠定了其“诗仙”地位,这场文化盛宴也使他收获了庄墨韩的敬佩与一车赠书。
诗歌甚至成为了范闲情感交流的利器。 面对北齐圣女海棠朵朵,他一句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巧妙地嵌入了对方的名字,瞬间化解了杀意,为二人日后成为知己埋下伏笔。 而对于北齐女皇战豆豆,范闲的《石头记》(即《红楼梦》)和《半闲斋诗集》是吸引她的开始,而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展现的胸怀,则真正触动了她。
这些诗歌不仅为范闲带来了名望与爱情,更带来了实打实的政治资本。 凭借诗名,他无需经过科举便直接被封为太学五品奉正,担任会试的居中郎,后又获封太常寺少卿等职。 通过主持科考,他成功选拔并培养了杨万里、侯季常、史阐立、成佳林这四位对其忠心耿耿的门生,成为了他日后在朝中的重要班底。
就连庆国的文官之首舒芜大学士,也因折服于其诗才,在多方面给予了范闲极大的支持。 最终,这些由诗歌文化带来的影响力,如同他母亲叶轻眉留下的“余庆”一般,构成了范闲对抗强大敌人、追寻自身道路的坚实基础。
来源:叶子电影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