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新哨经验”,全州推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12:09 1

摘要:近年来,弥勒市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哨镇探索实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定”工作法,实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开创了基层治理新局面,助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邻里和谐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弥勒市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哨镇探索实践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定”工作法,实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开创了基层治理新局面,助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新哨镇探索实施“八个一”措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定”工作法上升为“新哨经验”在全州推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

新哨镇:“五定”工作法,精准施治,化解矛盾纠纷

土地界线上存分歧,和气解决

今年3月,困扰新哨镇里方社区里方二组赵国文很长时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原来,他家和本村村民在土地界线上存在分歧,双方多次争吵,矛盾逐渐激化,社区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组织调解小组进行调解。

【里方社区里方二组村民 赵国文】:他们通过讲政策、讲道理,和和气气地就把两家人的事情解决了,我们也没有意见。

20余年“栗子树”地进出道路归属纠纷,多次调解终解决

在新哨镇招纳社区大新寨村,原有一片老板栗园,板栗树由村里几户人家进行管理,历经多年其中几户人家就地建起房子。刘某和其母亲秦某某的地块因多年无人打理,渐渐被村里的杨某、杨某某、舒某某三家当成了通行的道路,一走就是二十余年。

时间久了,三家人都习惯了从这儿行走,甚至忘了这地其实是有主的。直到2025年3月,刘某和秦某某用砖把自家地块围起来。这一围,矛盾就产生了。

“这路我们走了几十年,你们凭什么突然围起来?”曾某某气愤得喊到。

“地是我家的,我想围就围!”秦某某不甘示弱。

4月2日至6月4日,经过多次调解,杨某、杨某某、舒某某三家共同出资永久性“买”下刘某和秦某某的两棵板栗树及地块,矛盾得以化解。

一件件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能成功解决,均得益于新哨镇创新推出的矛盾纠纷定时排查、定量分析、定向分流、定责化解、定绩奖补的“五定”工作法的实践运用。

在“五定”工作法中,新哨镇每月5号之前,都会定期开展全方位矛盾摸底排查。之后分别在每月10号、15号,由村(社区)、乡镇逐级召开分析研判会,就辖区内难以化解的纠纷进行集中“会诊”,之后在针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精准施治,化解矛盾纠纷。

【里方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杨占波】:小组解决不了的,马上报到社区,社区解决不了的,接着逐级上报,下来后及时调解,成功率很高,矛盾在最小的时候就得到化解。

新哨镇:探索实施“八个一”措施 全面提升平安建设质效

为进一步做深做实“新哨经验”,新哨镇持续探索施行“八个一”措施,主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矛盾纠纷“被动应对”为“主动化解”,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着力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新哨平安建设整体工作质效。

一、夯实一个战斗堡垒

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定”工作法,始终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深化“新哨经验”的首要任务,强化“三级书记”责任,引领和动员党员干部走进矛盾调解现场、深入隐患排查一线,使其成为命案防控的“主心骨”,使党支部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平安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用好一个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定”工作法,坚持“委员吹哨,干警响应”的“叫应”联动机制,由乡镇政法委员召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干警组成小专班,联合开展化解管控工作,就重点疑难矛盾纠纷采取“四必到三必做”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上报,让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当地、稳控在基层,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建强一个平安阵地


对综治中心进行提质改造,推动镇、村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力量,同时引入调解能手、律师等社会力量进驻综治中心,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平台,建立“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1+N”协调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普法宣传等服务效能,强化信息收集、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等前哨功能,激活平安建设“神经末梢”。

四、组建一批工作队伍

以“本土化培育、专业化赋能”为抓手,打造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平安建设力量。镇级综治中心通过整合部门力量、引入调解专家能手进驻等方式,建强“1+N”多元协同联动队伍;村级综治中心配置专职调解员、签约驻村律师、招录社区治理专干,广泛动员老党员、退役军人、妇女代表等群体,组建“巧媳妇”“老叔”“老兵”等各具特色的调解队伍和平安巡防队伍,成为“身边和事佬”,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五、进行一轮民情遍访

重点走访困难家庭、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信访人员、重点关注青少年等,包村联系干部每年要对挂联包保村小组群众遍访一次;村(社区)干部任期内至少要对辖区群众遍访一次;教师每学期要对所有学生遍访一次,对重点学生要每月随访。采取“日常走访”与“专题走访”相结合、“摆摊接访”与“敲门上访”相结合、“带案下访”与“上门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倾听社情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六、织密一张防控网络

聚焦“重点人、敏感事、风险地、隐患物”,针对14类特殊群体建立台账,对重点人员每月进行调度研判,实行分类管控重点盯防,确保无漏管失控;对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安装高清摄像头、设置防冲撞设施、配备防爆器材和消防器材等安防设施设备;对烧烤摊、KTV、台球室等治安问题易发频发区域和重要节点,加强夜间巡逻;将监控视频等各类数据整合融入镇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室,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和分析研判,以技术赋能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七、涵养一方乡风文明

指导各村(社区)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陈规陋习,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同时,将村民德行与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撬动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

八、开展一次普法宣传

建强“专业化+乡土化”普法队伍,整合法官、律师和优秀社区工作者、法律明白人,解决“谁来讲”的问题。打造“精准化+实用化”普法内容,紧扣群众需求,提供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普法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解读民生热点法规、“以案释法”等,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聚焦“多元化+融合化”普法形式,线上依托抖音、微信传播,线下开展“法治小课堂”、评选示范村户等,解决“怎么讲”的问题。

今年以来

弥勒市在“新哨经验”的助推下

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35件

辖区接警量、治安刑事案件量逐年下降

24个治安重点村(社区)刑事案件

治安案件分别同比下降40.91%、6.95%

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

上升至全省第56位

系近5年来最好成绩

弥勒市新哨镇被云南省委政法委

云南省司法厅授予

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

弥勒市人民调解员余林

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和“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持续提升

创造性践行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来源:弥勒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