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中的故人与丧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10:43 2

摘要:冯梦祯(1548-1606),字具区,号开之,又号真实居士,是晚明知名士大夫、科考的会元,也是位知名的佛教大护法。他最为人称道的是留下了一部记录近二十年的《快雪堂日记》,在明代文人中算是颇为少见。相比刻板的流水账,冯梦祯非常热衷记录身边的游冶应酬、红白喜事,《

冯梦祯(1548-1606),字具区,号开之,又号真实居士,是晚明知名士大夫、科考的会元,也是位知名的佛教大护法。他最为人称道的是留下了一部记录近二十年的《快雪堂日记》,在明代文人中算是颇为少见。相比刻板的流水账,冯梦祯非常热衷记录身边的游冶应酬、红白喜事,《快雪堂日记》也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晚明江南文化社群的原始样貌。其中,吊唁故人之丧,在当时是头一等的大事情,也是他日记里的重要笔墨。当然,每一次吊丧并不都是悲戚;陶渊明说的“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冯梦祯虽不至于踏歌之列,但奔丧顺便作游历之行却是常事。比如万历三十三年(1605)二月二十日,晚年冯梦祯告别家人,偕次子“鹓儿”(冯鹓雏,字云将)从松木场码头取道乘舟,开启了赴新安黄山的“春游”之旅。游山玩水的途中,冯梦祯还间有多场吊丧安排。二月二十八日,抵达徽州府城,与本地老友汪道会(字仲嘉,汪道昆族弟)、潘之恒(字景升)等一同吊唁已故歙县乡贤汪玩(字良味,号前峰)。隔日,先后吊唁了丁惟暄(字以舒)母丧,以及法友画家丁云鹏(字南羽)母丧,然后上齐云山。之后的三月间,还有友人家的吊唁等待着他。这无疑是一位士大夫在社交生活中重要的功能,出席在友朋亲属葬礼的重要位置,似乎也不用特别做什么——抑或再写篇墓志铭,即便他官阶仅从四品的南国子祭酒,只要他愿意出门,可能真的有走不完的丧礼。徐贞明死后,冯梦祯与密藏道开的尺牍有“仲淳葬亲,已定宜兴,毕事即往豫章哭徐孺东先生”(《快雪堂集》卷三十六,《报藏师》);与因在“国本争”中上书怒斥郑贵妃党而大约同时期遭贬,素有“孙鬼头”之称的孙如法(字世行)尺牍中亦有“书具得豫章问,徐孺东先生已物故。伤哉!如此人不使为国家用,复夺其林壑之身,彼苍何不仁若此!足下曾识此公不?正人陨丧,令人痛深”(《快雪堂集》卷三十六,《与孙世行》)。冯梦祯虽相识徐贞明时间不长,却极佩服其为人,可谓相见恨晚。

来源:枣糕综艺茶话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