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5年内分泌药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至于绝经后要不要把服药时间延长到10年,最近还真有一项新研究给出了明确建议……
觅友问:互助君,我听有的病友说绝经后内分泌药都要吃10年,真的假的?
大家都知道,5年内分泌药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至于绝经后要不要把服药时间延长到10年,最近还真有一项新研究给出了明确建议……
01
先看研究
《柳叶刀》上个月发表的 EBCTCG 研究[1],汇总了全球12项试验里22031名绝经后 HR + (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都已经完成了至少5年内分泌治疗,不管是单吃他莫昔芬、单吃AI(芳香化酶抑制剂,像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这些),还是先吃他莫昔芬再换AI,研究主要看继续吃AI 和直接停药哪个效果好。
图源:参考资料[1]
结果发现,哪怕有近4成患者没严格按医嘱吃,偶尔漏服,继续用AI还是能让总体复发风险降27%,而且延长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吃满5年延长方案比只延长2-3 年,复发风险降低幅度差不多翻倍(29% vs 13%)。
其中,之前只吃了5年他莫昔芬的患者获益最明显,继续吃AI后4年复发风险能减半,而之前已经用过AI的患者,复发风险也能降20%-23%,只是幅度小一点。
而对一开始就用AI的患者来说,吃10年AI比吃5年就停药的,在确诊后5-15年里,总体复发风险降26%、远处转移风险降25%,不过乳腺癌死亡率暂时没看出差别。
最后是安全性方面,延长5年AI会让5年骨折风险从3.4%升到4.6%,但没增加心血管死亡这类风险,姐妹们不用太担心严重副作用。
图源:参考资料[1]
总的来说,绝经后 HR+(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完成5年内分泌治疗后延长治疗,有助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02
再看吃10年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都必须将服药时间延长至10年,因为结论还只是来自这个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指南以及患者个体情况来制定,不能 “一刀切”。
1.看指南
(1)高危患者有必要延长至10年:
新版CBCS指南建议,高危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需将内分泌治疗延长至10年。
此类患者存在淋巴结阳性(尤其≥4 个)、肿瘤组织学 G3级(恶性程度高),或有确切化疗指征(如 Ki-67 指数>30%)等情况,复发风险高,延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能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降低复发可能。
图源:CBCS&CSOBO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精要本(2025年版)
(2)中危患者建议延长至7-8年:
中危患者淋巴结阳性数量为1-3个,且伴肿瘤组织学G3 级、肿瘤直径≥5厘米或Ki-67指数>20%等,指南建议将治疗周期延长至7-8年。
相较于低危患者,需更长治疗巩固疗效,但无需延至10年,可平衡治疗获益与副作用风险。
(3)低危患者5年就够了:
低危患者完成5年标准内分泌治疗后,若满足肿瘤直径≤2厘米、组织学G1级、淋巴结阴性、无瘤周脉管侵犯、ER/PR 阳性且HER-2阴性等,经医生评估可停药。因患者病情稳定,延长治疗获益不显著,还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风险,无需盲目延长。
2.看个人情况[2-3]
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会影响患者依从性,这也是医生制定停药决策的核心因素。医生会结合患者副作用耐受度、基础健康、预期寿命等,充分评估获益风险比后,考虑在完成最低要求时长后停药。
(1)副作用耐受度:
若出现子宫内膜增厚、骨量流失、血脂异常、潮热失眠、关节痛等副作用,经干预后还是无法耐受,且已完成最低治疗时长,医生可能会视情况缩短内分泌用药周期。
(2)基础健康状况:
75 岁以上且合并慢阻肺、心衰等,预期寿命短,或不建议延长;有活动性冠心病、肝肾不全等,或因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器官损伤,经多学科会诊(MDT)后可能会调时长。
(3)心理与依从性:
长期服药导致焦虑抑郁,若心理干预无效、出现自行停药,医生会明确获益与风险,必要时换药或缩短时长,避免治疗中断增加复发风险。
总之,医生会综合判断大家的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因为治疗的核心是让获益大于风险,兼顾生活质量。
03
写在最后
内分泌药不是吃越久越好,也不能随便减停。姐妹们别为求疗效盲目多吃,也别因怕副作用擅自少吃或停药。有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根据自身情况调方案,才能在控风险和保质量间找平衡,稳稳走好康复路~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小狮
参考文献:
[1]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Electronic address: bc.overview@ndph.ox.ac.uk;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Extending the duration of endocrine treatment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12 randomised trials of aromatase inhibitors in 22 031 postmenopausal women already treated with at least 5 years of endocrine therapy. Lancet. 2025 Aug 9;406(10503):603-614. doi: 10.1016/S0140-6736(25)01013-X. Erratum in: Lancet. 2025 Aug 11:S0140-6736(25)01638-1. doi: 10.1016/S0140-6736(25)01638-1. PMID: 40783288.
[2]严重关节痛可预示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过早停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3]Lemij AA, de Glas NA, Derks MGM, Bastiaannet E, Merkus JWS, Lans TE, van der Pol CC, van Dalen T, Vulink AJE, van Gerven L, Guicherit OR, Linthorst-Niers EMH, van den Bos F, Kroep JR, Liefers GJ, Portielje JEA. Discontinuation of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olde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22 Jun;193(3):567-577. doi: 10.1007/s10549-022-06583-7. Epub 2022 Apr 19. PMID: 35441273; PMCID: PMC9114046.
[4]Vaughn JE, Ammermann C, Lustberg MB, Bickel WK, Stein JS. Delay discounting and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adherence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Health Psychol. 2021 Jun;40(6):398-407. doi: 10.1037/hea0001077. PMID: 34323542.
来源:乳腺癌互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