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新药的应用改善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整体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造血干细胞的成功动员是移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传统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药或联合化疗进行动员,但失败率较高
导读
虽然新药的应用改善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整体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造血干细胞的成功动员是移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传统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药或联合化疗进行动员,但失败率较高1。因此,为开发或优化动员方案,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25年3月30日-4月2日,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在此次年会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邓明扬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发布了一项临床研究探索了化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G-CSF在淋巴瘤和MM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临床价值
,为干细胞动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医脉通特邀邓明扬教授接受采访,分享研究背景与数据,并展望rhTPO的应用前景。
01 医脉通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优良采集是ASCT成功的关键因素。在2025年EBMT会议上,您发表了有关化疗联合rhTPO及G-CSF促进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能否请您谈谈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邓明扬教授
影响ASCT顺利进行的关键就是干细胞采集效率和成功率。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中仅0.03%~0.05%是CD34+细胞,而骨髓中CD343传统的动员方式主要包括单用G-CSF的稳态动员和化疗联合G-CSF的非稳态动员。单用G-CSF动员失败率较高,据报道标准剂量的G-CSF一线动员的失败率高达38%1细胞采集效率较低,采集量较少,常难以满足移植的需求。多数单位采用化疗联合G-CSF的非稳态动员方案,尽管方案有所差别,但动员失败率仍有10.0%~47.5%4。此外,新一代动员药物价格相对较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亟需探索一种更加理想的动员方案,以低成本、低毒性和高效的方法采集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以支持ASCT及持续的造血重建。02 医脉通
rhTPO是临床常用的升板药物,该研究探索了含rhTPO的动员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否请您结合研究数据,分享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邓明扬教授
2,共纳入43例拟行ASCT的患者(32例MM,11例淋巴瘤)。所有患者接受EA方案化疗(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化疗结束48小时后,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从第8天起,每日皮下注射G-CSF和rhTPO,直至干细胞采集。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均接受至少3个周期标准化疗。结果显示,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所有患者单次采集即达到优质动员标准(CD34+细胞≥5.0×10⁶/kg),其中88.4%患者CD34+细胞采集量≥10.0×10⁶/kg(MM患者几乎可以进行双次移植的采集数量)。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MNC)的中位采集量分别为24.4×10⁶/kg和2.87×10⁶/kg。88.4%患者完成自体干细胞回输,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9天,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0天,无移植相关死亡。安全性方面,该动员方案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03 医脉通
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单次采集即实现优质的干细胞采集量。在您看来,rhTPO在动员方案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一结果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实践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邓明扬教授
由于CD34细胞≥5×106/kg与更快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相关,且在患者间差异较小,该数量被视为优质的采集目标值5,6。《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指出,理想的动员不仅需要收集到目标干细胞数量,还应尽量减少采集次数、降低费用和避免动员相关并发症既往研究证明,rhTPO不仅能有效促进化疗后血小板生成,还可作为动员增效剂3,7。本研究将化疗、rhTPO和G-CSF三者联合,不仅能够达到较高的采集质量,还能减少采集次数,增加采集量,减少不良反应,进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总体而言,加入rhTPO的动员方案为ASCT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提供了经济、高效的策略,为患者后续的移植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04 医脉通
动员不良和动员失败是血液肿瘤患者接受ASCT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您对后续相关研究有哪些建议?此外,您认为rhTPO在移植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邓明扬教授
本研究在传统动员方案中加入rhTPO,结果表明,新动员方案高效、相对安全且经济。患者通过单次采集即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且未发生动员相关的致命性损害。此外,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对于动员不良的高危患者(如高龄、合并糖尿病、曾接受≥3线化疗等),rhTPO联合化疗和G-CSF仍可以实现较好的动员效果。
然而,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计划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新动员方案的疗效,尤其是在动员不良的高危患者中。目前,由于干细胞采集不足等问题,国内ASCT的开展与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期望新动员方案能改善这一现状,助力采集到更多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为后续ASCT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为MM患者等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另外,虽然rhTPO在临床上常用于提升血小板计数,但由于TPO受体广泛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及前体细胞、髓系/红系祖细胞等,所以rhTPO对整体造血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邓明扬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组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
参考文献:
1.陈欢, 刘开彦.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9, 40(10) : 884-888.
2.Mingyang Deng, et al. the integration of chemotherapy with rhTPO and PEG-rhG-CSF enhances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d lymphoma. 2024 EBMT. abstract A058.
3.赵瑾, 苏丽萍, 王江涛, 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J] .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9, 31(12) : 849-851.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 41(12) : 979-983.
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导原则 [J] . 白血病·淋巴瘤, 2023, 32(1) : 1-7.
6.Zhu J, et al. rhTPO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G-CSF for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relapsed non-Hodgkin's lymphoma. Cancer Manag Res. 2019 Sep 13;11:8371-8377.
7.何晓骏,王椿,朱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期报告[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 增刊: 164.
编辑:Huki
审校:Vera
排版:Red
执行: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