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但是,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完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经济发展效能、参与南南合作交流、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
内容提要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但是,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完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经济发展效能、参与南南合作交流、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诉求。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全球南方更好地明确迈向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全方位赋能全球南方合作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学院院长、教授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5年第8期,注释略
202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喀山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时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面重塑全球产业体系,为全球南方国家突破依附型增长模式、摆脱资源依赖和边缘地位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全球南方更好地明确共同迈向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全方位赋能全球南方的合作发展。
全球南方面临的发展困境
“全球南方”从地缘政治经济概念发展为不断变化壮大的动态力量,融合地理区位、发展水平与经济合作等多重内涵,彰显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中争取更大代表性和自主权的集体努力,日益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和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过去20年,全球南方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42%,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4%,吸引外资总额大约占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5%。但是,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完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经济发展效能、参与南南合作交流、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诉求。
全球南方的发展困境,既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现实影响的结果。从全球南方国家内部来看,部分国家治理能力滞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矛盾复杂,呈现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交织叠加的复合困境。
第一,在政治领域,制度建设有待强化,国家治理能力亟须提升。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2014—2023)》显示,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在政府效能、法治与腐败控制等维度的分值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其法治不够健全、制度无法有效约束权力、腐败和寻租行为严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缺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同时,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深受西方民主输出和干预主义的影响。西方通过扶植代理人、操纵资源分配等方式直接干预其国内治理,导致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政局动荡,在政治转型期频繁经历政权更迭甚至军事政变,严重削弱政权的连续性、政策的可预期性和投资环境的稳定性,长期发展规划在短期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现代化进程受阻或中断。
第二,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失衡、生产能力落后、发展效能低下。部分全球南方国家过度依赖石油、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出口,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在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时缺乏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4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约半数非洲国家超过60%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天然气或矿产资源。2019—2023年,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83%,国家预算收入近一半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高度单一的经济结构不仅限制本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国家财政收入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紧密挂钩,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历史性的全球化分工固化效应,全球南方虽在制造业领域有所进步,但大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组装环节;发达国家掌控核心技术,居于产业链高端,全球南方在产业链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难以摆脱“中心—外围”式的依附型增长模式。
第三,在社会发展领域,人口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复杂。西方殖民主义建立的不平等土地制度、种族等级与教育体系,直接造成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社会分裂与内部冲突,为后续发展埋下严重隐患。至今仍有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贫困率居高不下、收入分配不均、城乡与区域收入差距显著,不仅削弱其社会凝聚力,也影响其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基尼系数长期高于0.45,处于高度不平等状态。位于拉丁美洲的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5以上,长期超越警戒线,成为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国家。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可及性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的流动。
从外部系统性制约来看,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科技垄断与数字鸿沟、地缘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叠加,构成全球南方发展的外部困境。
第一,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缺陷,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需求关注不足。长期以来,全球治理体系由西方操控,在议题设置、规则制定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严重忽视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全球南方发展议题被弱化、淡化和边缘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中,全球南方国家的投票权重与决策影响力显著低于其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不公平,直接加剧全球南方经济的脆弱性: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经常引发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不平等的评级机制和信贷条件,将全球南方贴上高风险的标签,使其融资成本高昂、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同时,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政策审议和争端解决等核心职能长期弱化或停滞,进一步限制全球南方的发展空间;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给全球南方国家造成新的发展危机;发达国家牢牢掌控全球价值链分工,将全球南方国家锁定在价值链最底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影响全球南方国家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的出口,进口工业制成品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第二,西方国家的科技垄断与数字鸿沟,进一步加剧全球南方的发展困境。发达国家凭借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等极力限制全球南方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分布不均,使全球南方在数据资源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远远落后,不仅丧失新工业革命的机遇,还面临数据主权被侵蚀的风险。这种技术代差使全球南方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技术租金”,进一步压缩其发展空间。
第三,地缘政治冲突的外溢效应,形成全球南方发展与安全的双重困境。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地区冲突、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对抗等持续发酵,不仅影响全球南方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生活秩序等当前发展需求,还迫使这些国家将有限资源投向安全领域,挤占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长期滞后。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外溢影响便是典型案例。约有25个非洲国家三分之一的小麦依赖从俄罗斯与乌克兰进口,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粮食和化肥供应中断,致使西非食品和化肥价格快速上涨,全球南方粮食不安全现象明显加剧。红海航运危机破坏关键运输枢纽,2024年初,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贸易量同比下降50%,撒哈拉以南非洲70个港口的停靠量同比下降6.7%,欧盟、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停靠量也相应下降5.3%。这种短期波动直接削弱长期发展动能,进一步加剧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不确定性。
全球发展倡议赋能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包容普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行动导向,高度契合全球南方的发展需求。诚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所言,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提升民生福祉紧密相关,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为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思路和启示。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创新全球发展治理模式、构建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完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
第一,创新全球发展治理模式,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强调“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从应对全球南方面临的贫困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到推动实现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为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全球发展倡议将减贫、共同发展置于重点合作领域,既高度关注粮食安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又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实现惠及面更广、包容性更强的共同发展,将全球南方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诉求纳入国际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协同发展、共同应对困难挑战的关键议题。
西方国家通常以资本增殖和技术垄断的逻辑看待全球发展,将自身定位为“中心”,将全球南方作为“附庸”和“外围”,形成所谓“中心—外围”发展模式。“中心”掌控关键技术研发,“外围”提供资源和市场,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长期落后,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发展倡议坚持普惠包容的共同发展观,从理论上突破西方资本主义逻辑下的片面发展观和狭隘发展观,从技术扩散和转移上打破线性发展阶段论,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南方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下“经济依赖者”“规则接受者”的被动地位,有利于构建超越零和博弈、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世界文明新图景。
第二,构建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助力全球南方改变依附地位。全球发展倡议以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推动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破解全球南方发展权保障失衡与技术应用滞后的双重困境,助推全球南方实现自主发展、治理公平和普惠共赢的现代化目标。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突破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将技术内生性增长理论扩展至非均衡体系下的南南合作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在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增加全球南方发展创新要素的权重。另一方面,全球发展倡议开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南南合作路径,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管理、技术和资本从北向南的单向流动和转移,而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创新驱动、协同行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离散化特征正在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扩散模式。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国家之间在基础设施、技术能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差距,科技进步很可能导致新的不平等,因此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创造条件,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科技创新、获取技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推动全球南方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彻底摆脱对西方国家资本、技术和规则的依附。从经济角度看,西方资本在全球南方的投资通常带有附加条件,损害其经济主权,不利于全球南方长期发展。从规则角度看,全球南方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导致其在国际金融、贸易等领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科技创新,协助全球南方国家从国际规则执行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共同制定者,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开辟路径。这种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范式,是全球发展倡议的精髓所在,确保技术进步不再是加剧南北分化的根源,而是促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第三,完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服务全球南方的发展需求。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建立以“内生赋能”为导向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以“多源汇聚、多元交融”为基础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仅为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注入中国力量,而且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在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模式中,全球南方始终面临“援助依赖”与“技术脱节”的双重困境。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援助模式,全球发展倡议更加注重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经验分享等方式,助力全球南方建立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改善受援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提升其内生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创新生态和要素的引领,构建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创新协同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模式,为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建以“多源汇聚、多元交融”为核心要义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坚持将全球公共产品的全球集体性供给与地区性合作供给相结合,摒弃传统霸权供给模式,更好地服务全球南方的发展需要,这是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全球均衡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时代价值。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政府债台高筑、民粹主义蔓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而全球发展倡议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主体地位,开创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路径,突破传统霸权供给模式,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25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组织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的亚非多国媒体考察团一行23人到陕西西安铁路教育培训基地参观。(签约摄影师/IC photo)
全球发展倡议赋能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和推动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创新全球治理理论、创建国际合作平台、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第一,创新全球治理理论,开创新型国际发展合作模式。全球发展倡议超越西方霸权逻辑,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多元化和民主化转型,保障全球南方国家享有公平、自主的现代化生存权和发展权。长期以来盛行的全球治理理论主要体现美西方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倡导“无政府的治理”“人权高于主权”和西方式民主等,存在严重的误导和缺陷,不仅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还严重忽视全球南方的发展需求,破坏国际经贸规则,造成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等重要理念,形成系统完善、内涵丰富、中国特色鲜明的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思想体系,成为全人类应对发展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遵循,是引领世界历史进程、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行动纲领。
全球发展倡议强调“授人以渔”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为基石,通过技术援助、产业协同、发展赋能等多维实践,为全球南方开辟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全面提升全球南方经济发展韧性、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推动全球发展朝着更加公平公正、普惠包容的方向演进。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不仅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促进共建国家技术和能力提升。例如,在东南亚,中国通过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帮助柬埔寨、老挝等国提升农业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使数百万农户能够高效融入区域和全球供应链。在金砖合作机制下,全球发展倡议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相呼应,推动“南南合作”在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扩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借助“数字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合作项目,帮助中亚国家实现能源与数字化转型。这些举措不仅增强全球南方的经济韧性,也有助于打破西方在能源和数字技术上的长期垄断。
第二,创建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领域的协作机制。全球发展倡议为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提供更加系统化、机制化的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是中国政府为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全球南方在减贫、实现粮食安全、改善公共卫生、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多个国家实施170多个项目,惠及3000多万人,提高当地民众福祉,增强受援国发展能力。金砖合作机制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实践平台,在推动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以“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为主题,这是印度尼西亚和10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后举行的首次峰会,金砖国家正迈入“大金砖合作”新时代。“大金砖合作”以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通过发展范式创新、知识体系重构和制度弹性设计,为全球南方开辟自主性、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创新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最终方向是构建普惠包容的全球发展共同体。
全球发展倡议通过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提供协调有序、统一高效的合作路径,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全球南方国家间发展战略的对接。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建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等,促进全球南方国家间的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其次是全球南方国家与国际发展议程的对接。全球发展倡议通过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有力促进国际发展议程的推进。再次是全球南方国家与中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贸易协定相结合,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同时,中国与东盟、非盟、拉共体等地区组织强化发展战略对接,有力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合作发展,进而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南方发展。
第三,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首先,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中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中国聚焦全球南方发展需求,积极分享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为全球南方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中国通过来华中短期培训、学历学位教育、海外专家顾问、青年志愿者等多种形式,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约1.5万期培训项目,覆盖17个领域、100多个专业,开展500余期治国理政专题培训,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0多万名,有效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相关领域的发展能力。其次,全球发展倡议通过经验分享和政策交流,提升全球南方的国家治理能力。中国通过政策咨询、专题培训等方式,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卫生健康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开展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推动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最后,全球发展倡议通过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提升全球南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球发展倡议聚焦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合作及协同创新。2024年中非数字合作论坛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中非各方将共同推进数字政策合作、数字基建合作、数字创新合作等六大行动。“数字丝绸之路”通过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在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建立多层级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这些在信息基础设施层面的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对发展权的重新配置,旨在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资源垄断,重构价值分配。
【本文是广东省社科规划办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GD24ESQ14)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世界》杂志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际政治研究月刊,是深入宣介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论阵地;是宣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党的对外工作创新成果的权威传播载体;是深入研析世界形势、国际格局、政党政治发展变化和变革规律的专业智力汇聚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的重要窗口。本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政党政治和理论”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杂志英文刊被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4年度国内主办最受欢迎英文期刊”。
关注当代世界!
与您分享最权威的国际时政文章!
微信小程序
在线阅读杂志↓
购买杂志
英文刊订阅↓
中国邮政微邮局订阅
【中文刊】18元/期,216元/年
来源:当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