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湖南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迎来“倒春寒”极端天气。面对骤降的气温,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中医药有什么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病科副主任范建民做了详细介绍。
华声在线3月30日讯(通讯员 王鑫 全媒体记者 邓桂明)近日,湖南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迎来“倒春寒”极端天气。面对骤降的气温,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中医药有什么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病科副主任范建民做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因冷空气突然侵袭导致气温骤降的天气现象,常伴有阴雨或大风。
“倒春寒”对人体的影响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易形成血栓,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需警惕心梗、脑卒中等急症。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寒冷天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免疫力,病毒、细菌更易入侵,容易患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尤其对儿童、老人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威胁更大。
加剧关节疼痛。湿冷天气易引发关节周围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炎性物质堆积,加重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症状。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低温会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痉挛。寒冷天气时,人们可能增加高热量、油腻饮食摄入,容易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免疫力下降。人体需频繁适应温差,消耗更多能量,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复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慢性肾炎等疾病。
心理与情绪波动。阴冷天气,人们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足,会影响血清素分泌,导致情绪低落、烦躁、失眠等。
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保暖御寒。要遵循“春捂”原则,避免过早减衣,固护阳气,可按照“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应付天气变化,重点保护头颈、腰腹、关节部位。
饮食调理。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山药、红枣,少盐少油,避免高盐饮食,以免加重血压负荷,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运动有度。可选择室内或午后温暖时段进行活动,如瑜伽、太极,避免大汗淋漓。注意晨起加衣后再活动,避免穿着单薄,以免着凉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外出戴好口罩,防范呼吸道传染疾病,避免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特殊人群。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特殊人群,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做好病情监测,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医生介绍了以下几种中医方法,可驱寒温经,呵护健康。
姜枣茶。准备生姜3片(带皮)、红枣5枚(去核)、红糖10克,煮沸后转小火煎15分钟,晨起饮用,可温中散寒。
穴位温灸法。艾灸大椎穴10分钟,可振奋阳气,增强抗寒能力;隔姜灸关元穴15分钟,可补益元气,改善虚寒体质。糖尿病患者应慎用直接灸,可改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
药浴驱寒方。生姜30克、桂枝15克、艾叶20克,煮沸后兑入40℃温水,泡脚20分钟,睡前一次,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医生提醒,市民应关注气温变化,做好应变准备,尤其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应备好急救药物,检查取暖设备安全。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