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直可用“恶名昭彰”去形容的真人版《白雪公主》,经历众多风风雨雨后终于上映,从女主角瑞秋·齐格勒r的言论、“魔改”式政治正确情节、小矮人选角的风波、没人愿意演“必伏”的王子角色。
简直可用“恶名昭彰”去形容的真人版《白雪公主》,经历众多风风雨雨后终于上映,从女主角瑞秋·齐格勒r的言论、“魔改”式政治正确情节、小矮人选角的风波、没人愿意演“必伏”的王子角色。
再到迪士尼自己都不愿办场正式首映,都足见电影伏味极浓、幕后的“花生”比电影还耐看。
甚至最大期望值,倒是看看《白雪公主》真人版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自己对迪士尼真人电影非那么反感,网友力荐的《小美人鱼》与《花木兰》都接受得来,极其量只有《小飞象》难言接受,而《白雪公主》好歹有《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导演马克·韦布负责,会否又如《小美人鱼》般,除了演员并没有太大问题?
怎料,《白雪公主》的水准果然令人“眼界大开”。
作为一部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抵没有谁不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真人版企图为其来个人性化的“魔改”,却改得不伦不类,就连本已够烂的《白雪公主与猎人》系列都比之可观。 《白雪公主》久闻内部试映反应极差、经过无数次翻拍与补拍,成绩实在“有目共睹”。
“魔改”并非有问题,只可惜剧情松散混乱,就连基本的故事都说不来,如同随心拼凑硬撑成100分钟的电影般。明白当今要政治正确,谈女性自强的《阿拉丁》轻轻加入相关片段已能达到效果,实为典范之作。
可《白雪公主》处处的说教简直达反感的地步,生硬的对白看得极为尴尬。作为迪士尼“公主片”,无论《阿拉丁》或《美女与野兽》都有精彩的歌舞场面与视觉效果,惟《白雪公主》的相关视觉效果极为山寨、歌舞场面黯然无光、七个小矮人的造型更惊吓得予人心寒,败在连主角们的华衣艳服一样有如廉价Cosplay演示般。
致命伤还是目中无人般的瑞秋·齐格勒,看毕全片全看不到白雪公主的形象,只见一位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角色。
一般而言,迪士尼的真人电影成绩再差都有出色的视觉效果,别谈如《美女与野兽》与《阿拉丁》的高度,就如早前的劣作《狮子王:木法沙传奇》也有惊人的视觉效果。怎料到,《白雪公主》的不济,竟连视觉效果也不堪入目,看得难堪。
作为“公主片”的始祖,《白雪公主》的歌舞场面拍来黯然无光,也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歌舞大场面,不时只得一众主角生硬的跳唱,除了片首一幕与七个小矮人的主题曲,基本上无一能留下深刻印象,相关场面断断续续、设计缺乏美感,真心连早前的“呢喃神片”《艾米莉亚·佩雷斯》歌舞场面都较之深刻。因应剧情有大幅改动,《白雪公主》都安排了多首全新歌曲,就连邪恶皇后都自己的主题曲,可唱来平平无奇,盖尔·加朵不在状态般的挤眉弄眼式歌功,同样尴尬。
除了歌舞场面,迪士尼真人电影的视觉效果往往都能令人眼界大开,栩栩如生的场面俱能令观众投入得原著动画中的世界,《白雪公主》有高达2.7亿美元制作费,竟连这也做不来。七个小矮人为怕牵涉入侏儒的歧视争端,得全用上CG设计,惟在当今鬼斧神工的CG技术下,七个小矮人的形象竟诡异恐怖,小孩看来随时会有阴影.
连20多年前的《极地特快》的效果都比之实感。
片中有不少魔幻场面,拍来像真度极佳,明明当年《美女与野兽》误以为难以真人化都能得惊人视觉效果,《白雪公主》的背景竟如同在看动画一样,“绿幕味”极浓。除了电脑特技,《白雪公主》连应有的华衣艳服都极为山寨,无论主角白雪公主的经典造型,还是一众角色的服饰,都如同廉价Cosplay般,再强行堆砌七彩缤纷的画面也于事无补,实难想像这是部迪士尼歌舞电影,更勿说与早前爆红的《魔法坏女巫》堪比。
《白雪公主》的问题也在剧情上。作为“公主片”的始祖,《白雪公主》的故事无人不识,照板煮碗拍成真人版已收获有余。要进行魔改情有可原,反正这些年来无论是恶搞的史力加系列,还是《白雪公主与猎人》都作过不少尝试.
而近年迪士尼在政治正确前提下,对不少经典原著都有一定的改动,当中如《阿拉丁》既提倡得女性自强,又不会令剧情尴尬,至为最出色改动。
《白雪公主》事先张扬有够政治正确,惟相关情节全均流于空口说白话,不断透过口述方式谈白雪公主有多人美心善,又得要母后如何以关怀、爱民的方式治国,可说了大半天非但感受不到白雪公主有多人美心善.
也看不出这班人意思推翻了皇后的统治后,自己又有多好、有何治国妙策。剧情不断把相关情节口述方式道来,比教育电视来得更外露,重复又重复让剧情极为烦厌,中段已达失控地步。
同时,《白雪公主》企图让故事来得更现代化、人性化,既删除了王子的角色,遇上小矮人后的情节几乎完全与原作不同。全片剧情“魔改”后近乎是乱来,剧情松散跳脱、前后犯驳不连戏,让本以不明所以的剧情更无厘头。剧情一方面要打造旧戏新演的形象、角色皆有独立思维、不甘被传统所累,到头来这边厢企图要有人性化、合符现代化的情理标准.
那边厢的皇后继续无意义地执着于美貌;白雪公主纵没有遇上王子,与小偷的一段爱情线突兀度也没有分别——真心,故事要顾及情理,请把相关童话色彩都完全抹去,如今只觉两种节奏极不相符。
更致命是《白雪公主》竟连基本的情理也缺乏。明白迪士尼的故事,许多时候只要你是主角,就什么都能言之成理的成功、做什么都没有错,如《小飞象》与《木偶奇遇记》变成真人版,《白雪公主》真把问题推向颠峰。故事如像《白雪公主与猎人》般的取向,可看着一群无勇无谋的“二打六”绿林军,竟然能只手击败一众追杀的军队已有够脑洞大开.
而这班人又真的在零计划的情况下,高举“我是道理”的旗帜就进行反击,已心忖你们何德何能展开叛变?
《白雪公主》真安排了一段超越脑洞大开,简直让你“WTF”后从心耻笑的大反转,效果如像最强XX对决般,看着一群脑残轻松凭说话击败另一群脑残,那一刻“坏后妈”盖尔·加朵终于有全片最佳演出,那个“到底我在演什么”的WTF神情实是全片的灵魂所在。
这场超越智慧极限、难解哪位天才编写出来的大反转(反高潮),成功获得全场耻笑声后,竟还没止住,企图再来场致敬“白雪”的歌舞场面,惟这场歌舞场面生硬诡异,若解释成这是群不正常人在精神病院的歌舞场面、所谓的叛变计谋成功全均是幻想出来,倒能言之成理。
归根究底,《白雪公主》的致敬伤还是演白雪公主的瑞秋·齐格勒。此女从《西区故事》到《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都尽展其生硬的演技,今回担当白雪公主这角色,企图为角色赋予人性化的新能量非问题,惟剧本先天写不出白雪公主有何成长,她后天“西口西面”的演出同样演不活一位公主的个性;毫无道理下成为万民警仰之形象,演来零说服力,她强行把自己日常生活的性格,硬生生带到电影世界之内,完全与角色相违,破坏力惊人。
近年成了烂片王的盖尔·加朵好歹有不俗的演技,今回演个恶毒皇后明显有着“等收工”之感,演来有气无力,丝毫演不出一丝“奸”的味道,当是演技生涯的一大污点。
总括而言,《白雪公主》被网民力插绝非“黑粉”所谓,其无论任何角度都是一塌糊涂。没有按照原著依书直说,为其安排个人性化的故事,竟然愈描愈黑、故事松散乏味,只得不足两小时篇幅都冗长沉闷。故事顺理成章得近乎“教坏细路”,心口挂个勇字就能战胜一切、新旧角色自以为是的程度更胜原著;无论任何角色皆极不讨好。
作为一部据称制作费达2.7亿美元的电影,技术层面不堪入目,从歌舞场面到视觉效果、小至角色造型皆极山寨。
到底幕后发生了什么事,似乎已能拍成一部电影了。
来源:波老师看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