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等不来一颗核桃!这群农民的遭遇,揭开农业创业最痛伤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18:55 2

摘要:你们听听,“当初说三年挂果五年回本,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树比人高,债比山高!”这话是贵州毕节山坡上58岁的王建国说的。当时,他就蹲在自家核桃林里,抓起一把干裂的黄土,狠狠砸向树干,那心里得多憋屈啊!这个曾经还登上县里“创业先锋榜”的合作社,现在可好,贴着23张法

家人们,今天得给你们讲讲一件特别揪心的事儿——“15年等不来一颗核桃!这群农民的遭遇,简直揭开了农业创业最痛的那块伤疤”。

你们听听,“当初说三年挂果五年回本,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树比人高,债比山高!”这话是贵州毕节山坡上58岁的王建国说的。当时,他就蹲在自家核桃林里,抓起一把干裂的黄土,狠狠砸向树干,那心里得多憋屈啊!这个曾经还登上县里“创业先锋榜”的合作社,现在可好,贴着23张法院传票,就像23道血淋淋的伤口,看着就让人心疼。

时间回到2008年,那时候国家大力推行“万企帮万村”政策,多好的事儿啊!六个在外打工的农民,想着回家创业,凑了36万的“棺材本”,从某农业公司买了“优质薄壳核桃苗”。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嫁接苗,三年挂果,亩产800斤”。谁能想到,这就是个大坑啊!

第二年,荒诞的现实就来了。那些本该结果的核桃树,一个劲儿地疯长,就是不挂果,树干上还出现了诡异的裂纹。后来农科院专家来一勘查,给出的结论简直让人惊掉下巴:“这根本就是实生苗(用核桃直接播种培育的苗木),要8 - 10年才结果,而且品质还没法保证!”这不是坑人嘛!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里面黑幕可大了。那个农业公司早就注销了,但是当年的销售经理李某还在活动。记者化装成采购商去暗访,拍到的画面真让人愤怒!李某正推销“新品种猕猴桃苗”呢,还说:“和当年卖核桃苗一样操作,把实生苗当嫁接苗卖,成本3块的苗子能卖15块”。(真该把这偷拍视频截图放这儿,让大伙都看看这黑心人的嘴脸)

更可怕的是,这产业链上下游都是一路货色。育苗方用价格差诱导农民购买,实生苗3元/株,嫁接苗8元/株;代办员每单抽成20% - 30%,还帮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检测机构更过分,出具“品种纯度≥95%”的虚假报告。这不是合起伙来坑农民嘛!

老会计张秀芬的账本,记着这26户农民的残酷现实。历年投入,种苗36万、人工82万、土地流转费54万;收入呢,就2015年卖树枝收入3700元,这可是唯一的进账啊!再看看负债,农资赊欠58万、银行贷款90万、私人借款43万。这得欠多少钱啊!

社员李大军说起这事儿,眼泪止不住,“最对不起的是娃儿。大女儿考上大学没钱读,现在在东莞电子厂,每天工作14小时帮我们还债。”听着太心酸了。

这里面还有三个大难题。举证难,苗木生长周期长,等发现问题,诉讼时效早就过了;鉴定难,全国就3家机构能做DNA种苗鉴定,费用还高达2万元/样;执行难,涉事公司通过“注销 - 新注册”的套路,就像金蝉脱壳一样跑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查处种子案件6184件,可农民获赔率还不到7%。这农村振兴,可不能总让农民当“代价”啊!

不过呢,这事儿曝光后,总算有点转机。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免费提供高接换种技术;短视频平台助农主播发起“云认养核桃树”活动;检察机关也介入调查当年检测报告造假问题。

这会儿,王建国站在山岗上,手机里正放着农技直播课。他咬着牙说:“再赌最后一次,把嫁接口以上的树干全锯了,重新嫁接新品种...”山风吹动他花白的头发,远处传来电锯轰鸣声,真希望这次他们能有个好结果啊!

来源:三农繁星洞察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