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石屏县龙朋镇的蓝莓正值采收季。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以“产量”“品质”双提升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将蓝莓产业培育成富民强镇的特色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昔日的“小浆果”已成功蜕变为“大产业”,从零星种植扩展到了2.3万亩
眼下,石屏县龙朋镇的蓝莓正值采收季。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以“产量”“品质”双提升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将蓝莓产业培育成富民强镇的特色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径。昔日的“小浆果”已成功蜕变为“大产业”,从零星种植扩展到了2.3万亩。一座座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今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自然生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民生活的福祉。
龙朋镇,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平均海拔为1700余米,立体气候显著,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让龙朋镇的蓝莓种植优势凸显。走进石屏欣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一排排蓝莓茁壮成长,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蓝莓和绿叶相映成景,种植户正带着工人们采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蓝莓经历工人的“选美”,将蓝莓按不同大小分级装筐。特级果走礼盒路线,中果进商超,小果也不愁销,直接对接当地市场。村民只管种好果,销售不用愁。
基地车间生产负责人 莫玉添说:“今年的蓝莓从1月份开始上市,采摘了两个月左右,每天产量多的时候达到2、3吨,价格每公斤80元左右。”
据莫玉添介绍,在务工方面,平时不采果的时候20余人负责管理,采果期需要200人左右。现在基地有5个片区,面积在600亩左右,采取露天种植,种植成本低,口感脆又甜。去年蓝莓的产量有360吨,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如上海、重庆、北京、成都等地。
村民 李艳芳说:“我来这里工作6年了,工资待遇还可以,工资在3000元至4000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
蓝莓品质不仅是消费者选购的关键指标,更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产业发展,冷链仓储中心、纸箱厂、分拣务工车间应运而生,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线上销售渠道也逐步展开,电商直播带货让龙朋蓝莓搭乘“快车”销往全国各地。依托万亩蓝莓基地,龙朋镇正打造“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已推出蓝莓采摘、研学体验等文旅项目,今年蓝莓产业产值预计达2.1亿多元,蓝莓产业已成为龙朋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如今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座座标准化蓝莓基地次第展开,种植面积从十多年前的零星种植扩展到2.3万亩,种植品种已有20多个,50亩以上蓝莓规模化种植基地已达25个,成立4个专业合作社,稳定辐射带动4500多人参与到蓝莓产业中来。
以前种蓝莓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村民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的智能管理系统。现在基地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暖风机等智慧农业设施林立,已经全部安装有自动灌溉、施肥、浇水阀门等,实现了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种植,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确保蓝莓品优稳产高产。龙朋镇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开展技术培训、引入智慧农业设备,引导农户突破传统种植思维。全镇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远程监测等系统,建立标准化种植规程,实现蓝莓生产从“经验主导”向“精准管控”转变。
近年来,龙朋镇党委、政府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建设目标,积极作为,通过政策引导,将蓝莓产业发展列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特色产业。
如今,龙朋大地蓝莓飘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下一步,龙朋镇将深化农旅融合、拓展电商渠道、加强科技支撑,让“小浆果”持续释放大能量,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记者: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陈戎南 陈杰 王鸿莉(通讯员)
来源:魅力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