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高发的今天,盲目减重导致心肺损伤、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国际公认的心肺功能金标准,是我们科学甩脂的“黄金标尺”,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定量分析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储备功能,为减重提供精准的安全边界与运动处方。
图文/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闫翠主治医师
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高发的今天,盲目减重导致心肺损伤、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国际公认的心肺功能金标准,是我们科学甩脂的“黄金标尺”,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定量分析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储备功能,为减重提供精准的安全边界与运动处方。一、传统减重的三大痛点
1.盲目运动陷阱
多数人通过跑步、跳绳等方式减重,但往往因运动强度与代谢能力不匹配,导致燃脂效率低下。例如:心率未达到有氧燃脂区间(最大心率的60%-80%)时,脂肪分解比例不足。
2.平台期魔咒
长期单一运动模式易使身体产生代谢适应,肌肉流失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减重3-6个月后停滞成为普遍现象。
3.反弹背后的代谢失衡
快速节食减重会触发"饥荒模式",肌肉量减少10%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15%,最终形成"越减越肥"的恶性循环。
二、心肺运动试验的黄金法则
1.原理揭秘
通过功率车递增负荷运动,实时监测摄氧量(VO₂)、二氧化碳排出量(VCO₂)、无氧阈(AT)等23项指标,精准绘制人体能量代谢地图。
2.三大核心功能
①代谢效率扫描仪:通过最大摄氧量(VO₂max)评估心肺耐力等级,肥胖者VO₂max普遍低于健康人群30%-50%。无氧阈(AT)测定可找到最高效燃脂强度区间,避免运动过量导致的肌肉分解。
②个性化运动处方生成器:根据乳酸堆积临界点制定靶心率,例如:某患者AT对应心率为125次/分,则处方建议保持115-135次/分的运动强度。结合呼吸商(RER)调整有氧/无氧运动比例,肥胖者通常需60%有氧+40%抗阻的组合。
③隐形代谢瓶颈探测器:可发现线粒体功能异常(摄氧量增速迟缓),糖脂代谢紊乱(异常RER波动)等传统体检难以捕捉的问题。
三、临床应用案例
1.突破平台期
张女士35岁减重停滞4个月,CPET显示其AT值仅达预测值的68%。调整运动强度至AT对应功率(75W),配合间歇性冲刺训练,8周后体脂率下降5.2%。
2.术后安全减重
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通过CPET确定安全运动阈值(心率≤135次/分),在医生监控下实现每月减重1.5kg无不良反应。
四、科学减重行动指南
1.测试流程
阶段①:静息肺功能检测(20分钟)
阶段②:功率车负荷递增(每2分钟增加10-25W)
阶段③:恢复期数据分析(生成9项代谢图谱)
2.适用人群
BMI≥28或体脂率超标者
反复减肥反弹人群
合并慢性病的肥胖患者
3.注意事项
测试前3小时需适量进食(忌空腹/饱腹)
穿戴棉质运动服避免静电干扰
三高患者需携带近期体检报告
五、让减重回归健康本质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2024年指南已将CPET列为肥胖干预的A级推荐。减重本质是能量代谢系统的精准调控。正如航天员通过CPET挑战太空极限,普通人也能借此突破自身的代谢天花板,让每滴汗水都燃烧得明明白白,精准快乐减重。
心肺运动试验不仅是评估工具,更是科学减重的导航仪。建议BMI≥28或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完成CPET评估,建立心肺安全-代谢调节-睡眠修复的三维管理体系。有效的减重不是体重数字的简单下降,而是心肺功能与代谢健康的协同提升。通过科学评估与精准干预,我们完全可以在减重过程中实现心肺功能储备提升5%-10%和运动相关猝死风险降低70%的双重获益。这不仅是体重的管理,更是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温馨提示
•预约我科心肺运动试验前,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24小时
•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0.5-1kg,避免肌肉流失
•选择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心血管科门诊”,获取个性化方案
作者介绍
闫翠
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中共党员
【擅长】
主要从事心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擅长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荣获2017年全国优秀博士培育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项临床研究分别获第26届、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壁报展示。【出诊安排】每周一、三、五下午。
温馨提示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执行编辑 | 杨秋雨、刘琪、唐心如
责编 | 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 | 杨铭昊
审定 | 方熙茹
健康与你同路!
医院地址导航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