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高兴了!曾经世界最强国,曾掏四千八百亿请我国帮忙建高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18:56 1

摘要:2012年时,英国为了弥补自己国内高铁技术的缺陷,曾在国际的高铁市场积极寻求合作。而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国,美国和日本第一时间就向英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但令人英国没想到的是,英国拒绝了!

2012年时,英国为了弥补自己国内高铁技术的缺陷,曾在国际的高铁市场积极寻求合作。而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国,美国和日本第一时间就向英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但令人英国没想到的是,英国拒绝了!

但让美日两国震惊的还在后面。英国在拒绝他们的合作申请后,转头找到了中国,与中国企业达成了一项价值四千八百亿天价的高铁建设项目。消息一出,便在国际高铁行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好奇,为什么英国放弃了美日两个更有实力的传统老牌强国,而选择了中国这个刚踏入市场不久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震惊英国

2025年的今天,询问街头上的每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高铁的看法,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快速”,“先进”,“绿色”等一连串关键词。这样的现象,表现出了我国高铁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人民对于中国高铁的认可。但人们想不到的是,在30多年前我国的大多数人甚至连高铁的概念都不清楚。

故事的一切,要从1978年开始讲起。当年10月22日,邓小平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以寻找这两国之间的新合作。当结束东京的会议即将前往京都时,本将乘坐飞机的邓小平在日本代表的强烈邀请下,坐上了日本的「光」号新干线。

而日本代表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中国这个还在普速铁路时代的国家,见识一下日本的新科技以及高技术。然而日本代表,却没想到这一举却成为了撬开中国高铁发展之路的关键环节。

当坐上这列高铁后,有新闻工作者向邓小平提出了乘坐体验的问题,邓小平回复到:“就感觉到,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这个回答随后在新闻联播上被报道,而高铁,也就在此时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行各业都有了一些起色,但因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落后,我国始终没有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这点在铁路行业上则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的铁轨上,运行的大多都是以前的“绿皮火车”。

虽然它们有着“运量大”的优点,但因为技术工业等方面的问题,它们的运行速度极慢。如果在那时想要通过这种“绿皮火车”出行,动则几小时,更有甚者要用天来作为时间的计算单位,可见此时轨道的运力有多差。

而高铁,因为其出色的运行速度,及与较大的运载能力,很快就成为了当时国家政府所推崇发展的对象。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想要研发时速210公里的列车,无疑是做白日梦,技术的累计和实验,缺一不可。自此中国高铁的科研人员,开始了对日本的奋起直追。

1978年12月,中国科研人员利用从德国进口的NY型内燃机车进行了速度测试,而它也不负众望,跑出了165公里每小时的惊人时速。这次试验让中国人看到了发展高铁的希望,但同时也位科研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建造水平技术更高的铁路本身。列车的高速运行,离不开的是平直,摩擦力小的铁轨。但此时的中国,甚至自身建造普通铁路都极其困难,更别说直接建设高速铁路,无疑是难上加难。

但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中国也没有放弃对高铁的追求,一批批的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外国高铁的发展历史、材料和技术工艺,甚至还有人不远万里去到异国他乡学习,想要将这些珍贵的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世纪末完成了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并且构建了更远期的“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建设规划。但现在仍然有着一个更为巨大的“困难”,那就是高速列车技术。

本着学习先进经验,比自己从头研发要快得多的想法,中国开始向具备先进高铁技术的国家,提出了购买机车的提案。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的铁路行业领航国——日本,我国直接向他提出了购买时速能达到285公里,技术比较成熟的日本新干线700系。

但日本以不想泄露结束为由,拒绝了中国的提案。我们也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了日本的上一代列车,辅以法国TGV的高速列车,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此时,距离中国接触高铁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在八年后,中国高铁就实现了对他们的反超。

在2014年,我国试验了时速605公里每小时的超高速铁路,而且机车的百分之90零件都是纯国产,这一消息直接给予了国际社会巨大的震撼。在随后的发展中,因为一起重大的事故,中国高铁迎来了全面降速,以求对高铁技术更加精进。时至今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妥妥的世界第一,并且还在不断刷新现有的记录,而原本的日本,早已被甩在了身后。

英国为何会拒绝美日两国的合作提案?

其实英国为什么拒绝了美国、日本提案的原因很简单,也就是曾经困扰我国多年的——技术问题。先说美国,时至今日美国也拥有着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网系统,但其铁路的发展已经停滞许多年,而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二战时期,美国作为同盟国研发生产了海量的飞机,这些飞机一直存留到了战后。但因为数量过于庞大,拆解所花费的成本也让国会难以接受,于是便有人提出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它们最后的价值——那就是客运。

美国在随后积极的推动客运飞机业务,让空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这种快速而且费用可接受的运输方式匀速席卷了整个美国交通运输业。而作为航空运输的竞争者,铁路运输自然是因此备受打击。

再者,美国的铁路管理,并非同中国一般,是国家铁路局进行总体管控,而是私有制铁路。而每一家铁路公司的财政水平和能力又是参差不齐,这导致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在同一条铁路上,前半段的铁轨维护得到可以通行,而过了这一段之后,来到另一家公司所管辖的范围,因为疏于维护,列车无法再往前进,进而导致整条线路不能运行。

这两者导致铁路最终成为了“亏本买卖”国会也不愿意再花钱在这个行业上,铁路产业逐渐在美国没落。在2014年英国提出招标时,在美国境内的高速铁路只有波士顿到华盛顿这仅仅一条,这个“成绩”当然无法得到英国的承认,更别谈合作了。

日本,作为曾经的高铁强国,曾经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但因为后来美国对他的制裁,经济逐渐倒退,国际地位也因此下降。而高速铁路的发展也因此受到牵连,毕竟缺乏了资本的投入,研发新技术便成为了困难。

在2014年之前,英国曾与日本合作过一次。当时日本只是简单的将自己国内的新干线技术,搬迁到了英国,并没有做到相应的适配和调整,导致出现了该技术在英国的适用性不理想,最终导致了合作的失败。

再者,此前日本企业曾向英国交付过高速列车,但在随后英国方面的试运行时,仅仅过了30分钟,高速列车就出现了空调漏水的现象。英国铁路公司对这次事故表示极为不满,最终将这趟列车“雪藏”并结束了与日本的合作。

总的来说,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曾经的制造业强国。一个因为自身发展道路的原因,一个因为自身技术原因,都没有得到英国政府方面的认可,才最终导致了英国在此次竞标中直接选择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也算是应证了那一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中英合作,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据悉,此次中国与英国的合作,涉及范围巨大,与英国的数个重要城市都有牵扯,在这些中心点直接建立起高速的铁路网,必将在未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辐射,同时也会缓解英国本土交通的压力。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建设好英国的项目,能进一步的展示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毕竟没什么广告,能比在以前的工业强国上建造自己的铁路更能说明中国高铁的强大。

或许,正是因为此次与英国的合作,在未来会为中国的高速铁路行业,带来更多的国际机遇以及国际市场。而中国的高速铁路,也会因为这些宝贵的援建经验,变得更为强大以应对未来更多的突发状况。

铁道部当初为引进动车组技术放了怎样的大招 澎湃新闻2017-03-16

铁路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发展的“连心桥” 中国网2025-03-28

中英高铁实质性合作可期 高铁外交深耕欧洲 中国新闻网2014-06-20

来源:爱吃凉拌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