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拉大鸡回来的养殖户,都有同一个头疼的问题:看着挺好的鸡,拉回来就要掉秤半斤,甚至更多。而且到家两天就开始鸡冠发紫,不吃不喝,出现伤亡。造成鸡群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运输应激,环境变化等。
拉大鸡回来的养殖户,都有同一个头疼的问题:看着挺好的鸡,拉回来就要掉秤半斤,甚至更多。而且到家两天就开始鸡冠发紫,不吃不喝,出现伤亡。造成鸡群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运输应激,环境变化等。
1 运输应激反应
生理影响:鸡是很胆小的动物,在买回家鸡,要经历2次甚至更多次抓鸡惊吓,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噪音、温度变化应激,更换新场地后饲料应激等,这些应激反应会导致鸡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增加,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更易感染病原体。
群体密度:鸡群在运输过程中,运鸡群拥挤,通风不良,易造成缺氧、体温升高,进一步削弱抵抗力。夏天高温时候甚至还需要浇水来缓解鸡的热应激,这种反复冷热刺激,鸡很容易出问题。
饥饿与脱水:长途运输可能导致断水断粮,鸡的体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我在出诊过程中就遇到过脱水严重的情况,脱水后引起鸡的肝肾衰竭,饲喂几天后鸡出现腹水症状。
2 环境突变
温度差异:现在很多鸡都长期生长在棚内饲喂,没有接触过外界环境。新环境如果是开放式饲养,温度与原养殖场不同,鸡需要时间适应,前期不适应的时候容易受冷热应激或呼吸道感染。对于本身放养的鸡,更换场地后,这种环境应激反而更小点。
病原体差异:新环境中可能存在鸡群未接触过的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特别是经常拉大鸡的场地,各个场地的病原菌数量都比较多,很容易感染刚来的鸡群,例如流感,传喉,霍乱等问题。
3. 交叉感染风险
混群传播:新购鸡可能携带潜伏期病原体(如新城疫、禽流感),与原有鸡群混养后引发交叉感染。
运输工具污染:重复使用的笼具或车辆若未彻底消毒,可能成为病原传播媒介。因此很多养殖场,都禁止外来的鸡笼进入自己的养殖场。特别是那种不能全进全出的鸡舍,对这个问题更看重。
4 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转换:每种饲料口感,气味都不同,鸡本身应激大,突然更换饲料鸡采食量会明显下降,而且会导致鸡消化不良,引发肠道疾病(如腹泻)。
5 原有健康问题
鸡群本身亚健康状态,特别是鸡经过长期饲养,后期缺失疫苗加强免疫。鸡本身就在发病边缘,但症状未显现,运输应激加速发病。
鸡经过长期饲养,肝脏在霉菌毒素,以及慢性病的损伤下, 已经出现严重的肿大。这时候拉回来的鸡,用药刺激肝脏,会加速鸡的死亡。
拉大鸡回来常见问题预防与解决方案
1. 优化运输管理
鸡群运输避开高温天气,特别是夏天,大多数选择晚上运输,白天就能到达的路程,不建议长距离运输。
鸡群运输前一定要和养殖户沟通清楚,禁食半天,饮水中加上缤创阿维诺,葡萄糖减少应激。
2.隔离管理
新鸡单独饲养1周,观察健康状况后再合群。经常会遇到拉鸡回来,直接和自己的鸡群混群,形成交叉感染,伤亡严重的现象。
鸡到家以后,饮水中加入缤创加肥素,四联抗,补充营养,抗体,降低鸡群发病率,同时还能促进饲料吸收,减缓鸡群掉秤问题。
针对性治疗鸡到家以后,每个场地发病有不同,常见的是流感,鼻炎,传喉等问题的混合感染。大群可以用益元+气囊净进行控制,严重的可以用缤创急救包注射,来减少损失。
来源:禽病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