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尔街头没有往年热闹。路边公交车站挂着光复节广告,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韩国光复节出大事,全部人都愣住了
首尔街头没有往年热闹。路边公交车站挂着光复节广告,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人们走过都低头,表情很冷淡。纪念的氛围不见了。
电视上反复播放团结仪式预告,收视率一直上不去。
仪式现场的椅子空着两张。朴槿惠没有出现,李明博也没来。所有人都很意外。
总统李在明原本安排很整齐。现场搭景很新,音乐很热。等到最关键时刻,场面安静得出奇。
幕布拉开那一刻,观众席上没有掌声。两个最重要的前总统人都没在台下。
这些缺席的人物早就习惯外界的视线。当天什么都没说,也不给媒体解释。
没有人公然批评,也没有谁愿意主动发声。各自沉默,没有交集。
有的人开始猜测朴槿惠的用意。也有人认为她只是在坚持立场。
保守派的支持者这一天不再盲目激动。很多以往盲目追随的“铁杆”当晚转身,直接加入李在明站队。
前一天大家还在群里喊朴槿惠名字,第二天换了路线。
一些老成员加入李在明的选举团队。这种变化发生很快,没有过多表态。
朴槿惠没有公开说明理由。只是用缺席表达态度。
原支持朴槿惠的头目坐在李在明工作台后面,外界看见后安静了。
团结秀和实际情况一对比,观众和网友都很平静。大部分人只发了几条新闻下的评论。
李明博也缺席。他没有单独发长文,只有一句简短通知。
两位前总统没有参加,让整个仪式很冷淡。当天气氛一直紧张。
全场都在等解释,但谁都不多问。
如果朴槿惠来了,她的立场会和李在明站在一起。在外交路线、中美立场上选择同意李在明。
保守派只剩一条路。现场不出现就是明白拒绝。她的选择很清楚,没人可以左右。
韩国社交圈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是经济账。
2015年,韩国泡菜出口中国收益高。出口红利每天都有1。5亿元人民币。
后来变化很快。韩国对中出口优惠在2024年消失。减税取消,加税增加。
韩国企业一年失去54。4亿美元出口优惠。
济州岛游客数量直线下滑。比2015年少了将近一半。
2015年中文标识比比皆是。到2024年,很多地标都没有中文广告了。
商场不再人山人海。很多免税店卖东北大米。
外交路线调整直接反映在经济数据里。
李在明明确拒绝北京邀约,转头赴美。日韩互动变多。
“自贸协定没落实,企业出口下滑,旅游业亏损。”
韩国制造业负责人:生产线缩减。
所有人都在算现实的账单。很多年轻人关注收入,不在乎大口号。
粉丝站队变了。饭碗第一,老规矩没人信了。
政治圈也乱了。国民力量党公开甩锅。保守阵营没有一致意见。
有的认为保护传统最重要,有的支持新路线。
金文洙说了一句监狱的话,把矛盾摆到台面。
李在明原本想融合旧力量。他安排团结大秀,邀请前总统。铁杆工会也不支持。
官方仪式声势没有起色。现场气氛冷冷清清。
粉丝在网络上分成两派,很快脱粉。
团结表面没有维持,分裂成常态。
保守派内部态度分裂。很多过去信任的人也有动摇。
李在明无法完全控制局面。各方利益没有合并。
经济、政治、社会都因路线问题出现争议。
没有哪一个决定绝对正确。每个人都要权衡。
韩国年轻人不迷信权威。只有收入和生活稳定最现实。
“选饭碗还是选阵营”成为主流声音。
光复节气氛冷静。团结口号没有实现。各派没有达成共识。
分歧公开、分裂现象持续,谁也没有得到全部支持。
最终,两个方向摆在全体面前。谁也不退让,局面没有转机。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