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出炉,长春建筑学院在一流课程建设上再获殊荣,2门课程成功获批。分别是建筑与规划学院何玉会教师团队《园林工程》和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郑煜教师团队《项目集训营》,再次展现长建风采。
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出炉,长春建筑学院在一流课程建设上再获殊荣,2门课程成功获批。分别是建筑与规划学院何玉会教师团队《园林工程》和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郑煜教师团队《项目集训营》,再次展现长建风采。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她们的开发故事,探寻教学的创新密码。
课程名称:《园林工程》
入选类别: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负责人:何玉会
《园林工程》为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它融合了生态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工程结构和施工图设计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能力。
课程构建了“SPOC + PBL + 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体系,依托线上优质资源动态更新课程内容,破解知识交叉性强、体系架构复杂及理论实践脱节等难题;线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耦合虚拟仿真技术,突破实践教学时空桎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重构课程内容模块,建成多元化教学资源库,形成闭环教学支撑体系。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素养显著提升,学科竞赛获奖人次大幅增长;“双师型”师资队伍比例超80%,教改项目与成果丰硕,有效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获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在改革与建设中实现了三项重要创新:
1.构建了工程项目全流程化教学体系,凸显实践能力培养。以园林6个单项工程为基础模块的实训项目模块,全过程贯穿思政教育,能够与行业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满足园林工程实践教学和体验,推动了新工科背景下园林工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赋予了课程温度和高阶性,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2.形成了以OBE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彰显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对应园林行业技能需求,以解决园林行业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线上,学生通过和行业专家交流,强化对园林工程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线下,通过项目实战展开师生、生生互动,形成了线上与线下、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为园林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人才。
3.完善了以阶段性评价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驱动+分段教学+分阶培养+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搭建了阶段性考核的阶梯。教学环节的逻辑化、流程化和时效性使考核评价体系更具象化、多样化和标准化。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相伴偕行,教与学更加灵活、多样和创新,推动了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名称:《项目集训营》
入选类别: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负责人:郑煜
《项目集训营》是学校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服务吉林“六新产业”为导向,聚焦学生营销策划实战能力培养。课程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教学方法改革期、知识体系建设期、教学模式形成期。
课程在改革与建设中实现了三项重要创新:
1.以学生能力发展路径为主线,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紧扣营销策划人才能力模型,系统梳理项目运营各环节所需知识技能,构建“ECATS+N”跨学科知识图谱,将电商运营、文化传播、艺术设计、技术工具和营销策略等模块有机整合,并持续融入产业前沿案例与思政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无缝衔接,层层递进支撑学生全周期成长。
2.以项目实战驱动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首创“五阶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托真实企业项目与竞赛课题,融合案例教学、启发引导、团队研讨、角色模拟等多种方法,实施分阶分层培养。基础阶段夯实策划理论,进阶阶段强化实战运营与创新思维,高水平学生则通过孵化创业项目、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全面提升策划执行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以过程成长为导向,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结果评价局限,建立覆盖五学期、多主体参与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依托AI动态追踪记录学生任务完成度、能力进阶与思政素养表现,生成个性化能力画像,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优”,推动学生自主性、体验式和持续性学习,有效保障产教融合育人实效。
课程建设以来,累计孵化项目2000余个,服务地方企业超百家,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00余项,育人成效显著。建成全国首个“吉林六新产业思政与项目资源库”,并获评省级金课、一流课程等多项荣誉,成效显著,辐射广泛。
从团队协同攻关到课堂范式重塑,两个教师团队的课程里沉淀了数不清的推敲与实践,它早已超越知识传递的传统框架,成为锻造学生直面真问题、解决真难题的主战场。一路走来,正是那份对教学的炽热与执着,燃亮了学子的成长之路,让知识与实践的繁花,一路盛放。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此次获批的2门课程以“两性一度”为标准,推动了教学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课堂革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大突破。学校将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以打造高质量课程为目标,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系统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