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喀土穆,2025年3月30日——当第聂伯罗河畔的樱花如期绽放时,尼罗河岸边的苏丹首都却陷入更深的寂静。距离苏丹武装冲突爆发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最新数据显示: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非洲最长黑夜"的冲突已造成29,700人死亡,相当于每天有4
喀土穆,2025年3月30日——当第聂伯罗河畔的樱花如期绽放时,尼罗河岸边的苏丹首都却陷入更深的寂静。距离苏丹武装冲突爆发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最新数据显示: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非洲最长黑夜"的冲突已造成29,700人死亡,相当于每天有41个生命在枪炮声中消失,1290万流浪者组成的迁徙队伍,其规模已超过比利时全国人口总数。
在喀土穆州政府媒体中心的地下车库里,原《苏丹之声》电台技术总监阿卜杜勒·拉赫曼正用沾满机油的手指调试着老旧设备。"这是全州最后能工作的调频发射器,"他身后的墙面上,10个被红笔划去的电台标识触目惊心。自去年9月军方与快速支援部队争夺广播电视塔控制权以来,这座曾覆盖北非七国的媒体枢纽,如今只剩断续的电磁杂音。
记者跟随无国界医生组织的补给车队深入杰济拉州时,偶遇来自恩图曼的教师法蒂玛。她怀抱着三个月大的女儿,身后的塑料布帐篷里住着全家七口人。"我们逃离时带走了教室钥匙,现在却找不到能开门的学校。"她的遭遇并非个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认,苏丹境内已有630万学龄儿童超过700天未能再接触系统教育。
在青尼罗河畔的临时医疗站,外科医生穆罕默德·阿里翻阅着令人震惊的医疗档案:过去半年处理的2,143例枪伤中,87%受害者为14-25岁青年。"这不是战争,是对未来的系统清除。"他面前的诊疗床上,17岁的易卜拉欣右腿截肢处仍在渗血——三天前他为寻找饮用水穿越交火区而受伤。
国际危机组织最新报告揭露,冲突双方在达尔富尔地区实施的"焦土战略",导致农业用地损毁率达62%。在尼罗河州,农民哈桑指着龟裂的农田苦笑:"以前我们向阿拉伯半岛出口西瓜,现在连喂骆驼的苜蓿都种不出来。"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苏丹正面临自1998年饥荒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喀土穆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拉赫·丁在临时避难所接受视频采访时指出:"这场冲突摧毁的不仅是基础设施,更瓦解了维系苏丹社会的传统调解机制。"他特别提到,在青尼罗河州,由部落长老主持的"苏尔哈"和解会议出席率从冲突前的92%暴跌至14%。
在苏丹港集装箱码头,锈蚀的龙门吊下堆积着来自中国的医疗物资和俄罗斯的军火箱。当地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人道主义物资通关耗时平均达47天,较冲突前延长300%。"每条生命通道都布满官僚荆棘,"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苏丹代表克劳迪娅·格劳伯举着被退回三次的药品清单说。
当夕阳将尼罗河染成血色,喀土穆烈士广场的和平纪念碑依然倔强挺立。碑文"团结孕育繁荣"的字样被弹孔洞穿,却仍被不知名者用红漆反复描画。在这个被世界逐渐遗忘的角落,希望与绝望的拉锯仍在继续——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在灼热的风沙中等待甘霖。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