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转型:于书香气与商业化中找平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22:35 1

摘要:当书香萦绕的理想主义,与关乎生存的现实主义正面碰撞,实体书店该走向何方?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踏上商业转型之路,文创产品、咖啡饮品、特色装修成为标配。曾经静谧的书屋,摇身变为钟书阁、朵云书院、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热门 “网红打卡地”。然而,流量攀升的背后,书店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见习记者 王浩

当书香萦绕的理想主义,与关乎生存的现实主义正面碰撞,实体书店该走向何方?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踏上商业转型之路,文创产品、咖啡饮品、特色装修成为标配。曾经静谧的书屋,摇身变为钟书阁、朵云书院、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热门 “网红打卡地”。然而,流量攀升的背后,书店独有的书卷气却在悄然淡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实体书店的变化并非近两三年才出现。” 齐鲁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刘强指出,随着消费群体升级、媒介手段丰富,传统实体书店的式微成为必然趋势,“不少私营小体量书店,往往经营两三年就难以为继。消费升级带来传统阅读模式的改变,这是客观现实。”

不过,刘强也提到,当前多地涌现出火爆的网红书店,西安、成都、北京、长沙等地均有一些代表性的网红书店涌现。这些书店将旅游功能与场景打卡结合,同步销售文创产品、举办沉浸式小型演出、提供饮品服务,通过多元消费渠道为自身创造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如今有声读物受青睐,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但关键在于平衡 —— 如何让商业转型与书卷气有机融合,目前已有部分书店做得不错。”

在刘强看来,传统阅读模式难以回归,当下实体书店的核心课题,是结合新消费群体需求与科技进步,实现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他认为,实现商业与文化内核的平衡,可聚焦三大趋势:一是精准定位客户,通过读书会等活动强化社交属性;二是借助技术赋能,引入 AR、VR 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开展智能导读;三是推动社区共建,让文化走进社区,助力文化教育普及。

中国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实体书店图书销售规模仅占图书零售市场的14%。实体书店面临的转型选择,济南藉书园的实践路径颇具参考意义。藉书园主理人刘国胜坦言道,纸质书销量逐年下滑,“回想书店开业三年来纸质书的销售,首年卖了一万多元,去年仅五六千元,今年可能更少”。

为生存,书店不得不转型。起初,藉书园尝试“网红路线”,却发现打卡人群多为一次性光顾,大多“只打卡、不消费”,难撑运营。随后,书店转向知识付费,主打“日咖夜酒”模式,定位年轻群体。自去年3月起举办AI沙龙,至今已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座位费38元至198元不等,人均约80元,实现了盈利。沙龙“半听课半互动”,契合年轻人需求,每周六晚常态化开展,最多一晚办两至三场。此外,书店每周二、周三、周六固定举办儿童阅读与写作沙龙,稳定客流。

“卖饮品并非目的,书店有半公益属性,不能只图盈利,应秉持地是‘与天下万事共读书’理念。”刘国胜说,饮品、装饰为的是优化阅读场景,书店转型的核心是借商业化传播书籍与知识。面对互联网平台低价售书冲击,知识付费是线下书店重要的生存路径。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