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七点二十,菏泽二十二中门口那条不到十米宽的小路已经被电动车、三轮、私家车挤得水泄不通。
早上七点二十,菏泽二十二中门口那条不到十米宽的小路已经被电动车、三轮、私家车挤得水泄不通。
喇叭声此起彼伏,有人举着手机找孩子,有人干脆爬上路边石墩,嗓子喊哑了还在吼“张晨曦——”这画面,对菏泽家长来说,比新闻联播还准时。
去年108个班,今年降到94个,听上去“减压”了,其实只是把最末尾的14个班挪去了新建的东校区。
本校区依然满满当当,走廊里课桌贴着后门,上厕所得侧身像螃蟹一样挪。
一个物理老师带俩班,晚自习改作业改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七点又站讲台,眼圈比墨水还黑。
有人打趣:二十二中现在像个吹鼓了的气球,外面看着鲜亮,里面绷得慌。
功能室被改成教室,音乐、美术课直接在走廊放投影,孩子们一边看《伏尔塔瓦河》一边闻着隔壁厕所的消毒水味。
家长群里有人发照片,书包装得鼓成炸药包,桌子底下的腿伸不直,拍照的人说“跟绿皮火车过道一样”。
为啥非要挤破头?
答案很朴素:进了二十二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菏泽一中,再往前半步,就是省实验、山师附中。
县城来的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租住在学校旁老破小,一年两万多租金,就图个“近”。
一位在丹阳菜市场卖菜的大姐说:“俺也不懂啥素质教育,只知道俺侄子去年从这考上人大,全村摆了三天席。
”
可学校真没法再塞了。
教育局去年紧急调了二十多个在编教师过来,还是不够,只能从乡镇中学“借”人。
借来的老师上午在二十二中上两节,下午再赶回自己原校打卡,路上两个小时,靠一包辣条提神。
有老师在办公室吐槽:“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赶路,连谈恋爱的时间都被没收了。
”
接送也是个战场。
学校把门口划成ABCD四个区,按班级分批,听起来像机场登机口。
可家长不听广播,只看自己孩子。
C区家长挤到A区,A区家长又挤到门口保安室,保安大叔一天吼八百遍“往后退”,嗓子成了破锣。
上周下雨,路滑,一个老太太摔了,膝盖肿成馒头,群里瞬间炸了,有人提议“不如让孩子自己走回家”,立马被反驳:“车这么多,谁敢?
”
问题明摆着:学校就这么大,好老师就这么多,城市人口还在呼呼往这儿涌。
有人出主意,让旁边的职业中专腾两层楼给初中部,被中专校长一句“我们学生也要上课”怼回来。
还有人建议二十二中办分校,教育局回复“地皮批不下来”,一句话把天聊死。
最魔幻的是,隔壁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开发商宣传单直接印“距二十二中直线800米”,房价一年涨了两千。
买房的人揣着合同,一边担心学校装不下,一边又庆幸自己抢到了“门票”。
说白了,这不是二十二中一家的事,是菏泽整个城区优质学位的饥荒。
家长想要的是“不折腾就能上好学校”,学校想要的是“别再把楼梯间改成教室”,孩子想要的可能更简单——桌子别顶腰,下课能顺利上个厕所。
好消息也有。
听说城西正在筹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二十二中托管,老师轮岗,2026年秋季招生。
消息一出,家长群又开始沸腾,卖房、租房、打听学区,一个比一个快。
只是不知道,到那时,新的校门口会不会又是一条“张晨曦——李雨桐——”的回音壁。
来源:活泼生活家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