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 | 周建波:新能源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一带一路”开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15:00 1

摘要:2025年两会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我非常赞同,大力支持,并结合2024年下半年受国家电力集团总公司的委托承接的新疆新能源发展项目调研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文 | 周建波

2025年两会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我非常赞同,大力支持,并结合2024年下半年受国家电力集团总公司的委托承接的新疆新能源发展项目调研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要突破欧美、美国的技术封锁,还是发展“一带一路”,还是促进农业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突破和创新。这些年,国家把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由于牵涉到全球的气候,欧美在对中国进行全面技术封锁时,还留下了新能源这一缺口。也就是说,欧美国家唯独在新能源方面对中国不进行技术封锁,而是技术共享。这意味着,中国只有从新能源上进行技术突破、产业突破,才能彻底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而在发展新能源、升级传统能源方面,新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因过去经济的落后,反而表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以新疆为例:

一是风能资源得天独厚。新疆拥有达坂城、阿拉山口等十大风区,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5.4%。众多风电场的建设与运营,如同绿色的能量引擎,源源不断地向国家电网注入风电,不仅有效纾解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难题,也有力地缓解了周边国家的用电难题,同时也为新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太阳能资源居全国之首。新疆有哈密、吐鲁番等五大光区,新疆的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0%,位居全国第一。广袤的沙漠、戈壁等未利用土地,为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且当地的光照时间长、强度高,光伏发电效率高,使得新疆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比如,本人去过一个建立在戈壁滩上的光伏场站,占地面积30万亩,这在人口众多的内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新疆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大、流速急、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估算,新疆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高达3355万千瓦之巨,这一庞大的能量宝库为水电开发铺设了无限可能的道路。

四是煤炭资源量大质优。由于开发得晚,新疆预测埋深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四成,位居全国首位。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 4380.58亿吨,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量的24.3%,仅次于内蒙古,位居全国第二位。传统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江苏、山东甚至包括河南等由于长期的开采,当地的煤炭资源区域枯竭,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煤炭产能加速释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接续出现困难,如山西煤炭基地后备资源紧张, 陕北、蒙西等煤炭基地接续开发面临生态环境制约。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未来在国家煤炭资源保障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油气资源丰富。新疆原油、天然气的累计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原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6.7亿吨,占全国的16.42%,位居首位;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1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7.28%,位列第三。从产量看,新疆是全国油气生产当量最大的省区。

基于新疆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中央和国家层面形成了对于新疆地区能源发展的战略导向:

第一,“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新疆建设“三基地一通道”,即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由此确立了新疆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地位,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亦即,开发新能源,升级传统能源。随着火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也使其能够充当新能源的有力补充和支持。

第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即“沙戈荒”)布局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加快构建自治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3月,新疆发展改革委、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再次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风光资源优势 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新能源关联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充分利用自治区丰富的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优势,加速氢能产业的壮大,推动绿色算力规模的快速扩展,促进重点用能单位实现绿电替代,以及打造低碳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快优势资源的转化,推动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东部省份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对化石燃料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电力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例如,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0.3元/度,预计未来将进一步降低至0.25元/度以下,低于大部分煤电成本。这促使全国电力生产开始向资源丰富的中西部转移,西部地区仅需1%~2%的土地面积即可支撑大部分能源需求。

由于能源基地的转移,国家鼓励东部企业往西部转移。2024年10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无疑,西部产业大迁移,是经济—体化下的必然趋势。为此,国家通过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沿海省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并为率先向中西部转移的企业给予肯定和政策支持。

而技术的进步也推动新疆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能源装备、硅光伏、硅化工、氢能、碳基新材料、电子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和数据安全9条产业链,有望形成类似于“十三五”期间云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的高耗能产业迁移潮,引入高载能产业的同时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带来新疆本地用电量高速增长和本地经济发展。

从国家对外能源战略角度看,新疆作为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的重要桥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是在中亚和西亚地区,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而新疆凭借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为周边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区域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能源合作的中心。新疆的新能源电力可以通过“疆电外送”通道输送至中亚、西亚等地区,实现绿色能源的区域共享。这不仅为新疆的能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还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推动区域绿色能源一体化发展。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2024年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风电机组新增出口容量达到5193.7兆瓦,风电机组新增出口904台,容量为5193.7兆瓦,同比增长41.7%,再创历史新高。从出口目的地来看,2024年中国风电出口的23个国家中,排在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沙特阿拉伯(15%)、乌兹别克斯坦(13.1%)、巴西(12.5%)、埃及(10.8%)和哈萨克斯坦(7.2%)。 这表明中国风电产品在新兴市场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这些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反映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要发展新疆的新能源,就必须解决好环保问题,探索生态环保新路径。具体而言,在技术研发上,积极参与以“新能源+生态治理”的模式,实现沙区治理,带动现代农牧和沙区经济振兴。通过光伏治沙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的遮阴效应,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沙尘暴的发生,起到固沙和防风、改变土壤湿度、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促使“绿电”与“绿地”和谐共生。

总之,新疆作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一片沃土,凭借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电力基础设施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新能源重要的生产基地。新疆新能源的发展,既要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要担当起为全国输送绿色、清洁能源的重任,同时在国际能源合作的舞台上,新疆也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在未来的能源转型中,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新疆地区不仅将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亦将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作者简介

周建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同文书院经济调查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重点项目“东亚同文书院对华经济调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Early Thought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成败晋商》等。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著作二等奖(2002年),中国软科学奖(2019年)。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