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肠息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痛不痒,能咋地?”然后就该吃吃,该喝喝,炸鸡配啤酒,奶茶加烧烤,日子照样过得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42卷第3期:《肠息肉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2.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年第13卷第6期:《肠道良性病变的演变及预防》
3.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年鉴》(Annals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2023年第15卷:《息肉癌变路径及干预策略》
说起“肠息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痛不痒,能咋地?”然后就该吃吃,该喝喝,炸鸡配啤酒,奶茶加烧烤,日子照样过得风生水起。
殊不知,这些小小的息肉,可能是你身体给出的最后一次善意提醒。
肠息肉就像你家墙角的一块霉斑,刚开始看着没啥,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变成“墙体坍塌”的前兆。
尤其是某些特殊息肉,能悄无声息地演变成肠癌,到时候哭都来不及。而肠息肉并非毫无预警,以下4种情况,都是警钟,长期出现就该去查肠镜了!
大便这件事,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可是身体的“晴雨表”。如果你发现自己排便习惯突然大变样,比如:
· 以前一天一次,突然三天才来一次,或者反过来,以前三天一次,现在一天三次。
· 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感觉肠道变成了“情绪化小孩”,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 总拉不干净,每次上完厕所都有种“还没结束”的感觉,甚至老觉得肛门那块有东西堵着。
这些变化,可能就是肠道里长了个“不速之客”——肠息肉。它可能占据了肠道空间,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排便节奏大乱。
如果你最近老是“坐在马桶上思考人生”,那真的该考虑去做个肠镜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便便颜色应该是黄褐色,就像熟透的香蕉那样。但如果你经常发现:
· 大便偏黑,像墨水一样,甚至有点“柏油状”——可能是肠道出血。
· 大便带血,擦屁股时卫生纸上总有淡淡的红色甚至鲜红色血迹。
· 大便颜色时深时浅,有时候正常,有时候奇怪,像调色盘一样变化莫测。
肠息肉如果长得比较大,或者位置特殊,比如靠近肛门口的地方,可能会被大便摩擦出血。尤其是那种带血的便便,千万别以为是“痔疮”就掉以轻心,长期如此的话,赶紧去做个肠镜,别拖!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胃不太好”,老是腹胀、隐痛,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肚子里有种说不出的“堵塞感”,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啥太大问题。
很多肠息肉在长大后,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胀气、腹痛、反酸、恶心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够剧烈,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吃坏肚子”或者“胃炎”。
如果你吃了胃药,还是老觉得肚子不太对劲,那就该怀疑一下是不是肠道出了问题。
尤其是50岁以上的朋友,或者有肠癌家族史的人,这种症状可不能随便忍,直接去查个肠镜,省得以后后悔。
减肥的人都知道,体重下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如果你没刻意节食,运动也没增加,体重却莫名其妙地掉了好几斤,那就不是好事了!
肠息肉如果长期存在,尤其是那些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导致慢性消耗性状态,让你吃得不少,但体重却一点点往下掉。
如果你最近瘦得毫无道理,那就别高兴得太早,去查查是不是肠道出了问题,别等到身体已经被掏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既然肠息肉可能发展成癌症,那我们当然要想办法提前干预!别等它长成“大boss”了才去管,趁早“扼杀在萌芽状态”才是王道。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好朋友,它能促进肠道蠕动,让垃圾及时排出,不给肠息肉留下“生长空间”。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呢?
· 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
· 蔬菜:西兰花、胡萝卜、菠菜
· 水果:苹果、梨、香蕉
每天坚持吃这些,你的肠道会感谢你的!
有些食物,吃进去就像在肠道里“放了个地雷”,常吃真的容易出大问题,比如:
· 红肉和加工肉类:烧烤、腊肉、香肠,吃多了会增加肠息肉和肠癌的风险。
· 高糖高脂食物:奶茶、炸鸡、薯片,让你发胖,还让肠道环境变糟糕。
· 酒精:酒精会刺激肠道黏膜,长期大量饮酒,肠息肉风险飙升。
偶尔吃点没关系,但如果天天吃,那可真是“拿生命开玩笑”了。
不管你有没有症状,50岁以上的人,每5年查一次肠镜,如果有家族史,40岁就该开始查。
别等到身体给你“红色警报”了才去医院,那时候可就晚了。
写在最后肠息肉虽然“不痛不痒”,但它绝对不是无害的“吉祥物”。如果你有以上4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尤其是长期存在的,那就别拖了,赶紧去查肠镜!
健康这件事,别等到出问题了才想起珍惜,早点预防,才能少受罪。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干净的肠道,不让息肉有机可乘!
来源:白主任健康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