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有家长花500元请保洁,打扫学校教室?劳动教育早就变味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22:00 1

摘要:不过,刚才无意间刷到一条杭州家长吐槽去学校打扫卫生的视频,又把我拉回到开学前的学校大扫除。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今天是开学第5天,孩子们趋势向好,已经慢慢走向正轨。

不过,刚才无意间刷到一条杭州家长吐槽去学校打扫卫生的视频,又把我拉回到开学前的学校大扫除。

哪位家长开学前,去学校打扫卫生、布置教室了?

这不就是我吗?我家老大上小学这三年,我去学校打扫过好几次卫生,因为她转过学,所以我去过两所学校打扫卫生。

因为精力有限,我没有争当家委,但能当志愿者的时候,我还是比较积极的。甚至,孩子们上完游泳课,我还跑去给孩子们吹过头发。

真不是我乐意干这些,主要是孩子眼巴巴地希望我去,可能她们需要这样能更有存在感吧!

相信家长们的想法都差不多,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选择去学校帮忙,做卫生、布置教室,搞定各种学校安排的活动(运动会布置、节日活动布置)。

也有家长被刺激到了反骨,杭州有家长就直接发帖吐槽,并爆料:“我们班请了保洁阿姨,500多块钱,两个阿姨弄了5个多小时,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

据说开学前,保洁阿姨抢手到甚至得需要靠人脉才能约到。总之,每年开学前,关于教师大扫除,都是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但也有不少网友深受其烦。

有人好奇询问:到底哪里开学,需要家长去打扫卫生?

也有人委屈巴巴地说:每个星期都要去学校站岗,不敢说,也没地方说。

还有家长犯难地说,马上又要教师节了,各位如何应对?

对于家长要不要去学校做扫除这件事,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KOL,我并不认为家长们就有这个义务去打扫卫生。

但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家长,如果老师需要我们家长去打扫卫生,我可能还是会选择配合。

我这么说,确实会让人感觉有点“两面三刀”,但这就是很多家长现在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为什么学校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我们家长去打扫卫生?

可是我们小时候,开学都是自己去打扫卫生,孩子开学了,还要帮孩子去打扫卫生,为什么打扫卫生的总是我们这批人?

那么,学校的卫生必须让家长打扫吗?

当然不是必须的。

按教育部的要求,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保障校园环境安全整洁是其应尽的职责。因此,校园的卫生清洁是学校本该做的事。

公园没有要求家长去打扫卫生,博物馆也没有要求家长去打扫卫生,为什么学校会理直气壮地要求家长打扫卫生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所以,学校可以明目张胆地“潜规则”,让家长“自愿”去学校打扫卫生,可这真是“自愿”吗?

这还不是我最不理解的,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现在学校不让学生打扫卫生?

劳动光荣不能只是写在书本上,还应该体现在行动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校园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

当然,不可否认,打扫卫生也会涉及到部分重体力和高风险的劳动,孩子们确实干不了。但也不能因此就将打扫责任推脱给家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正确的选择。

学生的事情学生做,家长的事情家长做,学校的事情学校做。有些事情看似家校共育,但其实是在转嫁责任。

有钱家庭请保洁,普通家庭只能自己挤时间。家长付出了,学校还会觉得理所应当。

如果学校的事情都要推给家长,那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说这些话,我并非想要怪罪各位老师,因为我知道老师的背后是学校的命令和安排。对于这个问题,最应该反思的是学校领导。

学校不让学生打扫卫生,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忽视。

大家都在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前四项多少都重视起来了,唯独“劳”,始终被边缘化。

成绩能换来升学率,艺术能拿来评奖,体育至少能考个加分,劳动呢?顶多写在课表上、贴在宣传栏里,却从未真正进入日常教育。

所以,当我们家长还在纠结要不要掏腰包请保洁时,学生们却在一旁背书、刷题,对“劳动”两个字越来越陌生。

这不是教育的胜利,而是教育的讽刺。

写在最后

教育不是流水线,不是只出分数不出人。孩子们要学会的不仅是如何解方程、写作文,还要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的书桌、如何让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给学生创造机会去劳动、去历练、去成长,而不是把责任一推了之,让家长在无奈中买单。

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打着“家校共育”的旗号,很多原本属于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慢慢被推给了家长。作业要家长陪,检查要家长签字,活动要家长参与,甚至教室卫生也要家长来扫。

家长当然愿意陪伴孩子成长,但“共育”不能等于“甩锅”。如果学校一味追求分数,把劳动教育搁在一边,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那教育的公平和完整性就会大打折扣。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来源:菊小医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