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996的社畜们还在为"摸鱼"提心吊胆时,湖南宁乡炭河古城的河边却上演着魔幻现实:60岁以上的老农民们戴着斗笠、甩着鱼竿,一边悠闲垂钓一边笑纳日结工资,甚至能在工作时间光明正大"摸鱼"——打盹、闲聊、嗑瓜子,钓到的鱼还能直接揣回家。这波"反向内卷"操作,让全网
当996的社畜们还在为"摸鱼"提心吊胆时,湖南宁乡炭河古城的河边却上演着魔幻现实:60岁以上的老农民们戴着斗笠、甩着鱼竿,一边悠闲垂钓一边笑纳日结工资,甚至能在工作时间光明正大"摸鱼"——打盹、闲聊、嗑瓜子,钓到的鱼还能直接揣回家。这波"反向内卷"操作,让全网年轻人酸成柠檬精。
一、"钓鱼养老"变"躺赚"新姿势
3月29日,炭河古城首批60位"姜太公"正式上岗。岗前培训会上,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越松垮越好",甚至鼓励大家"钓到鱼就收工,没鱼就发呆"。71岁的胡孟初老人握着20元时薪的工资单笑得合不拢嘴:"在沩水钓鱼30年,头一回知道这也算正经工作!"
这份"神仙岗位"的招聘条件堪称"史上最松":60岁以上农民、身体健康、会钓鱼。年龄越大越吃香,时薪20元还包三餐,每天工作2-4小时,钓到的水产可自行处理。景区负责人坦言:"姜子牙本就是白发老者形象,年龄大反而更有代入感。"
二、千名老人抢破头,年轻人酸成表情包
招聘启事发布仅半天,报名电话就被打爆。截至3月24日,超千人竞争100个岗位,甚至有外地年轻人试图"曲线救国":"我爸70岁,我替他写钓鱼日记!""求景区开发'孙子陪钓'岗位,我给爷爷当助理!"
现场上岗的"姜太公"们姿态各异:有人闭眼打盹晒着太阳,有人摆开象棋对弈,还有人掏出手机刷起短视频。游客王女士惊叹:"这哪是上班,分明是退休生活plus版!"而年轻人的哀嚎声此起彼伏:"建议全国景区推广!""建议取消年龄限制,我可以假装60岁!"
三、银发经济新风口:从"负担"到"香饽饽"
这场招聘的深层逻辑耐人寻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指出:"农村20%的老人面临就业难题,而他们的垂钓技能、生活经验恰恰是文旅产业的稀缺资源。"景区将"姜太公钓鱼"这一文化IP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激活了银发劳动力市场。
数据显示,首批上岗的"姜太公"人均日接待游客30余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消费增长27%。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打破了"老人只能带娃"的刻板印象。当60岁农民成为景区"活招牌",当银发群体被重新定义为"文化资源",这种转变比岗位本身更具革命性。
四、"躺赚"背后的就业困局:年轻人该慌了吗?
这场"银发躺赚"风暴也撕开了残酷现实:当60岁农民都能找到"躺着赚钱"的工作,35岁的职场人却在为保安、保洁岗位与老人竞争。有网友犀利评论:"不是老人需要这份工作,是年轻人太需要退休了。"
景区后续计划推出更多适老化岗位,如"周文王NPC""西周匠人"等。而争议声也随之而来:这种"低门槛、低技术"的岗位能否持续?当AI技术冲击传统就业市场,年轻人该如何破局?
如今,炭河古城的"姜太公"们仍在河畔优哉游哉,他们的鱼竿不仅钓起了鱼儿,更钓出了新时代的就业命题:当银发经济遇上文旅创新,当"老有所为"撞上"少有所困",我们的社会该如何平衡代际公平?
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感受是,是不是共产主义快要实现了?
来源:VIP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