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武帝,名刘彻,西汉的第七个皇帝,16岁登基,在位54年,把汉朝治理得那是风生水起,打匈奴、开丝绸之路、通西域,功绩一大堆,可人老了,身体不行了,心思也变得复杂起来,公元前87年,他已经70岁了,病得躺在床上起不来,眼看着自己这辈子就要交代了。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把汉朝推上了巅峰。
可这位铁血帝王在临终前,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下令把所有生过他孩子的妃子,全给杀了!
作者-晨 编辑-晨
汉武帝,名刘彻,西汉的第七个皇帝,16岁登基,在位54年,把汉朝治理得那是风生水起,打匈奴、开丝绸之路、通西域,功绩一大堆,可人老了,身体不行了,心思也变得复杂起来,公元前87年,他已经70岁了,病得躺在床上起不来,眼看着自己这辈子就要交代了。
可这时候,他脑子里想的不是啥身后哀荣,而是宫里那些跟他生了孩子的妃子们,史书里没明说这道命令是哪天下的,但《资治通鉴》和《汉书》里都提到,汉武帝晚年疑心病重得厉害,他怕自己一死,这些妃子生的儿子们会闹起来。
尤其是那些有野心的,会不会威胁到他指定的接班人小儿子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汉武帝这人,一辈子都在防着别人造反,早年有“七国之乱”的教训,后来又有太子刘据被冤死的“巫蛊之祸”,这些事儿在他心里留下了大阴影。
所以他临终前下了个狠手:凡是给他生过孩子的妃子,一个不留,全处死!你说这多狠,这些女人陪了他大半辈子,给他生儿育女,到头来却落得这么个下场,宫里头哭声一片,可谁敢吭声?皇帝的旨意,那就是天,谁敢违抗?
这事儿乍一看,简直没人性,可咱得站在汉武帝的角度想想,他为啥要这么干?他可不是随便发疯,他心里有杆秤,算得门儿清,第一,他得保住刘弗陵的皇位,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生母是钩弋夫人,这孩子才8岁,年纪小,没啥根基。
汉武帝挑他当皇帝,是因为他觉得这小子聪明,像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可问题是,刘弗陵的哥哥们可不是吃素的,尤其是那些妃子生的其他皇子,要是哪天联合起来搞个政变,小皇帝哪扛得住?
汉武帝一想,与其留着这些隐患,不如直接斩草除根,把这些妃子杀了,断了其他皇子的念想,汉武帝不是没见过后宫的厉害,他奶奶窦太后、他妈王太后,那都是能把皇帝捏在手心里的主儿,他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后宫女人不敢太放肆,可他死了呢?
这些妃子要是仗着生了皇子,拉帮结派,甚至勾结外臣,那不乱套了?汉武帝一辈子最恨的就是权力旁落,他宁可让这些女人陪葬,也绝不给她们翻身的机会,这也是给刘弗陵的“见面礼”,杀了这些妃子,就等于把潜在的威胁全清干净。
小皇帝上台的时候,后宫干干净净,没人敢跟他唱反调,汉武帝这是在用血铺路,给儿子留个安稳的江山,你说这招那是真狠!可你不得不服,他想得长远,眼光毒辣,他不是为了自己爽,是为了汉朝的江山稳固,连自己女人的命都能不要,这心得多硬!
这道命令一下,宫里头那叫一个惨,那些妃子,有的年纪轻轻,有的已经熬成了老太太,可不管咋样,只要生过孩子,就得死,史书里没细写她们怎么死的,但按汉朝的规矩,赐死一般是用白绫勒死,或者一杯毒酒了事儿。
想象一下,那些女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等着皇帝回心转意,可等来的却是冰冷的旨意,那得是多绝望,钩弋夫人,就是刘弗陵的妈,也没逃过这一劫,她本来是汉武帝晚年的宠妃,生了刘弗陵后地位水涨船高,可汉武帝偏偏在她身上动了刀子。
《汉书》里说,钩弋夫人死得早,可能就是在汉武帝临终前被赐死的,有人猜,汉武帝是怕她将来学吕后,干涉朝政,所以先下手为强,不管咋说,这女人命苦,生了个皇帝儿子,却没享到一天福。
宫里头的太监、宫女们看着这一幕幕,心里估计都发毛,可谁敢多说一句?汉武帝的威严还在,谁要是漏点风声,估计自己也得搭进去,那几天,长安的皇宫里,空气都像是凝固了,死气沉沉,汉武帝死了以后,刘弗陵顺利当了皇帝,就是汉昭帝。
这孩子虽然年纪小,但靠着霍光等几个忠臣辅佐,居然把汉朝治理得还不错,果然如汉武帝所料,后宫没啥乱子,那些潜在的威胁也没翻起啥浪花,汉昭帝在位13年,国家挺太平,算是给汉武帝的决策点了赞。
可这事儿在当时,谁敢说好?老百姓不知道,朝臣不敢议论,只有史官冷冰冰地记了一笔,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咱们翻开史书,才看出汉武帝这步棋的高明,他不是滥杀无辜,他是用最狠的办法,换来了最大的稳定,你可以说他冷血,可你不能说他没脑子。
他把人性看得太透了,知道权力这东西,最容易让人变脸,再想想汉朝之后的历史,多少皇帝死后,后宫乱成一团,唐朝的武则天、宋朝的慈禧前身,都证明了后宫要是没管好,那是真能翻天,汉武帝这招,虽然血腥,却是釜底抽薪,直接把隐患掐死在摇篮里。
来源:修竹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