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今天滴滴在公众号“辟谣快车”上发布声明称,经过了平台的严格核查,基本可以认定,该系列内容均为个别账号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的虚假摆拍。公众号“辟谣快车”注册主体为滴滴出行(北京)网络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其介绍就为辟谣不实信息。
近日,多条“100元打个桑拿车,司机到手49,乘客怒骂滴滴客服”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开来。
这些情节接近、文案相同的短视频,在多个不同城市发布,也引起了滴滴的格外重视。
不过,今天滴滴在公众号“辟谣快车”上发布声明称,经过了平台的严格核查,基本可以认定,该系列内容均为个别账号为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的虚假摆拍。公众号“辟谣快车”注册主体为滴滴出行(北京)网络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其介绍就为辟谣不实信息。
一方面,这一系列内容,不仅虚构了乘客支付金额,与司机到手金额严重不对等的情况,还有乘客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拨打平台客服提出质疑的,看上去“有棱有角”的具体情节。
但是,平台经过后台数据的比对核查,并未找到符合的历史订单和客服处理记录。
因此,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一些“问题订单”,完全只是一种虚构和夸大。
另一方面,部分网约车订单的抽成固然相对偏高,但是,视频中所展示的计价和抽成比例严重失实。
按照交通部“阳光行动”的相关要求,滴滴早在2021年8月上线“司机收入报告”,2022年4月,率先在全行业落地“透明账单”,司机收入报告清晰展示乘客支付和司机收入信息,抽成比例上限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要求执行,不会出现视频中所说的“100元车费司机仅到手49元”(抽成超过50%)的情况。
而根据报告内容所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
另外,这些情节和制作手法高度相似的视频,就算不是同一个人(公司)所特意打造,也与被多次曝光的“网络摆拍”事件高度相似。
具体来说,就是视频的制作者抓住司机关注抽成和收入的心理,虚构一起具体事件,以达到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的目的。
这类摆拍视频,固然打着“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的旗号,好像仅仅是娱乐大众,没有太大的恶意,但是,这种“带节奏”和夸大事实的做法,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制造并放大司乘矛盾、引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对立,破坏了司机与平台之间,乘客与平台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本信任,既消费了公众善意,也透支社会信任,已然涉嫌违法违规,必须要受到谴责。
来源:的士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