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广播电视台指导,广电新视点中心、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办,中国纪录片网、短剧新视点具体承办,视听中国协办,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提供数据支持。
3月28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配套活动之一,“非虚构影像论坛——网聚真实的力量”论坛在蓉举行。
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广播电视台指导,广电新视点中心、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办,中国纪录片网、短剧新视点具体承办,视听中国协办,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提供数据支持。
来自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中广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广播电视台等有关部门、协会组织、地方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出席。活动由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总编辑张延利主持。
(一)
“近年来纪实影像作品以其真实的力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是播出时长涨幅最大、观众规模增长最快的节目类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表示,纪录片与国家、时代、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繁荣之势正在成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刘晓东进一步谈到,在未来创作方向上应聚焦5个中国。信仰中国,铭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奋斗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文化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文化基因,构筑文化自信;行进中国,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阔步前行的万千气象,激励人民为伟大的事业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山河中国,描绘大美山川生态文明,激发家国之情、乡土之恋,用好山好水好风光,让人们对这片土地走得更近,爱的更加深沉;人物中国,记住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让人们铭记先贤,崇敬先贤,用丰碑的力量滋养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陶嘉庆表示,“非虚构影像”作为一种受媒体融合影响而产生的新文艺形式,既有传统纪实影像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为时代立传、为历史留影、为人民抒怀”的初心使命,也具备公共价值、创新技术等新型基因,在互联网的沃壤中,已成长为了颇具亮点特色的网络节目形态。
“非虚构,从概念本身而言,是基于真实故事展开的影像记录与内容创作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谈到,“非虚构+”模式正凭借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温暖的人文情怀,呼应着大众的精神需求,涵养着良好的传播生态,重塑着纪录片的品牌价值。未来可从深度挖掘内容价值、创新创作模式、深化产业价值、加强协同合作等方面努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高峰。
近年来四川省纪录片创作迎来大好发展。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冯梅表示,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厚重的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色,为新时代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巴蜀文化的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大视听。她表示,当前四川全省广电系统持续做大做强“一平台、三品牌”战略,即以“视听四川”平台统领广电视听工作,构建“大视听”传播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百部川扬”“神秘蜀韵”“拍在四川”为支点,加快构建“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四川的重大文艺扶持项目,历史文化主题精品创作扶持、精品奖励等优惠政策,也将继续为创作者提供沃土,努力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广电答卷。
在论坛的“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发布CVB数据解读。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在电视大屏端,全国卫视频道纪录片播出时长占比连续三年保持在12%左右,成为各卫视频道内容供给的重要力量,2024年纪录片户均收视时长同比上涨6.7%,达到近三年最高,纪录片内容吸引力稳步提升。网络视听平台对纪录片内容精心布局,上新纪录片传播效果好。全媒体条件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形成传播合力,助力优秀纪录片实现破圈传播,在大屏小屏均取得优异收视成绩。此外,中外合拍、海外引进作品播出量增加,进一步凸显纪录片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价值。品牌投资纪录片成为新增长点,在内容共创、营销宣传、品牌赋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发布年度纪录片片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苏方面将重点打造《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对日战犯审判》《张纯如》等纪录片;筹划“影响世界的中国人”系列人物纪录片《钱伟长》《吴健雄》等;推出美食题材纪录片《苏食生活》、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第四季“节庆季”、纪实节目《出圈了!长江》;由江苏台和重庆台、美国A+E电视网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滚滚长江》,和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制作“神遇”系列纪录片第一部《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和华纳兄弟探索集团等多家国际传媒机构共同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汉字王国》等作品,都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综合频道编辑部副主任陈万利分享了央视综合频道的创新之路。他介绍说,2022年以来CCTV-1把18:20档、22:30档这两个重要时段作为以纪录片为主的创新精品节目时段,进行重点开发、着力打造。在内容创作方面,频道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精品IP集群,通过首播自制创新性精品纪录片《寻古中国》《农耕探文明》《文脉春秋》《大国基石》等,和荟萃播出一批总台其他节目中心制作的精品纪录片,将CCTV-1的黄金时段有效向前向后拓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匠心传承初心,影像镌刻记忆。四川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高松发布了四川电视台2025年纪录片片单。聚焦蜀道传奇故事的《蜀道》;讲述程夫人勉夫教子,再现苏门家风的《苏门清风》;讲述揭秘三星堆文明发源发展故事的中法合拍纪录片《三星堆,古老的城市》;聚焦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四川稻城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看见皮洛》;面向全球,以多语种、多渠道,通过微记录方式呈现藏族手工艺者精湛技艺的《指尖上的香巴拉》;通过个体鲜活故事、壮美风光、独特民俗,以小见大展现“两山论”在青藏高原实践成果的《依河而生》(第二季);以树的经历照见历史,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树说绿水青山》;完整记录大熊猫福宝回国后在神树坪基地幸福生活现状的《我们的福宝》。
资深纪录片制作人李东珅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表示,纪录片的力量来自真实。这种真实是对于事物本质的探寻,是观点的真实,而不是所谓形式真实。在他看来,影像形式本身承载不了探索真实的使命,真实和虚假更多取决于创作者的态度,只有对拍摄对象和内容有深刻了解的创作者,才可能做出真实的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结合《布达拉宫》的实践,分享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创作”的思考。在她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备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她表示,《布达拉宫》通过“产学研用”四维协同模式,以“应用”实践打通创新链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多维度跃升。
国家地理品牌内容与商务总监王雁以《秘境贵州》为例,分享了纪录片助力文旅国际传播的做法经验。她总结到,未来文旅纪录片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升华提高:一是从目的地推介升维为生活方式的输出,二是从对观众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与用户的共创叙事,三是从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转变为打造地方价值共同体,
活动现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推出纪录片《跟着科学家去旅行》第三集《天山回响》发布仪式。
(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表示,在节目中,科学家是去做科研工作,是直接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其次,跟着科学家一起去的同伴和学生,能在过程中了解学习到有关科学知识;最后,通过节目的传播,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吸引更多人走进大自然。
由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广电总局信息中心、广电总局规划院、广电新视点中心联合五洲传播中心、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央视网、爱奇艺、快手,共同发起“跟着微短剧学榜样”创作计划,在论坛上正式启动。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台长徐蓉作为平台代表致辞。她表示,微短剧作为“移动的电影”,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重塑着文化消费的版图。在这场变革中,湖南广电战略布局构建微短剧的“芒果生态,价值坚守以光影书写青春、关照现实等方面发力,持续在微短剧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
据悉,计划将“非虚构微短剧”这一形式创新与主流价值深度融合,通过设立“新时代榜样选题库”,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2025年创作一批视角平实、表达质朴、情感真挚和事例鲜活的正能量微短剧。并通过建立全媒体传播矩阵和长效运营机制,推动微短剧逐步走向内容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位统一,共同打造新时代主流价值传播的创新范式。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副研究员吕帆对“跟着微短剧学榜样”进行解读。他对此类型微短剧的创作生产提出五方面建议:榜样故事应“有模有样”,榜样人物应“有容有貌”,榜样类型应“有立有破”,榜样叙事应“三情共鸣”,榜样效果应“热在屏外”。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教授发布题为《破立新局:非虚构影像的品牌影响与商业价值》的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发现近年来,纪录片逐渐成为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从地方美食到国际品牌,纪录片通过真实叙事与文化深挖,助力企业突破传统广告的局限,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成为一种新兴现象。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上,广东卫视副总监,《老广的味道》监制、总撰稿王世军,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腾讯在线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哔哩哔哩纪录片内容总监张昊,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高级编辑李蕾,优酷纪录片总经理韩芸,围绕“非虚构影像的品牌影响与商业价值”主题,结合自身经验思考,分享了各自观点、最新探索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来源:广电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