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八一厂“梨庭扫院”行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13:50 1

摘要:文革期间,八一厂因是军队系统的文艺单位,参加运动较地方晚一些,但后发之势十分强劲。一两天之内就一下成立了“革命造反派战斗队”“风雪激战斗队”“迎春战斗队”“无产阶级战斗队”“井冈山战斗队”“红军战斗队”“不争春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争朝夕战斗队”“长征战斗

文革期间,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展了一项“梨庭扫院”行动,将二三十名演员扫地出门,成为文艺界一件比较大的事情。

文革期间,八一厂因是军队系统的文艺单位,参加运动较地方晚一些,但后发之势十分强劲。一两天之内就一下成立了“革命造反派战斗队”“风雪激战斗队”“迎春战斗队”“无产阶级战斗队”“井冈山战斗队”“红军战斗队”“不争春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争朝夕战斗队”“长征战斗队”“造反派革命委员会”等造反派组织。造反最早的组织者为八一厂演员剧团的四位年人,随后照明车间、置景车间的工人“揭竿而起”,其他一些车间和部门也随之成立造反组织,著名反派演员胡敏英,1938年投身革命,55年授衔时为少校,在八一厂演员中是较高军衔。运动开始后,她进入造反组织并担任相当的职务。她在运动中的极左行为,伤害了很多八一厂的领导和同事。运动结束后,胡敏英被隔离审查。1978年,众叛亲离,行为偏激的她,喝农药自尽,终年54岁。

胡敏英

“梨庭扫院”行动的核心是要用革命的梨,将八一厂的地翻一遍,将厂内埋藏很深的黑线人物通通挖出来,再用大扫帚把整个厂子打扫一下,把黑线人物像扫脏东西那样,全部彻底地通通扫到厂子之外。

首先被打倒的是“陈冯严王张”,——厂长陈播、导演冯毅夫、严寄洲、王冰、张加毅,随后便是一些著名演员,如王晓棠、张良、邢吉田、王孝忠、王毅、张怀志、言小朋等人。

王晓堂

1957年,张良因在一次党内会议上谈到1938年参军的老革命沙蒙、郭维、吕班等导演,认为他们拍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应该尽量挽救,打成右派把他们推到敌人阵营不妥。为此他被定为在整风运动中犯了严重立场问题,给予留党察看两年处分,行政降一级工资,从沈阳军区话剧团下放到驻通化的三十八军去当列兵。这次运动中此事又被提出来,张良被定性为漏网右派,不戴帽子,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开除党籍,行政降三级,并“勒令”他脱下军服,按普通士兵,复员返回家乡本溪,在木材厂当了数年工人。

同时遭到如此不公平对待的,还有八一厂的其他多位优秀演员和干部。

王晓棠因“国民党将领之女”的身份而遭到批斗,被关入“牛棚”,还遭到了造反派的殴打。不久和丈夫言小朋一起被下放到北京怀柔林场劳动。1975年,41岁的王晓棠才结束六年林场下放生活,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

王孝忠

在电影《地道战》中饰演鬼子队长山田的王孝忠,以“劳动改造”的身份,按士兵复员安排到了黑龙江哈尔滨铁路机务段,在车辆厂里面当机修工人。

在《林海雪原》中饰演一撮毛的孟庆芳,被迫转业到山西话剧团,后一度又被下放到雁北文工团,不久后又调回山西省话剧团。

孟庆芳在《林海雪原》中饰演一撮毛

在《林海雪原》中饰演栾平的杨成轩,被下放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6年逝世,享年49岁。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所扮演的兰毛的张怀志,按士兵复员回到老家务农,八十年代出演了《梅花巾》《斗鲨》等影片。遗憾的是他因为身患疾病,59岁便去世了。后来他的儿子张前执导了一部电视剧火遍全国,以此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这部电视剧就是《亮剑》。

在《奇袭》中所扮演的一班长的邢吉田、在《怒潮》中所扮演的黄参谋的王毅、在电影《地道战》中假武工队队长孙进财的谢万和,《抓壮丁》中姜子扮演者王志刚,都被迫脱下军装,回到各自的家乡。本是军官的他们,全都失去了干部身份。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对广大革命干部一定要惩前惑后、治病救人”的社论,释放出了解放老干部和纠正运动中存在的错误的信号。

张良、王静珠夫妇

张良的妻子王静珠,八一电影制片厂原美工车间技师,为了尽快解决张良遭诬陷的问题,还专门请假赶回北京。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时任政委彭勃(原60军政治部主任,后调任八一厂革委会主任,后任八一厂政委,王心刚任厂长)亲自过问下,终在于1972年5月25日拿到了八一厂革委会核心小组为张良的平反通知。上面写道“在清队中,对张良同志揪斗、立案审查,并在1969年6月30日定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降三级的决定是错误的,予以撤销。”

1972年,张良离开本溪前,和妻儿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

同样接到通知的,还有邢吉田、王孝忠、张怀志、王毅、王志刚等遭到错误对待的演员干部。

这批“梨庭扫院”行动的受害者,虽然恢复了党籍和原来的文艺级别,但因当年扫地出门落实政策的人太多,八一厂还处于很混乱的状态中,拨乱反正走上正规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军籍一时还不能如愿。恰在此时,求贤若渴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向这些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演员抛出了橄榄枝,亲自派人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诚挚地和这些“梨庭扫院”行动的受害者协商调去珠影厂工作的事宜。

1972年,八一厂二三十名创作演职人员决定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去工作。包括了演员张良、邢吉田、王孝忠、张怀志、孟庆芳、王志刚、王毅、柳城、导演陈鹰等。王晓棠原本也在被邀请之列,此时仍在怀柔林场劳动改造,加之她家在北京,所以未能一同前往。

七十年代珠影厂大门

得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这批优秀演员、导演的加盟,让珠影厂的创作团队实力大增,本就具有较强实力的珠影如虎添翼,迅速成为七十年代除上影、北影、长影、八一之外的第四大电影制片厂。对于这批特殊引进人才,珠影也放手大胆使用。张良、邢吉田等刚到珠影厂,被被委以重建演员剧团的重任。张良还被安排在故事片《斗鲨》《挺进中原》中出演重要角色。邢吉田在《山里红梅》《小螺号》《同志,感谢你》《海外赤子》等几部片子演过不同角色。因年龄等原因,他俩和同为演员出身的柳城都毅然决定改行当导演,这一转型,让他们共同步入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

第一次当导演的张良不负众望,《梅花巾》上映后备受好评,先后获得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第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像荣誉奖。1984年,张良执导了中国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创造了“低成本、高票房”的奇迹,为国产电影走向市场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被誉为“南国都市片”的举旗之作。自此,张良激情澎湃,一发不可收拾,执导了《少年犯》《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破烂王》《龙出海》等作品,率先刮起了一股“南国影视剧”的旋风。

邢吉田

到珠影不久,邢吉田就参演了《小螺号》《山里红梅》两部影片。1979 年,邢吉田在参演电影《海外赤子》时就兼任导演,和欧凡导演共同努力,使该片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随后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导演方面,导演了《山菊花》《你在想什么》《舞狮人传奇》《血洒天涯》等影片,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挺受观众喜欢的。

柳城原本是八一厂演员,文革运动期间,先后被下放至海南岛,转战抗美援越前线,后被安排到哈尔滨车辆厂工作。1972年进入珠影厂后就转型从事起了剧本创作和导演工作,其作品有《透过云层的霞光》《珍珍的发屋》《悲情布鲁克》《爱情的旅程》等。后来他担任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级局长助理等职务。

王志刚

和王心刚、王润身同为八一厂三王之一的王志刚,因工作中表现突出,一度成为了珠影厂演员剧团的团长。到珠影的第三年,他和祝希娟、娄际成、丁嘉元等人主演了《无影灯下颂银针》这部影片,成功回到大众视野。随后又参演了《挺进中原》《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小海》《年轻的朋友》《妻子的信》《警官与侦探》等等,他是八一厂到珠影后拍片最多的演员。八十年代末,随着电视剧的兴起,王志刚还涉足电视剧领域,陆续参演了《洪秀全》《总督张之洞》等电视剧。

导演陈鹰,进入珠影后执导了《同志,感谢你》《山菊花》《你在想什么》《黑林鼓声》等影片,他在《同志,感谢你》中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刘晓庆任主角,在《山菊花》他和邢吉田大胆启用倪萍等青年演员。

张良、邢吉田、王孝忠等人,虽然1972年就来到了珠江电影制片厂,但直到1985年才正式从八一厂办理了转业手续。从而成为早在1969年就离开八一厂,直到1985年才正式算是脱下军装的一批“特殊军人”。他们出名于八一厂,蒙难于八一厂,对八一厂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当1985年八一厂对他们发出召回的橄榄枝时,众人都不约而同的拒绝了。个中原由,一是大家都伤透了心,二是对八一厂的极左大环境心有余悸,三是不愿意再去面对那些口是心非、栽赃陷害、暗箭伤人的小人。

王润身

自反右到文革,八一厂一直是运动的“重灾区”,许多优秀电影演员被批斗、降职、调出甚至是监督改造。这种极左的氛围,让八一厂长期处于人们不敢讲真话,不敢坚持真理的不正常状态下。一些极左的人员,将极端演绎成积极,严重损坏了八一厂的民主生态环境。反右运动之前,八一厂优秀演员王润身被迫离开八一厂,被以“被管制的坏分子”发配至原籍回乡务农。罪名有说他有犯了严重政治错误,有说他与一位年轻女演员有不正当关系,有“男女作风问题”。对于指控,王润身始终认为自己蒙受了冤屈。于邵康,因曾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文艺团体,被打成右派发往北大荒。因这些伤害,他们俩人后来都坚决不肯回八一厂,甚至拒绝参加同事聚会的原因。

反右运动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创始人之一,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陈沂,这位素有“文化将军”之称的开国少将,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少将军衔的右派,被下放黑龙江。而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反右中一共抓了多少右派,没有看到相关资料,能查到的只有送到北大荒虎林县境内的850农场云山畜牧分场劳动改造的六名右派。

这六名右派中最著名的是著名编剧沈默君,说他是八一厂的有点勉强,因为他的人事关系并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而是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电影创作组组长,但他是以八一厂的名额送到北大荒虎林的。他是少数在北大荒时仍在本行业中取得过突出成绩的右派,他在虎林时和同为右派的罗国仕合作,创作了《红灯记》的最早剧本《自有后来人》,并最终由长影拍成了故事片。

1951年,陈尔真(中)和军委电影局同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创始人之一,首任动画车间负责人陈尔真,1926年1月出生在泰国曼谷一个家境富裕的大家族,美国洛杉矶加洲大学电影工艺专业研究生毕业。反右中他因是从美国回来的归侨,生活作风上因穿马裤、吃面包喝牛奶,和青年聊天中讲些国外情况,被定性为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青年,宣扬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歌颂腐化堕落的资本主义制度,歪曲和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等,被定性为极右分子。和他关系走的较近的沈某、于某,因同情他的遭遇,被定为中右,但因八一厂缺乏美术技术人员,他们被以非军人职工身份留在了八一电影制片厂,饱受政治歧视的同时,还要忍受待遇上的不公平。

1979年,董奇(中)和照相馆同事在虎林县西岗师范学校教学楼前留影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董奇,在鸣放时讲他在1955年肃反时遭到毒打逼供,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要求评反。对于匈牙利反苏事件,他表示同情和支持。因反攻倒算和同情反革命,他被打成右派,送到北大荒虎林县劳动改造。后在虎林西岗照相馆工作,直到八十年代初,借调到水利部拍记录电影离开虎林。

八一厂摄影师戚玲因对“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提出了一些疑问而被打成了“右派”。在流放北大荒期间,在1960年的饥饿中险丧命,后被人用玉米渣子汤救活,离开北大荒后回江苏宝应文化馆工作。

八一厂洗印技师金星,帮洗印车间一名贫农出身的普通工人报不平写了一张《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大字报,反右时,有人说这是攻击“党的人事制度”,被打成右派,送到北大荒虎林县。后一直在北大荒850农场,直至去世。

王开泽,八一厂工会文艺干事,划为右派送到北大荒。在北大荒劳动改造期间,为表现积极早日摘帽,对同为右派的荒友极不人道,遭到众人的共愤。后面对他人指责其生活作风问题时,为表清白,自割胸掏心,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

来源:西岗老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