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八一厂的许多创作干部,都结束了“四清”工作返回北京。却发现厂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解放军艺术院校的一些学生,冲进了八一厂,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并高喊“砸烂八一厂文艺黑线”、“打倒一切走资派”、“横扫一些牛鬼蛇神”……演员们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多问
1972年,珠影厂的一个善举,令原八一厂的二三十名演员和导演,喜极而泣。
他们一生都难忘那份“雪中送炭”的温暖。
这事的缘由,咱们不妨从1966年的春天,开始说起。
当时,八一厂的许多创作干部,都结束了“四清”工作返回北京。却发现厂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解放军艺术院校的一些学生,冲进了八一厂,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并高喊“砸烂八一厂文艺黑线”、“打倒一切走资派”、“横扫一些牛鬼蛇神”……演员们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多问什么,只是说话办事都更加小心。
当时八一厂分为好几派,最终是“革命造反委员会”夺了权,压倒了其他两派群众组织,于是就成立了“三结合”。而“三结合”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阶级队伍”。
首先被打倒的,是“陈冯严王张”——厂长陈播、导演冯毅夫、严寄洲、王冰、张加毅,随后便是一些著名演员,如王晓棠、张良、邢吉田、王孝忠、王毅等人。
导演严寄洲
据说那些“小将”的手段特别毒辣,对于王晓棠这样的弱女子,他们都能拿钢丝鞭抽她,用大木棍抡她,直接将她的腰都打坏了。更别说如何对待那些男同事们了。
演员王晓棠
张良因为在1957年曾被错划成“右派”,所以此时这事又被提出来,剧团的几位支委还专门写了大字报,指认张良是“漏网右派”。然后1967年6月的一天,张良就被“揪斗办公室”给“专政”了。
演员张良
他首先被撕掉了帽徽和领章,然后被抄家,再然后被通知从原来的住房,搬迁到莲花池工人住宅区,再然后是和其他战友一起,到山西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这还不算什么,最令张良感到吃惊的是,他这个15岁就参军,并且还立过好几次战功的“红小鬼”,竟然在不久,就被宣布开除党籍,行政降三级,并“勒令”他脱下军服,按普通士兵,复员返乡。
17岁的张良留影
同时遭到如此不公平对待的,还有八一厂的其他多位优秀演员和干部。
比如王晓棠和她的丈夫言小朋,被“特殊复员”到了北京远郊怀柔林场,王孝忠、柳城被以“劳动改造”的身份,按士兵复员安排到了黑龙江哈尔滨铁路机务段车辆厂,邢吉田、王毅、张怀志等也都被按士兵复员回乡处理。
演员王孝忠
他们都是八一厂非常出色的电影演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品。王晓棠就不用说了,她的美丽,她的演技,大家都有目共睹。她在《英雄虎胆》中所扮演的阿兰,和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所扮演的金环、银环,都是在中国银幕上散发着瑰丽光彩的艺术形象。
王晓棠在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银环
而张良在《董存瑞》中所扮演的董存瑞、邢吉田在《奇袭》中所扮演的一班长、王孝忠在《地道战》中所扮演的所扮演的山田、王毅在《怒潮》中所扮演的黄参谋、张怀志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所扮演的兰毛等,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演员邢吉田在电影《奇袭》中饰演一班长
他们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也要求进步,但在特殊年月,却都被迫脱下军装,回到各自的家乡。
张良携妻儿回到了辽宁本溪小市镇,被安排到县木材公司当工人。先是搬运木材,然后又到木材加工厂当了翻楞工,工资降到50多元。他在当翻楞工期间为了保护另外一名年轻工人,还曾意外受伤。这使他又成为了木材加工厂的保安和更夫,每天夜里打着手电筒四处巡逻和打更。
张良在电影《董存瑞》中饰演董存瑞
这时的张良,偶尔也会抬头仰望满天星斗,想起自己过去出演《董存瑞》、《哥俩好》、《打击侵略者》等电影的时光。基本上每次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落下来,因为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恐怕再难登银幕了。
张良在电影《打击侵略者》中饰演丁大勇
王孝忠的情况也是一样。
他被安排到哈尔滨铁路机务段车辆厂当了一名机修工。因为他形象有特点,所以经常会被人认出来。有一帮当地的“小混混”,一看他就是《战斗里成长》中的“杨耀祖”,于是就主动提出,拜他为“老大”,而他们,则甘愿成为他的“小弟”。这自然令王孝忠啼笑皆非。他断然拒绝了“小混混”们的滑稽要求,同时也为自己艰难的处境,感到悲哀。
王孝忠在电影《战斗里成长》中饰演杨耀祖
邢吉田回到老家后,心情也一直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他从此不愿再提将自己“扫地出门”的八一厂。甚至只要看到有穿军装的人从他眼前经过,他的心里,也会感到万般失落。因为,他对自己曾经所穿的那身军装,充满感情。
邢吉田军装照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1年的9月。“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街头巷尾纷纷在议论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紧接着在同年11月底,张良、王孝忠等人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对广大革命干部一定要惩前惑后、治病救人”的社论,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也许会得以改变。
王孝忠
而当“一些老同志已被平反”的消息传出时,他们的内心,更是看到了一线希望。
邢吉田
张良的妻子王静珠,为了尽快解决张良遭构陷的问题,还专门请假,赶回北京,奔走相告。最终在1972年5月25日,张良拿到了八一厂革委会核心小组的平反通知。上面写道“在清队中,对张良同志揪斗、立案审查,并在1969年6月30日定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降三级的决定是错误的,予以撤销。”
这令张良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张良离开本溪前,和妻儿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
同样接到通知的,还有邢吉田、王孝忠、张怀志、王毅等遭到错误对待的演员干部。
他们恢复了党籍和原来的文艺级别。但至于能否恢复军籍,却还没有统一的指令。因为当时分管八一厂的总政还尚未恢复职能,而八一厂也仍处于很混乱的状态。
恰在此时,远在广东广州的珠影厂,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诚挚地与他们协商调去珠影厂工作的事宜。
这对于急切想回到电影战线上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张良等人征求八一厂领导的意见,是回到八一厂,还是去珠影厂?得到的回复是,建议先去珠影厂,待八一厂恢复原职能后再回到八一厂。
就这样,197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在特殊年月遭到不公平对待的二三十名创作干部。这其中就包括了演员张良、邢吉田、王孝忠、张怀志、孟庆芳、王志刚、王毅、柳城、导演陈鹰等,他们集体投奔到了珠影厂。
王晓棠原本也在被邀请之列,但因为她家在北京,所以未能一同前往。如果王晓棠也去的话,那对珠影厂的发展,将更是如虎添翼。
而张良他们一到珠影厂,就受到重用。张良、邢吉田等被安排负责重建演员剧团,并很快排演了话剧到红工煤矿慰问演出,受到了一线工人的热烈欢迎。
1975年,珠影厂决定将湖南话剧团所排演的话剧《枫树湾》搬上银幕,也破例安排张良成为剧组的副导演。这是张良转型为导演的开始。
张良进入珠影厂后和妻子王静珠留影
王毅和张良一样,也直接跳过了“场记”、“导演助理”这两级,而是直接成为了副导演,参与了《山里红梅》、《蓝天防线》、《一个美国飞行员》等电影的创作。然后又执导了《在这块土地上》、《瓜棚女杰》、《巴陵窃贼》、《少侠奇缘》、《省港双龙》、《浴血卫士》等卖座影片。
王毅
邢吉田也很快被安排到电影《小螺号》剧组,饰演陈卫强一角。紧接着又主演了电影《山里红梅》。1979年,他和欧凡共同执导了《海外赤子》一片,还在其中出演司马威一角,也开启了导演生涯。
邢吉田在电影《海外赤子》中
王孝忠则从事他的老本行,不过这时他的戏路更宽了,《南海长城》中的王中王、《一个美国飞行员》中的坂田、《皆大欢喜》中的魏厂长、《秋天的印象》中的鲁科长、《海瑞骂皇帝》中的王金等角色,都是那么深入人心。
王孝忠和妻子在广州留影
张怀志出演了《斗鲨》、《雾都茫茫》、《梅花巾》、《梅岭星火》、《天赐》、《舞狮人传奇》等电影,所饰演的角色,性格鲜明。可惜他壮志未酬,1987年就去世了。
张怀志银幕形象集锦
王志刚呢,则在《挺进中原》中饰演了周大明、在《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饰演了于海宝、《妻子的信》中饰演了丁锋,走的仍然是“银幕硬汉”的戏路。
王志刚在电影《挺进中原》中
柳城原本是八一厂演员,特殊年代也被安排到哈尔滨车辆厂工作。1972年进入珠影厂后就转型从事起了剧本创作和导演工作,我们所熟悉的《透过云层的霞光》、《珍珍的发屋》、《悲情布鲁克》、《爱情的旅程》等,都是他创作的作品。后来他担任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级局长助理等职务。
陈鹰则执导了《同志,感谢你》、《山菊花》、《你在想什么》、《黑林鼓声》等影片,大胆启用了刘晓庆、倪萍等青年演员。
1985年,张良、邢吉田、王孝忠等人又突然接到通知,说他们可以重新回到八一厂。但他们几个人一商量,认为珠影厂在他们最艰难时伸出援手,他们也难舍对珠影厂的那份感激之情,于是就决定继续留在广州,不再回八一厂。他们都是在1985年才正式从八一厂办理了转业手续。
正所谓岁月无情人有情。所以邢吉田、王孝忠等人虽然都在八一厂成名,但他们一生都对珠影厂充满感恩。如今他们中,张良、王静珠等人仍健在,也仍是珠影厂。而且一说起珠影对他们的关怀,就总是热泪盈眶。因为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危难中“雪中送炭”的那份恩情啊。
来源:DJ雅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