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料、搅拌、计量、布料、搂料、抽真空、压制、出砖……在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东耐材”)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上下翻转,一排排深黑色的镁碳砖自一台全自动真空液压压砖机缓缓推出,它们即将被装入集装箱,发往国内各地以及日本、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走进
配料、搅拌、计量、布料、搂料、抽真空、压制、出砖……在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东耐材”)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上下翻转,一排排深黑色的镁碳砖自一台全自动真空液压压砖机缓缓推出,它们即将被装入集装箱,发往国内各地以及日本、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走进各大钢铁企业的炼钢炉深处,成为上千度的钢水与炉壳之间“最后的防线”。
在几公里之外的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鲁东耐材的“中日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产业园将打造年产15万吨碳复合、陶瓷材料、10万吨绿色环保不定型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
从一家乡镇企业起步,到如今产品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鲁东耐材将一块“耐火砖”做到了极致,如今,他们正以技术突破为引擎,在全球钢铁产业和功能复合材料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块提升中国钢材品质的耐火砖
外表黑乎乎的镁碳砖,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就是这块砖,在极端恶劣的炼钢环境中,作为转炉、电炉等关键设备的内衬,它通过自身极高的耐高温、抗侵蚀和抗热震性能,抵御钢水、炉渣和化学侵蚀,从而保护炼钢炉壳结构安全,保障炼钢过程连续、稳定、高效地进行,并最终提升钢材的纯净度和品质。
“别小看这块砖,它要能够在1600℃-1700℃的高温钢水下抗侵蚀、抗氧化,保证钢水的纯净度。”鲁东耐材董事长方强解释道,“钢材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耐火材料的性能。”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像过去家里取暖的炉子,外壳是铁的,里面要衬一层耐火材料,不然时间长了炉子就被烧塌了。我们的产品就是用在炼钢炉中与钢水直接接触的部分,是保障钢材品质的基础。”
不久前,鲁东耐材配合河钢集团邯宝股份在国内首家实现KOBM底吹氧喷粉转炉炉底热换。“我们围绕KOBM底吹氧喷粉转炉,开发了整体耐火材料配套生产技术、炉底供气砖、炉底砖、灌浆料工艺等。其中灌浆料压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方强说。
技术突破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使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钢厂每吨钢能多卖50元。”方强算了一笔账,“对于一个千万吨级的钢厂来说,这个效益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钢材的品质,实现了进口替代。”
近年来,企业还开发了镁碳质出钢口、底吹供气砖、低碳镁碳砖等高抗冲刷、抗侵蚀、耐剥落、热震稳定性的功能性产品,为适应高品质钢铁冶炼的需要,还开发了新型低碳、无碳预制件等耐火材料。
“原来的镁碳砖使用寿命只有不到1000次,现在可以达到2万多次,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更加绿色环保。”方强说道。
今年,鲁东耐材还将引进一台5000吨全自动真空液压压砖机。方强表示,这也是国内首台套5000吨全自动真空液压压砖机。
目前,鲁东耐材的智能仓储、智能配料、5000吨全自动真空液压压砖机等是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镁碳砖真空压制、常温混炼树脂等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场从引进学习到反向输出的跨越
可以说,鲁东耐材的发展史,是中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升级的一个缩影。
“我们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济南镁碳砖厂,当时还是历城区郭店镇的一家乡镇企业。”方强回忆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镁碳砖技术由日本发明,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引进这项技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企业已经开始将产品销往日本,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产品输出的第一次跨越。
1995年,企业迎来了重要转折点——先后与日本东京贸易株式会社、日本品川耐火材料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合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国际化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理念。
“很多人认为合资企业只是外资技术的搬运工,但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自主创新。”方强指着研发中心墙上的专利证书说道,“截至2025年,我们已累计获得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
记者了解到,鲁东耐材的技术团队规模达到90多人,其中包括8名高级专家、30名中级技术人才。他们与武汉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形成了集设计、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004年,鲁东耐材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012年,成立“山东省中日耐火材料合作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2年被复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024年又荣获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这一连串的资质和荣誉,也记录了企业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坚实脚印。
目前,鲁东耐材的产品已经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与JFE钢铁株式会社、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加拿大德法斯克钢厂、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等国际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991年起我们的产品就开始销往日本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方强介绍道,“目前国内服务于60多家钢铁企业,包括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河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企。”
一个用低碳新材料打造的新增长极
在方强看来,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是关键。“我们与原材料高品质镁砂供应商保持30余年的长期供应合作,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内领先装备。”方强表示,“这种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和提升。”
随着济南城市发展,鲁东耐材目前的厂区已被规划为商务用地。为此,鲁东耐材申报了“中日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并于2023年底获批,落地历城区临港开发区。
“2024年9月,我们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3月就能试车投产。”方强介绍,“新园区占地120亩,总投资3.8亿元,将建设年产15万吨碳复合、陶瓷材料,10万吨绿色环保不定型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
在新园区内,鲁东耐材将向着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全面升级。据悉,二期项目,鲁东耐材还将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碳化钨纳米新材料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拓展新材料领域。“我们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为下游钢铁企业提升钢材品种,从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方强还特别强调了低碳发展的方向,“我们正在开发新型低碳、无碳预制件等耐火材料。这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方向。”
随着新园区明年投产,鲁东耐火材料将实现从“产品+销售”到“设计、研发、生产、砌筑、维护”一体化服务的跨越。
“你只有超前了,才能不被淘汰”。或许这正是即将满40岁的鲁东耐材始终“耐火”的秘诀。
摄影:王春鹏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