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纸反规避裁决,让原本专业的光纤产品类型术语进入了公众视野,也揭示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隐形壁垒与主动破局!”
▲文 | 外企君小编 图 | 网络
“一纸反规避裁决,让原本专业的光纤产品类型术语进入了公众视野,也揭示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的隐形壁垒与主动破局!”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4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654.C光纤)征收33.3%至78.2%的反倾销税。
这是中国首起反规避调查案件,裁定美国光纤生产商和出口商通过改变贸易模式的方式向中国出口G.654.C光纤,构成对原有反倾销措施的规避。
此次裁决不仅是一场贸易救济,更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规则运用的标志性事件。它影响着中美之间在光纤、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高科技领域的贸易政策走向。
这场贸易博弈源于2011年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光纤)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33.3%-78.2%)。
2025年3月4日,应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654.C光纤)发起了反规避调查。
调查发现,美国企业利用G.654.C光纤与超低损耗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ULL G.652光纤)之间具有的高度兼容性、相似性和相互替代性的特点,将原产于美国的ULL G.652光纤以G.654.C光纤的名义出口至中国。
商务部裁定,这种行为“不具有充分的商业合理性,削弱了现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构成了对原有反倾销措施的规避。
根据裁决结果,不同美国企业面临不同税率:
康宁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为37.9%;OFS-费特有限责任公司(OFS Fitel, LLC)为33.3%;德拉克通信美国公司(Draka Communications Americas, Inc.)为78.2%;其他美国公司为78.2%。
这种差异化的征税策略反映了不同企业在华业务合规性的评估结果,也凸显了政策对“恶意规避者”的重点打击意图。
税率最高的德拉克通信美国公司面临的78.2%税率,与其它公司的较低税率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中国监管部门的精准打击策略。
G.654.C光纤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定义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属于G.654类光纤的子类。
其核心技术特征是通过纯二氧化硅纤芯和氟掺杂包层设计,在1550nm窗口实现超低衰减(典型值0.14-0.20dB/km)和大有效面积(通常110-130μm²)。
与普通G.652光纤相比,G.654.C在1550nm窗口的损耗降低30%以上,并可抑制非线性效应,支持400G/800G超高速传输系统。
它主要应用于海底光缆、长距离干线传输及高性能数据中心互联,是未来6G通信和量子通信的关键基础设施。
尽管国内企业如长飞、烽火已实现G.654.E光纤量产(衰减≤0.19dB/km),但在超低损耗(ULL)产品领域(衰减≤0.17dB/km)仍存在显著技术瓶颈。
材料纯度方面,超纯石英砂(纯度≥99.9999%)依赖进口,国内氟掺杂工艺易引入杂质,导致瑞利散射增加。
设备与精度方面,光纤几何参数检测仪主要依赖进口,拉丝塔张力控制系统精度不足,导致光纤强度不均和表面缺陷。
成本与专利方面,氟掺杂套管成本为纯二氧化硅的5-8倍,高端产品价格是G.652光纤的2-3倍。美国企业持有气相沉积法等核心专利,限制国内技术突破。
在6G通信方面,需要支持太赫兹频段和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要求光纤具备超低损耗(≤0.15dB/km)、大有效面积(≥130μm²)和温度适应性。
在量子通信方面,用于量子密钥分发(QKD)与经典信号共纤传输,要求低噪声与低串扰,确保量子误码率(QBER)低于4%。
这些未来技术的发展高度依赖高端光纤的性能,使得G.654.C光纤具有战略意义,远超一般贸易商品的范畴。
外企君小编观察认为,此次裁决反映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规则运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⓵半导体领域,中国或加强对美国半导体设备和EDA软件的进口审查,加速国产替代。
⓶新能源领域,中国或对美国电动汽车和锂电材料发起反补贴调查,回应美方对中国光伏、储能产品的限制。
⓷AI与生物医药领域,中国可能加强美国AI芯片和生物试剂进口监管,推动本土替代。
高技术领域的“小范围博弈”将成为新常态,但全面贸易战概率较低。
反规避措施实施后,美国光纤产品在华价格可能上升15%-30%,迫使部分企业重新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或寻求技术替代方案。
这将给国内光纤光缆制造商、光通信设备商、量子通信设备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
不过,行业也面临技术迭代风险(如空芯光纤可能颠覆现有技术)、国际政策风险(美国可能对中国光通信设备实施新制裁)以及成本与需求不匹配的挑战。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