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善:为了农民手中的麦粒子、金豆子!|“三郭”话春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13:31 1

摘要:眼下,全国春管春耕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要求,强化全环节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揭榜领办样板田、农技人员进村包户,开展单产提升大培训,全面提高增产技术到位率。针对春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三农发布策划了《“三郭”话春管》专栏,采访了三位小麦专家郭文善、郭天财、

眼下,全国春管春耕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农业农村部要求,强化全环节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揭榜领办样板田、农技人员进村包户,开展单产提升大培训,全面提高增产技术到位率。针对春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三农发布策划了《“三郭”话春管》专栏,采访了三位小麦专家郭文善、郭天财、郭进考,为大家答疑解惑。

春管哪个时间节点最重要?小麦怎样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国三农发布对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郭文善进行了专访。

把技术运用到小麦大面积生产上,不断创造高产纪录郭文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他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农田,在麦类作物产量品质生理与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告诉记者,春节以来,整个江苏省他基本上都跑了一遍,感觉现在大多数田群体比较适宜,个体健壮,特别是今年的根系比较发达。这为小麦防早衰、增粒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郭文善先带记者来到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农业科技综合展示示范基地,去见了两位他很想念的老朋友。

两位老朋友中,一位是徐州小麦技术专家董全才,他们认识40多年了;另一位是他的老同学,小麦育种专家陈荣振,育出了很多小麦品种。他们来到的这块田就是品种比较的一个“大舞台”。

稻茬小麦品种“徐麦2100”亩产772公斤,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稻茬小麦的高产纪录。还有“徐麦185”去年亩产801公斤,创造了江苏各县市中旱茬麦的高产纪录。

郭文善说,他们要不断地创造小麦高产纪录,第一,要看一个地方的小麦到底能打多少产量;第二,要知道创高产主攻什么,穗数、粒数,还是粒重;第三,它的关键措施是什么。探明这些以后,就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小麦大面积生产上去,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苗不要种太多,纹枯病、白粉病要趁早打药看完示范基地,郭文善一刻没停,又赶往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社区的麦田,那里有他心心念念的农户在等他。郭文善跟农户讲,苗不要弄得太多,要让每一棵苗都有足够的空间来长壮,如果种得太多就会挤到一起,长得又细又瘦。此外,纹枯病要早打药,纹枯病都在茎基部,苗都长大了再打药就很难打到下面。还有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在下面叶片上,有的时候就要打药,有的等赤霉病一起打,等扬花来了,长得高了,但是下面就打不到了,所以白粉病也要看到就要打药。总的来说,那片麦田还是不错的,播种质量很好。

很多农户都来到田间地头围着郭老师,请教关于施肥的一些问题,这就是在田间地头特别生动的春管春耕大师课。

现在是春管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社区服务中心,郭文善和大家讨论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他介绍,从现在开始就到了高效施肥期,肥料要投得好、病虫要看好、沟要保证通畅,因为现在说不清楚以后是一直下雨还是一直干旱。今年还是有夺高产的、非常好的苗情基础,要把每一个措施抓到位,最后能够获得丰收。老百姓都说“三分种,七分管”。那么,春管哪个时间节点最重要?

郭文善说,现在最重要,现在要施好拔节肥,这是小麦高产最重要的一次追肥,它对产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郭文善又来到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辛庄村智慧农业基地。当地农户说,这边的小麦后期就怕干热风。郭文善建议,到时候拿无人机喷点磷酸二氢钾是有好处的,或者喷点生长调节剂也可以。

每一颗籽粒都是农民的“金粒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那么,在小麦单产品质提升方面,郭文善有什么看法?郭文善表示,大面积单产提高,在不同地区需要走的路径不太一样。有的地区是要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有的地区是要更好地抓生产技术的落实、落细,但有的地区要改善生产条件。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来解决,产量自然地就提高了。有利于农民赚到更多的钱,这是郭文善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知,要让农民赚到更多的钱,不仅要靠天吃饭,更要靠科学管理。在这春管的关键时节,郭文善一刻也不敢停歇。郭文善表示,他们会跟种植户讨论这块田好在哪儿、不好的地方是什么、下一步要注意什么问题、重点要抓好哪些措施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帮助农民能够提高产量、提高效益,有利于农民能挣到更多的钱。从1978年3月开始,郭文善在扬州大学待了四十多年,他用四十载春秋,将“粮食安全”这四个字,一笔一画刻进长江流域的每一寸麦田。

他带领的扬州大学小麦栽培团队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研究群体,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小麦栽培学科创新。谈起“三郭”,郭文善掩饰不住喜悦。他说,郭天财比较幽默、风趣,郭进考比较沉稳,但他们三人共同的爱好都是小麦。郭文善希望,今年我国小麦大面积单产能够获得新的提升,亩产能够突破400公斤,将来每棵小麦都能结十几个穗子,这些穗子大小都一样,能够结到一百多粒,粒重能够达到80多克,每一颗籽粒都是农民的“金粒子”。

记者|黄莉

编导|许瑞龙

摄像|李江杰

视频剪辑|赵新宇

编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黄莉

监审丨钟倩

来源:中国三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