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无数次,我在高铁站台,不得不捂着鼻子一路小跑,只为逃离那酸臭刺鼻的二手烟。那气味,肆意钻进鼻腔,让人作呕。也有无数次,本在大街上悠闲散步,却因前方路人喷出的二手烟,好心情瞬间破碎,只能皱着眉头加速离开。还有无数次,在餐厅里,我不得
走在路上,前面突然有人“吞云吐雾”,烟雾烟味随风“糊”你一脸……这些边走边抽形成的二手烟雾,就是游烟。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无数次,我在高铁站台,不得不捂着鼻子一路小跑,只为逃离那酸臭刺鼻的二手烟。那气味,肆意钻进鼻腔,让人作呕。也有无数次,本在大街上悠闲散步,却因前方路人喷出的二手烟,好心情瞬间破碎,只能皱着眉头加速离开。还有无数次,在餐厅里,我不得不化身“禁烟卫士”,或强硬、或委婉地制止邻桌食客吸烟。
早些年,我年轻气盛,遇到在室内吸烟的人,直接就会呛声过去,让他们注意素质。但如今,为了自身安全,我得换种策略。我会半劝半“威胁”地说:“我怀孕了,您要是不出去抽,我只能报警了。孩子要是出了问题,这责任谁担?”与此同时,我也会像个执着的传教士,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不敢制止室内吸烟的服务员,要为大家的健康着想。
上个月在重庆,我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吃火锅,旁边有位男士带着老婆孩子还在抽烟。我请店员去劝阻,店员竟说重庆室内吸烟不违法。我瞬间愣住,无奈只能又搬出“怀孕”的说辞,好声好气把那位大哥劝了出去。可他很不高兴,把半瓶啤酒狠狠砸在桌上,旁边食客都被吓了一跳。
我表面镇定,摸着“不存在的孕肚”微笑,心里想着:又为大家的健康做了件好事。不过,重庆这事也提醒了我,各地禁烟条例差异很大,不是每到一处都能顺利推行禁烟。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深入剖析吸烟禁烟的困境、寻找解决方案,再给全国主要城市的禁烟情况做个“红黑榜”,方便大家春季出游避雷。毕竟,消费也是我们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能为我们期望的世界“投票”。
参考2024年GDP,我国前四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先看上海,在禁烟方面,上海堪称全国楷模。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出台新规,新增诸多室外禁烟地点,像室外排队等候区、人行道与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学校和医院门口、地铁站出入口等都禁止吸烟。
无烟上海
新条例的核心原则就是让吸烟避开人群,即便在室外,也得去特定吸烟点。因为在这些场所,一人抽烟,周围一片人都得遭殃。我对此举双手赞成,看到这些新增条例时,过去那些被二手烟困扰的痛苦回忆瞬间涌上心头。曾在迪士尼极速光轮项目外,我和乱抽烟的人吵得面红耳赤;拖着疲惫身躯走出地铁口,常被抽烟者熏得头晕目眩。
从今年3月中旬起,上海在武康路、豫园、新天地、外滩、南京路等知名景点开展控烟示范行动,设置室外吸烟区,景区餐厅内有人抽烟,工作人员会立刻制止。而且,市民或游客若发现“游烟”(指行走中持续吸烟的人),可进行举报。
上海12345热线响应速度快,处理结果闭环率高,我就是12345的“常客”,曾投诉上海地铁,还收到他们年底的感谢电话。
无烟上海
再看深圳,经营者的禁烟意识不错。小家庭作坊式的肠粉店,我反馈有食客抽烟,店家都会主动劝阻。从条例上看,深圳和上海、北京大方向一致,禁止在市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和户外公共场所特定区域吸烟,但执行力度都还有提升空间。在北京,有的店家或服务员会站在吸烟者那边,劝我别小题大做。我猜这和深圳外来移民占比多以及南北人民性格差异有关,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偏见。
说到执行,迪士尼的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3月25日上午,上海迪士尼有两位男性大打出手。李先生推着婴儿车排队入园,女儿不断吸入前面男子的二手烟,李先生多次劝阻,吸烟者却嚣张回应“你家小孩很金贵吗”,最终两人打了起来,安保人员才赶来。
上海迪士尼有两位男性大打出手
这种情况本应由安保或执法人员直接介入处罚吸烟者,但现实往往是劝不动、没人管或敷衍了事。这暴露了制度上缺乏强制性介入机制,执行层人力与处罚不对等,而且吸烟者处罚太轻,执行和取证都困难,大众对禁烟法律意识也淡薄。相比之下,新加坡禁烟是铁律,在公共场所吸烟,很快就会被警告带走。
所以,法律制定只是开始,有效执行才是关键。
接着聊聊重庆,就我亲身经历,有些市民认为市内可以吸烟。看官方条例,《重庆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室内区域禁止吸烟,但餐饮服务场所、住宿休息服务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室内区域可划定或设置吸烟区。
对比上海“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的明确规定,重庆条例存在模糊地带,这在执行层面给了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作为的借口,也让二手烟伤害他人健康有了可乘之机。这种模糊等同于纵容,损害了多数市民的健康福祉,所以我以后可能不太会去重庆游玩了。
而无锡在禁烟方面表现出色,很多地铁口都有明显的吸烟点,烟民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抽烟,非常推荐大家去无锡旅行体验。
再看长沙,去年12月,演员徐娇在长沙一家餐厅用餐时,遇到男士不顾反对在室内抽烟。徐娇多次劝阻,男子不仅坚持抽完,还抢走她手机,把烟头丢进她碗里。徐娇报警后,得到的回复是长沙市内抽烟不违法,无法罚款。
长沙相关禁烟条例《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禁止在禁止吸烟的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表述模糊,容易让人钻空子。这导致徐娇这样只想正常用餐、自由呼吸的消费者,要面对法律模糊、商家懦弱、执法缺位的困境。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人可能面临的场景,需要我们为自己想要的世界去抗争。
今年3月20日还有一则关于武汉的新闻,一名男子在武汉地铁2号线车厢内抽烟,从张翰禄抽到螃蟹甲,每站都有工作人员劝阻,却毫无效果。
武汉的《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条例清晰,但信息透明工作做得不好。对于这名屡教不改的男子,是否罚款、罚款多少都没有公开,既没有透明度,也缺乏威慑力,法律成了摆设,纵容了此类违法行为,降低了违法者的犯错成本。
说了这么多城市,我个人推荐的“红榜”城市是上海和无锡,在禁烟方面表现突出;“黑榜”则是重庆和长沙,条例模糊,执行不到位。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
我对二手烟深恶痛绝,小时候爸爸在家抽烟,我去抢烟、想丢烟,结果左手四个指头被抽屉夹得血肉模糊,还被妈妈批评不懂事。但从那以后,家里再没烟味。后来去别人家,看到室内有人抽烟,大家却习以为常,我很惊讶。在那些对女性不太友好的环境里,我从一开始直接指责、动手,到后来学会用讲抽烟危害的新闻来委婉劝阻。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实操层面呼吁禁烟、劝阻烟民的方法。发现有人在违法地点抽烟,先偷偷拍照留证,这一步很重要,平时可以多练习拍照手法,避免像徐娇那样被抢手机。然后找环境中的第三方管理者沟通,室内找店员、经理,室外像迪士尼就找工作人员,沟通时记得录音留证,提前设置好手机录音快捷键。
要是管理者不作为,就直接和吸烟者沟通,同样开启录音。如果对方态度蛮横,千万不要硬刚,保护自己安全是首要原则。劝阻无果就打电话,首选12345热线,覆盖城市超300个,投诉对象包括吸烟者和公共环境管理者。也可以直接打110,在上海、深圳很有效。在北京,还能拨打所在区域城管电话,网上能查到号码。另外,12320是国家卫生部设立的公益热线,也可用于投诉相关问题。
我们还可以一起做一个开源的禁烟政策和执行横向评估表。纵轴是城市名、餐厅或公共场所名称,横轴是禁烟水平衡量指标,比如是否明确禁烟、是否公开处罚结果、是否积极执法劝阻抽烟等。做得好的打绿色勾勾,不好的打红色叉叉。
抽烟问题背后,是权利关系的失衡。在社会语境中,抽烟常被赋予男子气概象征,是人情往来、社交特权的一部分。比如办公室男同事下午抽烟时交流关键信息,装修时递烟能缓和关系。这种历史惯性和社会文化对抽烟的鼓励宽容,让烟民理直气壮。
再加上执法力度弱、对非烟民健康漠视,导致烟民占据空间支配权,非烟民处于权利下位者,只能忍受。所以,控烟、劝阻抽烟,本质是重新争夺公共空间主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呼吸权而战。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