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懵了!我国正式下“通牒令”,外媒:不是我们无能,大陆太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7:10 1

摘要:2024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注定会被写进历史。就在外界以为中国芯片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追赶时,一连串反转让众多国际巨头措手不及。曾因光刻机技术领跑全球的荷兰ASML,如今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

2024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注定会被写进历史。就在外界以为中国芯片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追赶时,一连串反转让众多国际巨头措手不及。曾因光刻机技术领跑全球的荷兰ASML,如今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

这一次,让ASML头疼的并不是竞争对手的突然崛起,而是来自中国市场的一纸“最后通牒”——不买了。

多年来,美国与荷兰联手对中国实施半导体高端设备封锁,尤其是禁止销售EUV光刻机,被视为“卡脖子”的致命手段。等来的并不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停滞,而是国产替代的加速与突破。

从依赖到自主:市场的骤变

仅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仍然是ASML最大的客户,占其总收入的近一半,约48亿欧元。但进入下半年,局面急转直下——中国芯片制造商不再一味依赖进口,转而将大规模订单投向国内厂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企业,正在逐步接替ASML的设备份额。

这种变化并非空穴来风。就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清洗设备的国产比例已达60%,刻蚀设备超过40%,并且还在持续上涨。一系列真实的产线数据,证明了国产替代的可行性。

用DUV闯出的高地

面对高端EUV设备的封锁,中芯国际以极其巧妙的方法,用现有的DUV光刻机制造出了7nm芯片,华为麒麟9000s便是代表作。这一成果无疑正面击碎了“落后15年”的论调。几乎一夜之间,全球半导体行业意识到,即便在设备受限的条件下,中国依然能攻克先进制程难题。

这一突破并不是单一企业的孤军奋战。设计环节有华为海思,制造环节有中芯国际,封装测试由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承担,设备制造有北方华创、材料供应有沪硅产业、安集科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让国产芯片生态体系渐趋完整。

ASML的焦虑与转身

失去中国市场的潜在风险,让ASML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据荷兰媒体报道,公司计划在北京设立“再利用与维修中心”,试图以售后服务和设备维护挽回客户的信任。这一态度,与此前居高临下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反差。

时间对ASML并不友好。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每年规模高达250亿美元,而国产厂商正大步提速。在今年的中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到2025年,国产半导体设备的自主率将突破50%,到2030年有望达到80%。届时,ASML在中国的份额可能被压缩到历史低点。

封锁的反效果

美国与荷兰原本以为,通过限制EUV光刻机出口,可以延缓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发展速度。然而从结果来封锁反而催生了更强烈的研发动力,使得产业链自主化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历史经验证明,技术封锁更多是短期阻碍,但长期来它是进步的催化剂。从“两弹一星”到高铁、5G,再到当下的光刻机,中国科研团队一次又一次用事实证明,困境能激发最大的潜力。

从追赶到“反杀”

2024年,中国芯片已成为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中国不仅在满足本土需求,还在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外媒惊呼,这看似只是自保的技术替代,实则是一场格局重塑。

在未来五年,中国或将从原来的技术追随者跃升为部分领域的技术引领者。一旦高端光刻机、先进制程完全掌握,反而有机会向全球市场输出技术和设备。届时,被动防守的将不再是中国,而是那些曾经掌握技术垄断的西方巨头。

局势

ASML的痛点在于——它无法再忽视中国的市场地位。这个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芯片设备市场,一旦转向国产,留给它的国际份额将迅速萎缩。而这一切的转变,并非因为它“不够努力”,而是中国的产业集群实在太强而快速。

封锁让我们的决心更坚定、路线更清晰。未来,无论是EUV光刻机还是3nm、2nm制程,中国都有信心一一攻克。当那一天到来,欧美的技术壁垒将不复存在。

这不是单一企业的胜利,而是整个国家科技体系自我突破的胜利。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不是传播任何负能量,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等不良引导,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并做出整改。

来源:清闲的钢笔X2gm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