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结婚三次都离了 四十岁认识聋哑姑娘 如今白发携手乡村小院养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12:26 1

摘要:我家住在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子,村里的人都管我叫李小二。谈起我堂哥李大林的事情,村里人都有话说,年轻时候的大林哥是村里出了名的”倒霉蛋”。

我家住在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子,村里的人都管我叫李小二。谈起我堂哥李大林的事情,村里人都有话说,年轻时候的大林哥是村里出了名的”倒霉蛋”。

说起来我得先点根烟,这烟是堂哥给的,城里的软中华,不是我平时抽的那种散装的,有点浪费。不过今天坐在他家院子里,听他和他媳妇小巧的故事,抽这烟刚好合适。

堂哥比我大十岁,小时候我就记得他老背着个蓝书包,高高瘦瘦的,总是一个人在村里转悠。爷爷常说大林哥脑子聪明,就是命不好,和我爹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兄弟,怎么差这么远。我爹憨厚老实,在砖厂干了一辈子,每天累得像条狗,但日子过得稳当。大林哥呢,念过高中,写得一手好字,二十出头就去了县里的木器厂当会计,村里人都说他有出息。

最开始,大林哥的日子确实不错。他二十三岁那年,经人介绍,娶了县城国营饭店的服务员周艳。我那时候才十三岁,第一次见到城里姑娘做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脸上画得红彤彤的,看得我眼睛都直了。村里人都羡慕,说大林哥攀上了高枝,以后肯定能住进县城,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那时候,我经常看见大林哥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载着周艳,从县城回来看看爷爷奶奶。周艳总是穿着花裙子,戴着墨镜,村里老太太们坐在树下嗑瓜子,看见他们就开始嘀嘀咕咕。

“那城里媳妇又回来了,听说不会做饭,大林每天在饭店吃。”

“嗨,吃饭店多少钱啊,日子怎么过?”

我还记得大林哥新婚那年的中秋,他带着周艳回来吃团圆饭。饭桌上,周艳嫌弃奶奶做的菜没有味道,还对着黄豆腐皱眉头。大林哥看着尴尬,给周艳夹了块肉,周艳直接把肉放回了碗里,说是不吃猪肉。我看见奶奶的眼睛红了,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起身又去厨房炒了个鸡蛋。

他们结婚第三年,周艳肚子还没动静,村里人又开始议论。大林哥每次回家,爷爷奶奶总问孩子的事,大林哥就支支吾吾说在努力。后来我才知道,周艳根本就不想要孩子,说生了孩子就完了,人也胖了,日子也完了。

婚后第四年,周艳跟人跑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大林哥回了村子,一个人住在老屋里,天天喝酒。我偷偷去看他,他醉醺醺地告诉我,周艳跟一个去县城做生意的广东老板跑了,把他存的钱也带走了。

“二娃,记住,漂亮的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他这样跟我说,然后又灌了一口酒。那天没有镇子上送的电,村里只能点蜡烛,大林哥的影子在墙上摇晃,像一棵枯树。

大林哥在村子里待了一年多,酒也少喝了,人也精神了。爷爷奶奶又开始张罗着给他相亲。第二个媳妇是镇上供销社卖布的,叫徐雅丽,比大林哥小两岁,离过一次婚,没孩子。

结婚那天不像第一次那么风光,就在村里办了几桌,徐雅丽穿着朴素,说话轻声细语的,看着挺不错。婚后大林哥又回到县城木器厂上班,徐雅丽在镇上供销社继续卖布。

这段婚姻平淡如水。每逢周末,我都能看到大林哥骑着自行车去镇上接徐雅丽回村里。一开始还好,日子久了,两个人就开始吵架。村里人都听见过,徐雅丽嫌弃大林哥没出息,工资低,跟着他受苦。大林哥则说徐雅丽太计较,老是记着花了多少钱,像个账房先生。

“昨天李大林回来了,又跟他媳妇吵架了。”村里的老王头蹲在村口抽烟对我说。

“听说为啥事啊?”我问。

“徐雅丽想去省城发展,李大林不同意,说是不想离爷爷奶奶太远。徐雅丽就发火了,说李大林没志气,这辈子就这样了,她不想跟着受穷。”

我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天下午,我去河边钓鱼,远远看见大林哥一个人坐在河堤上,手里拿着一个旧钱包,钱包里夹着一张他和徐雅丽的合影。

徐雅丽最终还是走了,没带走钱,就带走了大林哥的自尊心。那年,大林哥三十四岁,已经是两次婚姻失败的”老光棍”了。

木器厂后来改制,大林哥下了岗,拿了一点补偿金。他没回村里,在县城租了间小屋,开了个小五金店,卖些螺丝钉、锁具之类的东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总算能养活自己。

第三个媳妇是大林哥自己找的,叫宋玲玲,在县城医院当护士,比大林哥小六岁。听说是宋玲玲有次来买锁,大林哥帮她修好了坏掉的箱子,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结婚时,大林哥都不好意思请我们去喝喜酒。我和父亲硬是去了,宋玲玲长得一般,但看着挺精明能干的。婚后他们在县城租了套小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

头两年还好,后来宋玲玲怀孕了,大林哥高兴坏了,准备了一堆婴儿用品。没想到宋玲玲流产了,大林哥很心疼她,整天照顾着。宋玲玲身体恢复后,性格变得古怪起来,动不动就发脾气,还经常要大林哥买这买那,大林哥挣的钱远远不够。

矛盾就这么一天天积累。有天我去县城,碰到大林哥在路边摆小摊卖水果,衣服破旧,人也瘦了一大圈。他看见我,勉强笑了笑:“二娃,来看哥啊。”

“大林哥,你这是?”

“挣点外快,家里花销大,宋玲玲最近看中一条项链,我在攒钱给她买。”

我没说话,心里难受。再后来,传来消息,宋玲玲和医院的一个医生好上了,大林哥发现后,两人大吵一架,宋玲玲摔门而去。

第三次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大林哥四十岁,三次婚姻都失败了。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村里的老房子没人住,锁着门,院子里的杂草都长到了膝盖高。

我去县城看他,他已经不卖五金了,改卖早点,天不亮就起来做油条、豆浆,忙到中午收摊。他的眼角有了皱纹,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看着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二娃,哥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别学我。”他递给我一根油条,自嘲地笑了笑。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能陪他喝酒。喝到半醉,他才说:“其实我知道为什么婚姻总是失败。我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让他们觉得我有出息,但我确实没那个本事。”

后来有几年,我和大林哥联系得少了。我在镇上开了个小超市,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忙碌而充实。关于大林哥的消息,主要来自于回村里的乡亲们。

有一天,村里王婶来我店里买东西,突然说:“二娃,你知道不?你大林哥又结婚了!这次娶了个聋哑姑娘!”

我一愣:“啥时候的事?”

“上个月吧。那姑娘叫小巧,是咱隔壁村的,从小就又聋又哑,但长得挺清秀,会做一手好豆腐。你大林哥不知道咋认识的,反正现在两人住在村里老屋子,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我第一反应是大林哥是不是疯了,娶个聋哑姑娘,这日子怎么过?但转念一想,或许这样也好。于是周末,我特意回村里去看他。

村里的老房子焕然一新,院墙刷了白灰,门框上贴了红对联,虽然已经过了年,但看着喜庆。院子里种了几棵蔬菜,还有几盆花,开得正艳。

大林哥看见我,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二娃,来啦!”

我点点头,递上带的水果和烟。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但眉眼很清秀。她看见我,笑着点点头,然后用手势对大林哥比划了几下。

大林哥看懂了,对我说:“小巧说欢迎你来,问你吃了没,她去做饭。”

我惊讶地看着大林哥:“你懂手语?”

大林哥笑了:“自学的,笨人学东西慢,我学了三个月才能和小巧基本交流。”

小巧做的饭很香,有炖豆腐、炒青菜和一碗红烧肉。我们边吃边聊,大林哥告诉我,他遇见小巧是在县城的豆腐摊上。小巧每天天不亮就去卖自己做的豆腐,大林哥卖早点,两个摊子挨着。小巧虽然听不见说不了,但她会用笑容和眼神交流,每天都给大林哥留一块豆腐。时间久了,大林哥就对她有了感情。

“小巧比我小七岁,但她比我更懂得生活。”大林哥看着小巧的背影,眼里有光,“她教会我,人活着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只要自己过得踏实就行。”

我看着他们之间无声的默契,心里有些触动。小巧会看大林哥的唇语,大林哥也在学习手语。他们交流的方式慢,但却很认真,没有人敷衍应付。

饭后,小巧去收拾碗筷,大林哥带我去看他们的小院子。角落里有个小工作间,摆满了做豆腐的工具。大林哥告诉我,他现在不去县城卖早点了,在家帮小巧做豆腐,两人一起去集市上卖。

“豆腐做得好,生意不愁。小巧的豆腐是祖传的手艺,绵软又有味道,县城里有不少回头客。”大林哥骄傲地说。

那天晚上,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林哥,他不再自卑,不再强装潇洒,而是踏实而平和。临走时,他送我到村口,递给我一小包豆腐干,说是小巧特意做给我带回去的。

“二娃,哥这辈子终于找对了人。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因为小巧懂我,我也懂她。”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大林哥的话。或许爱情就是这样,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在平淡的日子里彼此理解、互相扶持。

那次之后,我常常回村里看大林哥和小巧。眼看着他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院子里的花越种越多,豆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城里人都开车来买。小巧还开始做豆腐皮、豆腐干,花样越来越多。大林哥也学会了做豆腐,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去年夏天,我又去看他们,发现院子里多了个凉亭,大林哥和小巧正坐在那喝茶。大林哥的头发全白了,但精神比年轻时还好。小巧虽然也有了皱纹,但眼睛依然明亮。

“二娃,我和小巧准备收徒弟了,教他们做豆腐。”大林哥告诉我,“咱们村里有两个年轻人想学。”

我点点头:“好啊,传承手艺。”

小巧用手势对大林哥比划了几下,大林哥笑着对我说:“小巧说,等你儿子放暑假,让他来住几天,她教他做豆腐玩。”

“好啊,那小子整天玩手机,来乡下住住也好。”

坐在他们的院子里,看着眼前这对白发夫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而是能找到一个懂你的人,和你一起安静地变老。

大林哥曾经追求的东西——城市生活、体面工作、漂亮妻子,这些表面的光环反而让他痛苦不堪。而如今,在这个小小的乡村院落里,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村里人都说大林哥命好,老了有人陪。我却觉得,这不是命,是大林哥终于懂得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也学会了接受真正的爱。

前几天我去看他们,正赶上他们在院子里晒豆腐。阳光下,两人忙碌的身影映在墙上,像一幅温暖的画。小巧的手受了伤,缠着纱布,大林哥就把所有重活都揽了过去,动作麻利得很。

我站在院门口,不忍心打扰他们。这时,邻居王大妈走过来,看见我笑着说:“你大林哥和小巧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前天小巧感冒了,你大林哥半夜三点起来煮姜汤,那细心劲儿,比对自己还上心。”

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曾经村里人都笑话大林哥倒霉,娶了个聋哑媳妇。现在却羡慕他找到了真爱,活得比谁都明白。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大林哥和小巧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每当有人提起,总会有人感慨:“你看那李大林,折腾了大半辈子,最后在自己家门口找到了幸福。”

我常想,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要回到最初的地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生活方式。就像大林哥和小巧,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种着花,做着豆腐,白了头发,却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彼此。

前天晚上,天上的月亮格外圆。我拿起手机,翻出上次去大林哥家时拍的照片:夕阳下,大林哥和小巧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大林哥在削苹果,小巧在缝衣服。两人都白了头发,却笑得像孩子一样。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不张扬,不喧嚣,只是平凡日子里的相互陪伴,细水长流。

来源:橙子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