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以水为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10:28 1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锚定2025年“节水行动”目标之际,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鄂尔多斯市率先交出了创新答卷:通过构建“分质供水-梯度处理-循环利用”体系,将每滴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工业废水全循环,到引黄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锚定2025年“节水行动”目标之际,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鄂尔多斯市率先交出了创新答卷:通过构建“分质供水-梯度处理-循环利用”体系,将每滴水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工业废水全循环,到引黄供水工程破解百万居民用水困局,再到智慧滴灌技术重塑塞北农田生态,鄂尔多斯市以“节水”为支点撬动发展动能,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的同时,支撑着自治区1/4的经济体量。当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形成共振,这里正演绎着“以水为笔”的绿色蝶变。工业节水:低碳循环释放绿色动能2024年10月,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正式投产。作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重要配套工程,该项目每日可处理10万吨工业废水,并通过源头控制、分质处理、分质回用和资源循环四大环节,构建起光伏产业废水“全生命周期绿色循环体系”‌。处理后的出水不仅能满足企业回用标准,剩余浓盐水还可通过蒸发结晶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据了解,蒙苏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再生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敞开空间+光伏电站”的池体组合设计,并网电压等级10千伏,分两个并网点接至厂区配电室。▲达拉特旗高标准农田内的精准滴灌提供这项技术的耐特菲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技术主管孙克彬介绍:“过去的灌溉方式,一亩地一次施肥仅18公斤,而且一次性就施进去了。现在的小流量滴灌,多次少量,作物吸收得相对多一些。”小流量滴灌技术的核心在管的滴头,它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湍流技术,能让整条滴灌管达到95%以上的灌溉均匀度。每一个滴头无论远近都几乎匀速出水,还能让水尽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土壤的浅层。“与传统滴灌相比,它可以节水30%至50%,每年大概节肥30%、增产15%。”孙克彬说。玉米属于浅根系作物,根系最长不会超过40厘米,技术人员通过调节,让水尽可能长时间停留在40厘米以上,提高水肥吸收利用率。同时,万亩田地间还布置了墒情、虫情、气象监测等设备,智能农业平台实现了检测的数字化、精准化,为科学种植管理提供方案和决策。“自从引入这项节水技术,我们的水肥用量相应减少,用电量和人力也在减少,既增收还增产。”达拉特旗农牧局工作人员崔贵虎介绍,2024年,达拉特旗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引入小流量滴灌技术后,全旗高标准农田可实现节水2833.87万立方米。小账连着大账。鄂尔多斯市通过大规模推广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市建设水肥资源高效利用集成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区。在黄河流域地表水灌溉区,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一体规划,在沿黄灌区推行“引黄直滤滴灌”模式,在干旱集雨灌区,采用集雨补灌、坡改梯田等方式,提高旱作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在地下水超采和生态治理重点地区,采取耕地轮作等政策引导措施,逐步调减高耗水作物。从“水瓶颈”到“水支撑”,2024年,鄂尔多斯市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2%,规模化供水率达到54%;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53%,水土保持率达到61.8%,连续三年位列自治区水土保持考核第一;以自治区1/20的水资源量保障了1/4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2025年,这座城市计划再新增节水6000万立方米,推动“十大孔兑”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改善双赢。“节水不是限制发展的枷锁,而是高质量发展的阶梯。”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吉日木图的话,道出了这场变革的真谛。当每一滴水都被赋予价值,这座能源大市正用绿色笔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传奇。

来源:爱旅游的小胖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