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欧降红指出,白露是夏秋转换的关键节点,骤然拉大的昼夜温差、日益干燥的空气以及悄然滋生的寒气,如同三重信号,提醒人们若不适时调整、做好“收敛封藏”,各类秋冬季节病便可能趁虚而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9月7日,白露节气携清寒而至。此时“阳消阴长”变化加速,清晨露水凝结呈现白色,故以“白露”为名。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欧降红指出,白露是夏秋转换的关键节点,骤然拉大的昼夜温差、日益干燥的空气以及悄然滋生的寒气,如同三重信号,提醒人们若不适时调整、做好“收敛封藏”,各类秋冬季节病便可能趁虚而入。
解读白露三候,洞察秋燥寒邪信号
古书《逸周书》云:“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通过物候变化揭示了白露的气候密码:
1.鸿雁来:北风渐起,昼夜温差急剧拉大,常超10℃。血管受低温刺激强烈收缩,大大增加了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2.玄鸟归:燕子南飞,空气变得异常干燥,口干舌燥、鼻腔不适、皮肤干裂甚至脱屑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3.群鸟养羞:鸟儿忙碌储粮越冬,提示人体也需收敛固藏元气。若仍延续夏日熬夜、贪凉等习惯,会导致阳气外泄,冬季易体弱多病。
中医提醒:白露时节潜伏四大健康隐患
欧降红提醒,基于这三候特征,白露时节潜伏着四大健康隐患:燥邪易伤呼吸系统,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高发,老人儿童需警惕支气管痉挛;清晨低温是心脑血管“杀手”,易引发心梗、脑卒中;夏季脾胃阳气已受损,白露再贪凉,消化问题易发;风燥合邪侵害皮肤关节,湿疹等病症加重,颈肩腰膝受凉会致关节疼痛僵硬。
养生四诀“敛润动暖”,中医支招安稳度秋
应对白露时节的健康挑战,欧降红提出“敛、润、动、暖”四字养生法:
起居重“敛”阳:宜早卧22:30前、早起6:30左右,及时撤凉席换厚被。严防颈、腹、踝三处寒气入口,颈部可用围巾护大椎防头痛,腹部穿高腰睡衣护肚脐防泻,脚踝穿袜忌赤脚。饮食以“润”燥:遵循减辛增酸原则,多食银耳、百合、雪梨润肺,小米、莲子、山药健脾,葡萄、乌梅生津。远离辛辣烧烤、冰镇瓜果及浓茶咖啡。晨饮芝麻核桃粥,常备麦冬玉竹枸杞茶。3.运动宜“动”而缓: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或慢跑至微汗即止,配合叩齿咽津。避开清晨4 - 7点低温时段,运动后速换干衣。
4.保暖需“暖”有度:慢性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应提前添衣,忌盲目秋冻;关节不适者可用40℃艾叶温水睡前泡脚;女性经期产后需重点护腹背。
5.简易外治助安康:按揉虎口交叉食指尖处的列缺穴缓咽干;艾灸膝下三寸的足三里增免疫;热敷颈后凸骨下的大椎穴防感冒。
此外,秋气易生悲凉,午后阳光下进行森林浴,习练嘶字诀长呼气,或与朋友登高,皆可舒畅情志。
白露节气食疗推荐:山药百合老鸭汤
原料:老鸭半只、鲜山药 200 克、百合 30 克、枸杞 15 克、生姜几片、清水约 2 升、少许黄酒。
做法:将焯水去腥后的老鸭与切好的鲜山药滚刀块、百合、枸杞以及几片生姜一同放入砂锅中,接着往砂锅里加入约 2 升清水与少许黄酒。先用大火将汤煮沸,随后转小火慢炖 90 分钟,最后简单调味即可。
此汤中,鸭肉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山药能健脾益肺;百合可润肺宁心;枸杞可滋补肝肾。整道汤品清补而不燥热,适合全家在白露时节食用,有助于滋养身体、调理脏腑。不过,感冒发热、腹泻者以及高尿酸人群应慎食或少喝汤。(通讯员 李琨 秦璐)
来源:健康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