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常住人口近1800万,为何总感觉人变少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01:59 1

摘要:深圳常住近1800万人,为何却总觉人口变少了?深圳常住人口达1800万,为何总有人员减少之感?近180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为何感觉人在变少?深圳常住约1800万人,为何老是感觉人变少了呢?深圳有近1800万常住人口,为何感觉人数在减少?

深圳常住近1800万人,为何却总觉人口变少了?深圳常住人口达1800万,为何总有人员减少之感?近180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为何感觉人在变少?深圳常住约1800万人,为何老是感觉人变少了呢?深圳有近1800万常住人口,为何感觉人数在减少?

根据官方统计,2024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接近1800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人口如此众多的深圳,却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人口越来越少的错觉。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一些以往“人挨人”的地方如今却显得格外冷清。至于为何会有这种感觉,以下几个方面能够说明问题。

人的确增多了,不过城市也扩张了。

截至2024年末,深圳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798.95万,这一年新增的人口将近20万。要是把实际管理人口算进去(社区登记人数超过2100万),深圳很早以前就已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中的一个了。可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人少了呢?那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框架”正在急剧扩张。

在过去的十年间,深圳的发展从“罗湖 - 福田”的单核模式起步,一路朝着西边不断拓展,延伸到了南山和宝安区域,当前更是向着东部的龙岗、坪山进一步延伸。到2025年的时候,深圳规划中的“6座新城”将会全面展开布局,这其中包含人工智能、数字能源等新兴的产业集群。这些新的区域吸引了众多的产业和人口,使得老城区的集中程度被降低。就拿曾经的宝安西乡步行街来说,人流量逐渐流向了壹方城等新的综合商业体,如此一来,老的商圈就变得十分冷清了。

二、地铁构建起交通网络,即便居住的地方偏远,生活也能很便利。

到了2025年,深圳地铁的运营里程能够达到595公里,单日最高客运量会超过1188万人次,全市各大新区都被深圳的地铁网所覆盖。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上班族不必再集中去租住廉价的房子了。年轻人如果住在坪山,能够乘坐地铁在1小时内直达南山科技园;龙华的居民借助城际铁路可以快速在东莞、惠州之间往返。人们白天涌进上班之处,下班后又分别回到各自所在的城市自己的家中。如此便捷的通勤方式,使得传统商业区的人流不再那般集中了!

三、商业的迭代:从“一条街”发展至“遍地开花”

在十多年前的深圳,东门步行街和华强北可是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地方,堪称深圳的“流量巅峰”所在。然而,如今的深圳已然大不相同,整个城市已经拥有了数百个购物中心,社区商业体的数量更是超过了一千个。深圳的商业布局从原来的个别地点集中爆发式发展,转变为现在的全域式覆盖。这样一来,人们再也无需跨区域聚集消费了。

2025年的时候,深圳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全球消费中心”,计划新增的首店、旗舰店数量超过1000家,并且着力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例如,南山万象天地、宝安大悦城这些新的地标逐渐兴起,年轻人当然会朝着更时尚、更便捷的地方聚集!商业的分散布局,使得“人山人海”的景象成为了记忆中的画面。

四、产业向西部转移,人口随着机会流动。

深圳的人口分布受到其产业布局的深远影响。在过去,福田、龙华是电子制造业集中的区域,而到了现在,南山、光明和深汕合作区则成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产业的集聚地。深圳计划在2025年投入3900亿,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以吸引20万新增就业人口。

产业转移会促使人口发生迁移。就像华为终端总部搬到松山湖之后,众多员工也随之迁移;腾讯、大疆等企业在南山科技园落地生根,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高薪人才在周边聚居!人总是朝着有机会的地方流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给人一种“人少”的错觉,其根本上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写照。人口布局从“聚集”走向“均衡”,从“单中心”转变为“多核驱动”,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交通、产业以及商业全方位的提升。这座城市借助“分散化”解决了资源紧张的问题,凭借“不断迭代”维持着创新的活力。

你所见到的老街显得冷清,那是由于新街正在热闹着呢;你所发出的关于“人少”的感叹,实际上是深圳将“人”铺展向了更为广阔的未来。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